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首页新闻即时民生房产教育健康旅游浙商理财汽车生活消费微博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热点新闻 正文
访官川村微型蓑衣制作人金喜
2014年10月13日 22:11:58

  金喜和他制作的微型蓑衣

  曾几何时,蓑衣是农家必备的“雨衣”。每逢雨天,农民披蓑而作,不误农时。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塑料雨具代替了传统蓑衣,农民也不再冒雨耕作,蓑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在永康曾经著名的“蓑衣之乡”,有人重拾蓑衣制作,并把它作为一种工艺品推向市场。

  传统手艺如今销声匿迹

  永康市象珠镇官川村曾经是永康著名的“蓑衣之乡”。上世纪,蓑衣是官川村家家户户赖以生存的基础,村民们制作的蓑衣不仅销往永康各乡镇,还远销杭嘉湖一带。

  “蓑衣是官川村的文化遗产。那时,大多数村民都自产自销,一些村民还上门加工。多的时候,整个村可年产蓑衣3万多件。”提起蓑衣,官川村党支部负责人王妙姬十分自豪。

  王妙姬说,过去,官川村家家户户都会做蓑衣。开工时,村民们将工具和材料摆放在家里的八仙桌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工合作。孩子可以打打棕线,妇女们做蓑衣的领口、腰口。

  制作蓑衣的工序并不简单,全家人合作,也至少需要6天才能完成一件蓑衣。做工复杂,价格自然也不菲。上世纪70年代,一件蓑衣就能卖到几百元钱。这对于很多农户来说,也算得上是“奢侈品”了。

  后来,随着塑料雨具的流行,传统蓑衣逐渐远离了人们的生活。现在的官川村,几乎没有村民再制作蓑衣,一部分蓑衣师傅转型去加工棕垫等棕产品。

  微型蓑衣受欢迎

  67岁的金喜曾经是官川村一名普通的蓑衣师傅,和其他村民一样,金喜在孩童时期便帮家人做蓑衣。因为经验丰富,他制作的蓑衣精细均匀,经常成为抢手货。

  在蓑衣失去市场之后,金喜的情绪也低落了好一阵子。可是,生活还要继续。于是,他将精力全都投入到了农活中。

  不过,金喜与蓑衣的故事远没有结束。2013年的某一天,金喜在收拾房间时,发现了家中剩余的棕片和制作蓑衣的工具,他萌发出再做一件蓑衣的想法。

  然而,制作一件蓑衣所消耗的精力和物力都很大,这让平时忙于农活的金喜有些吃不消。他转念一想:反正作为工艺品,为什么不做一件微型蓑衣呢?

  于是,金喜开始动手设计并制作微型蓑衣。他做的微型蓑衣,无论材料、工艺、样式,都与传统蓑衣一样,只是尺寸缩小了3倍,只有1尺多,但很有美感,这让金喜高兴不已。

  后来,蓑衣做得多了,金喜便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蓑衣、重拾蓑衣文化。于是,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带上自己的微型蓑衣,参加了2013年农博会。令他没想到的是,微型蓑衣很受欢迎,不仅有来自永康的市民前来询问、购买,其中一件还卖给了一名外国人。

  微型蓑衣传承蓑衣文化

  在采访中,金喜向记者介绍了制作蓑衣的过程。在他看来,上好的蓑衣要求整体平直流畅,不能凹凸不平。如果上下裙搭配和谐,这便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

  金喜介绍,制作蓑衣的第一道工序是“打线”。整件蓑衣需使用粗细不一的几种棕线和棕绳材料,而蓑面和蓑底要靠细线一针一线缝合连缀而成;第二道工序是制蓑模,要挑选棕面较宽长的棕片制模,蓑衣的两翼略上翘,中间用蓑骨做成圆领口。

  在所有程序中,最考验技术的一道工序是“缝线”。蓑衣有表面和里面,两面都要缝线。在这道工序中,师傅要盘腿坐在蓑模上,弯着腰,两手各握一针,左右开工,一天往往要缝上十几个小时,还不能出一丁点差错。

  “这样做出来的蓑衣坚韧耐用,穿上十来年没有问题。”金喜说,微型蓑衣完全按照普通蓑衣的流程制作,虽然尺寸小了很多,但是做上一件也需要3天左右的时间。所以在市面上,一件微型蓑衣能卖到300元钱左右。

  “现在,农家乐、茶馆饭店都喜欢用这类工艺品作装饰,也有一些博物馆用来展览。”在金喜看来,这种小型蓑衣不仅可以传承蓑衣文化,也可用于民间农业生产工具研究或民俗用品研究。

  “微型蓑衣为官川村的蓑衣制作工艺开拓了一条新的传承之路。之后,我们会尝试申报蓑衣文化作为永康市文化遗产,争取让更多的人了解官川的蓑衣文化。”王妙姬说。

来源: 金华新闻网  作者: 赵银峤/文 王家琦  编辑: 叶嘉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