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首页新闻即时民生房产教育健康旅游浙商理财汽车生活消费微博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热点新闻 正文
“限塑令”火了一门老手艺——竹篮
2014年10月13日 22:11:58

  

  “限塑令”给了编制竹篮这门老手艺焕发新商机的希望。日前,嘉兴市王店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发现,成为王店镇2700多条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之一的“王店篮”,已经批量跑上了高速公路服务区,成为南来北往过客手中纪念品的“包装袋”。

  王店镇凤珍村老周家代代相传编织“王店篮”的手艺,曾经历由盛转衰的历程,在“限速令”实行后,竹篮子又开始受欢迎了。“这种竹篮子只有在我们这个镇上才有,其他地方可是没办法编织出来的。”60岁的周桂发提起“王店篮”很得意,他说这门手艺是祖传的,“估计至少传了上百年吧,现在家里80多岁的老母亲还跟我一起编篮子。”

  提起这个篮子,周桂发不停夸口,说篮子不仅外观不错,还结实耐用,“不管是淘米用的大篮子,还是玲珑的小篮子,可都是经过了11道工序啊。”

  从打料、劈篾、打底、撑底、打壳……足足11道工序,“看看挺简单的一只篮子,每道工序都马虎不得,少了一根竹篾子,那就不是‘王店篮’了。”周桂发介绍说,“王店篮”结实耐用的窍门从打料就开始了,“因为这个特点,村里不少人都上门来买篮子,现在我们也编些小篮子,主要作为水果篮,都是成批地发到高速公路服务区去的。”周桂发说,现在篮子是不愁卖不掉,就怕来不及做。

  “编一只篮子,至少要2个小时,一天下来能编4只大篮子左右。”效率不高是周桂发最苦恼的地方,他说,如果编大篮子还行,一只大篮子6元钱,一天下来净利润有个20多元钱,一个月下来,这笔收入也是挺可观的。“但是小篮子卖得便宜,一只才1元多,做的工夫却是一点也不少。”老周说,家里小一辈的也能“比划”一下,但如果要继承这门手艺,孩子们就不乐意了。

  现在家里编篮子的人主要是他和白发母亲,使用的是锯子、竹刀等一些“土得掉渣”的工具。“说实在的,现在要竹篮子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产量能上去,经济效益也是不错的。尤其是‘限塑令’之后,农贸市场中多时不见的竹篮又逐渐兴盛起来。”

  “现在的篮子造型还是比较单一的,如果能多几种造型,并融入时尚元素,会更畅销的。”一些有识之士表示,只要更好地挖掘这门传统民间手艺的优点,“王店篮”不仅不会消失,甚至会成为一个品牌。

  

 

来源: 杭州日报  作者: 吴晓宇 莫金峰 陈慧  编辑: 叶嘉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