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首页新闻即时民生房产教育健康旅游浙商理财汽车生活消费微博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热点新闻 正文
补缸这门老手艺可能要失传
2014年10月13日 22:12:07

  补缸,这个老行当已逐渐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90后”甚至都没见过缸了,更是没听说过缸破了还能补。在象山贤庠镇珠溪村,有一位九旬老人仍在操着这门补缸手艺。日前,记者去村里造访了这位补缸老师傅。

  老人叫黄先崇,但当地很多人都不知其名,统统唤其小名“山东”。不过,老人并非来自山东。老人今年88岁,耳聪目明,思路清晰,声音宏亮。说到他的补缸生涯,还滔滔不绝。

  老人原来是个农村干部。40多岁时,有个绍兴补缸匠来到村里补缸,住宿在他家。他有机会学到了补缸技艺,那补缸匠还送他一套专用工具。

  凭着这一手艺,他开始去邻村吆喝:“补缸啰!缸好补嘞!”有村妇拿出一只蟹醤缸让他补漏,他记得“第一笔生意收费3角”。接着,他又补几家的水缸、火缸、米缸、番叶缸等,一天下来就做了3元生意。

  那时,生产队劳动一工才五六角钱,而他一天补一口大缸可收4.5元。这补缸生意好做,收入大大超过农业劳动。从此,他就把补缸当作副业。“叮叮当当”的补缸手艺,让他不愁家里没钱花,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补缸行头简单:一把榔头,一枚锤子,再加若干铁砂和锃攀。三样工具装进一个小袋子里,便可出门营业。以前农村生活家家离不开缸甏,水缸、米缸、番丝缸、火缸、糠缸、咸菜缸、酒缸、粪缸、番叶缸、年糕缸等等一样不能少,但缸甏是易碎品,碰碎了便漏水,因此补缸匠历来不可或缺。

  然而,除了酒厂,一般人家整天补缸的很少,为此学补缸手艺的人也不多。黄老伯告诉记者,当时象山吃补缸饭的师傅仅墙头、涂茨、珠溪等五六个同行而已。

  他承接一只碎缸,先用榔头轻轻敲缸,如缸面发出“当、当、当”的声音,说明完好没碎,但发音“咯、咯、咯”的区域表明有裂缝待补,便做上记号。找出细缝,随即用锤子沿细缝敲开一条凹坑,并用形如放大了的订书订状的扁平锃攀,在凹坑两端敲两个小孔,以便“种”上锃攀。如此按裂缝长度,等距离安装几个锃攀加固,然后沿裂缝凹坑用细铁砂调和盐卤把缝填平即成。过了3天铁砂生锈与缸体紧紧粘合,便不再漏水了。

  黄老伯说,每到入冬时节,农户家家要磨番粉,于是,补番粉缸就成了补缸人的旺季。到了年底,补年糕缸的多了。当时,还可以吃“百家饭”,补到哪,吃到哪,宿到哪。除了在象山东乡各村补缸,还常渡过象山港到鄞州,直至镇海柴桥等地农村。

  “补缸30多年,我只收过一个学徒,70多岁退岗时,把技艺传给了在家务农的大儿子。”黄老伯说,如今农村生活城市化,缸渐渐淡出了生活领域,补缸匠也就没有用武之地了。

  应记者要求,他熟练地把补缸技艺演示了一遍。黄老伯边敲边说:“前人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补缸手艺,可能要失传了!”

来源: 宁波晚报  作者: 张寅 励明登  编辑: 胡婧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