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身边新闻 > 台州 正文

三门祭冬历史长达700多年 冬至大如年

2014-12-19 10:21:38 来源: 台州日报 作者: 潘青青

  图为三门亭旁杨家祭冬场景。陈兴长摄

  下周一便是冬至,三门县海游镇悬渚村即将迎来一场盛大的祭冬大典。

  昨日,悬渚村俞公家庙内,一群老人正忙着布置,一串串红灯笼高高挂起,增添了喜庆气氛。就在月初,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正式公布,“三门祭冬”作为农历二十四节气民俗中的一项,入选扩展项目。

  三门祭冬有700多年历史

  三门人过冬至的习俗能入选国家非遗,它到底有何特别之处呢?

  作为三门申遗的全程参与者,三门非遗中心主任郑扬铮说,三门民间流传“冬至大如年”,在三门各乡镇聚族而居的村落之中,保存着在冬至节举行隆重而庄严的拜冬祭祖民俗活动。

  “特别是亭旁镇杨家村、海游镇上坑村与健跳镇小莆村,宗族祭冬规模最大、程式最完整、传承最完好。”郑扬铮说,根据县志、宗族谱牒等记载,三门祭冬习俗距今已有700多年。

  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古人认为冬至阳气生而君道长,是乱而复治之机。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冬至,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

  在台州,现在有不少地方也传承着冬至祭祖传统。一般是在冬至日当天烧几道菜,做冬至圆,摆上供桌,斟酒,上香,拜祭祖先。而三门祭冬的程序相对更加复杂、完整,由取长流水、吃冬至圆、祷告祈天、拜祖、演祝寿戏、设老人宴及与之伴生的民俗文化组成。

  祭冬传统融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为迎接今年的祭冬大典,悬渚村从一个多月前就开始准备了。

  在悬渚村,因历史原因,这项传统曾间断了70多年。“今年村里开展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决定把祭冬传统重新传承下来。”负责筹备此次祭冬大典的老人俞希圣说,由于村里了解祭冬完整程序的老人都已过世,他和筹备组成员多次到杨家村等地取经。

  杨家祭冬作为三门祭冬申遗的代表性村落,其程序保存得相当完整。悬渚村村民在取经后,将所有程序记录下来,写进了该村文化礼堂建设的书籍中。“有了记录,方便后人继承祭冬传统。”悬渚村村干部俞静静说。

  间断70多年的祭冬仪式将重新上演,这对悬渚村的男女老少来说,着实令人期待。

  “大家都盼着冬至这一天,可以说,比过春节都要隆重。”俞希圣介绍,村里已经忙活了一个多月,甄选了主祭、陪祭、执事等,这几天忙着打扫宗祠,准备一系列祭品。

  “树有根,水有源。冬至祭祀祖先,表达的是对天地、祖先的感恩之情,体现的是尊老爱老的道德理念,这样的文化传统应该一直传承下去。”俞希圣说。

  三门祭冬有望成世界非遗

  三门祭冬能入选国家非遗,台州市非遗中心主任李秋宁说,十分难得。

  据悉,第四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共有153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也有153项,此次台州仅有两个项目入选。

  “三门祭冬这一民俗能够传承,和当地聚族而居的传统有关系,三门基本上大大小小的村都有祠堂,对祭祀也比较重视。”李秋宁说,在台州,因冬至传承下来的主要有祠堂、家谱、祭祖等传统,最被大家熟知的就是吃冬至圆这一传统,“台州其他地方过冬至相对较简单,简单烧一桌菜,祭拜一下祖先,吃一下冬至圆。”

  李秋宁表示,农历二十四节气将天文、物候、农事、民俗完美结合,蕴含的古老智慧深有价值。

  “像三门祭冬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传达出的是正能量,比如尊老爱老,增加民众凝聚力,完成社会和谐建设。”李秋宁说,这种文化传承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据了解,目前二十四节气已经踏上申请世界非遗之路。根据有关媒体报道,二十四节气申遗是将已列入国家非遗的九华立春祭、班春劝农、石阡说春、三门祭冬等捆绑申报。

标签:三门 冬至 传统
编辑: 胡婧妤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