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探索让金华“老漂族”老有所安 柳湖社区开展“老漂”项目试点
2019-04-22 16:10:32
来源: 金华新闻网

  本该在故土安度晚年的老人,为了帮助子女照顾孩子、操持家务而漂泊异乡,被称为“老漂族”。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此前发布数据显示,中国现有随迁老人近1800万,占全国2.47亿流动人口的7.2%。

  金华“老漂族”生活现状如何?去年底开始,金华市乐福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进行了走访调查,并在柳湖社区展开首个“老漂”项目试点。

  “老漂族” 精神生活枯燥 缺乏融入

  毋庸置疑,绝大多数中国老年人承担着帮助子女操持家务和照料孙辈的“工作”。尤其对“老漂”一族来说,这也是他们离开家乡远赴异乡生活的原因。

  每天早上六七点钟起床烧早饭,带着(外)孙子孙女从家里走到学校,然后去家附近菜场买菜,准备午饭。睡过午觉,就该出门接孩子放学了。回家后,一边看着孩子写作业,一边给晚上回家的子女准备晚饭。这是大多数“老漂族”的生活写照。

  “他们的日常生活其实非常单调,除了孙辈,与子女相处时间不多,却很需要家庭和亲人的支持。”金华市乐福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阙永梅说,“老漂”来到外地,子女成了他们唯一的依靠,许多“老漂”甚至与老伴分隔两地,沟通只能依靠电话。

  朋辈群体是社会支持的重要方面。可“老漂族”来到新环境,与老朋友失去一定联系,再加上地域文化差异和环境影响,与邻里平时见面也只是打个招呼,并无深入交流。

  他们对新城市的生活也难以完全适应。社区举办活动,“老漂族”几乎从来不参加,原因是“太忙了,要照顾孩子”,或是“语言不通,难以融入”,长此以往便成了社区中的“隐形人”。

  此外,老人随子女到外地后,社保问题也逐渐暴露。他们大多是在老家交的医保,不能享受本地报销。而根据金华医保政策,外地已退休人员无法在我市参保。因此,只能根据家乡医保政策,方便些的可在当地医保经办机构申请外地看病报销手续,而大多数人看病都得自己掏钱。

  “如今随着二孩政策放开,‘老漂’群体还会越来越庞大。”金华市乐福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李伟梁认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不仅需要医养结合,也要解决老人的心理空巢问题。

  让“新柳湖人”成为“新金华人”

  与其他小区不同,柳湖社区居住的基本是教师和部队亲属。老人们多来自天南海北,子女平时工作繁忙,缺少朋友、想家、孤独、不适应,几乎成了他们的共同特征。

  如何让这群“老漂”心有所依、真正快乐起来?2017年12月起,乐福在柳湖试点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民政公益创投项目——“新柳湖人”,希望通过家庭、交友和社区集体活动来促进“老漂”与子女的交流,增加社会参与。

  “‘新柳湖人’这个名字是老人们自己取的。”项目负责人黄凤英说,偶然一次聊天中,一位本地老人说起,金华是座包容度很高的城市,“哪有什么本地人外地人之分,大家都是柳湖人”。于是,项目名称应运而生,这当中也包含着让“新柳湖人”成为“新金华人”的美好愿景。

  要让“新柳湖人”更好地融入社区,就要搭建起他们之间以及他们与本地老人之间的交往平台。黄凤英说,考虑到这方面因素,除了“新柳湖人”,项目也会邀请社区的一些本地老人参与其中。每次活动,社工们都会有意识地引导老人之间多多沟通交流。从起初的互不相识,到“家乡故事会”上,原本陌生的他们开始因为别人的故事留下感动的泪水;在编彩绳教学课上,他们为边上忙着哄孩子的“老漂”同伴送上编好的彩绳,一起合照、互留号码,并约定日后要时常相聚;一场“纳凉晚会”过后,他们主动留下帮忙收拾场地;小区没有羽毛球场,社工们了解后,马上为羽毛球爱好“老漂团”安排场地。几个月下来,老人的子女们也开始察觉到自家父母的可喜变化,对社工们交口称赞,说老人变得开朗爱笑了。

  老有所依需要 家庭社会双重支持

  “老漂族”要想老有所安,既得内安其心又要外安其身,这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双重支持,前者强调孝亲敬老的代际反哺,后者重在破除医养分离的制度藩篱。

  “公益创投项目虽然会有结束的一天,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希望能真正给老人们留下点什么。”项目社工肖志刚认为,“老漂族”要想彻底走出封闭的圈子,自身首先要打破固守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尝试接触“陌生人圈子”,培养自己的兴趣,要明白生活不是只有孩子和孙子;为人子女则要给予随迁老人足够关爱,多些陪伴、包容、忍让和理解;社区方对待本地和异地老人需一视同仁,平时多注意收集老人们的兴趣爱好,有规划性地定期开展社区活动。

  当然,金华对“老漂族”的探索也不会因为项目的结束而告一段落。肖志刚说,柳湖社区只是乐福的第一站试点,接下来,他们会让公益触角延伸向每一位在金“老漂”,并设想最终建立“老漂族”社会支持网络。“通过这个网络,我们点开一个‘老漂’人物信息,就能同步获取他(她)的兴趣爱好、生活现状和问题需求。”肖志刚说,目前这一技术在广州等地的新生代农民工、留守老人等特殊群体上已有探索。

  从政府角度来讲,李伟梁认为,可以从制定政策和购买服务入手。尤其是后者,要充分利用社区和社会资源帮助“老漂族”更好地融入,也希望政府能支持社会组织开展相关公益项目,而社会组织在设计服务项目时也要秉承为老人提供更好关爱、支持和服务的理念。

  异地养老带来的不确定性和不适应性也是促使“老漂”回乡的一大因素。因此,实现医保转移支付定会在更大程度上促进“老漂”群体的融入。李伟梁说,在这方面,浙江的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直接刷卡结算就是一次很好的探索,但一项政策出台需要面临许多障碍,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待长期探索和完善。


标签:老人;老漂族
编辑:江小来
精彩推荐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版权所有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民生百态  正文

公益探索让金华“老漂族”老有所安 柳湖社区开展“老漂”项目试点
2019-04-22 16:10:32 来源: 金华新闻网

  本该在故土安度晚年的老人,为了帮助子女照顾孩子、操持家务而漂泊异乡,被称为“老漂族”。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此前发布数据显示,中国现有随迁老人近1800万,占全国2.47亿流动人口的7.2%。

  金华“老漂族”生活现状如何?去年底开始,金华市乐福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进行了走访调查,并在柳湖社区展开首个“老漂”项目试点。

  “老漂族” 精神生活枯燥 缺乏融入

  毋庸置疑,绝大多数中国老年人承担着帮助子女操持家务和照料孙辈的“工作”。尤其对“老漂”一族来说,这也是他们离开家乡远赴异乡生活的原因。

  每天早上六七点钟起床烧早饭,带着(外)孙子孙女从家里走到学校,然后去家附近菜场买菜,准备午饭。睡过午觉,就该出门接孩子放学了。回家后,一边看着孩子写作业,一边给晚上回家的子女准备晚饭。这是大多数“老漂族”的生活写照。

  “他们的日常生活其实非常单调,除了孙辈,与子女相处时间不多,却很需要家庭和亲人的支持。”金华市乐福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阙永梅说,“老漂”来到外地,子女成了他们唯一的依靠,许多“老漂”甚至与老伴分隔两地,沟通只能依靠电话。

  朋辈群体是社会支持的重要方面。可“老漂族”来到新环境,与老朋友失去一定联系,再加上地域文化差异和环境影响,与邻里平时见面也只是打个招呼,并无深入交流。

  他们对新城市的生活也难以完全适应。社区举办活动,“老漂族”几乎从来不参加,原因是“太忙了,要照顾孩子”,或是“语言不通,难以融入”,长此以往便成了社区中的“隐形人”。

  此外,老人随子女到外地后,社保问题也逐渐暴露。他们大多是在老家交的医保,不能享受本地报销。而根据金华医保政策,外地已退休人员无法在我市参保。因此,只能根据家乡医保政策,方便些的可在当地医保经办机构申请外地看病报销手续,而大多数人看病都得自己掏钱。

  “如今随着二孩政策放开,‘老漂’群体还会越来越庞大。”金华市乐福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李伟梁认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不仅需要医养结合,也要解决老人的心理空巢问题。

  让“新柳湖人”成为“新金华人”

  与其他小区不同,柳湖社区居住的基本是教师和部队亲属。老人们多来自天南海北,子女平时工作繁忙,缺少朋友、想家、孤独、不适应,几乎成了他们的共同特征。

  如何让这群“老漂”心有所依、真正快乐起来?2017年12月起,乐福在柳湖试点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民政公益创投项目——“新柳湖人”,希望通过家庭、交友和社区集体活动来促进“老漂”与子女的交流,增加社会参与。

  “‘新柳湖人’这个名字是老人们自己取的。”项目负责人黄凤英说,偶然一次聊天中,一位本地老人说起,金华是座包容度很高的城市,“哪有什么本地人外地人之分,大家都是柳湖人”。于是,项目名称应运而生,这当中也包含着让“新柳湖人”成为“新金华人”的美好愿景。

  要让“新柳湖人”更好地融入社区,就要搭建起他们之间以及他们与本地老人之间的交往平台。黄凤英说,考虑到这方面因素,除了“新柳湖人”,项目也会邀请社区的一些本地老人参与其中。每次活动,社工们都会有意识地引导老人之间多多沟通交流。从起初的互不相识,到“家乡故事会”上,原本陌生的他们开始因为别人的故事留下感动的泪水;在编彩绳教学课上,他们为边上忙着哄孩子的“老漂”同伴送上编好的彩绳,一起合照、互留号码,并约定日后要时常相聚;一场“纳凉晚会”过后,他们主动留下帮忙收拾场地;小区没有羽毛球场,社工们了解后,马上为羽毛球爱好“老漂团”安排场地。几个月下来,老人的子女们也开始察觉到自家父母的可喜变化,对社工们交口称赞,说老人变得开朗爱笑了。

  老有所依需要 家庭社会双重支持

  “老漂族”要想老有所安,既得内安其心又要外安其身,这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双重支持,前者强调孝亲敬老的代际反哺,后者重在破除医养分离的制度藩篱。

  “公益创投项目虽然会有结束的一天,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希望能真正给老人们留下点什么。”项目社工肖志刚认为,“老漂族”要想彻底走出封闭的圈子,自身首先要打破固守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尝试接触“陌生人圈子”,培养自己的兴趣,要明白生活不是只有孩子和孙子;为人子女则要给予随迁老人足够关爱,多些陪伴、包容、忍让和理解;社区方对待本地和异地老人需一视同仁,平时多注意收集老人们的兴趣爱好,有规划性地定期开展社区活动。

  当然,金华对“老漂族”的探索也不会因为项目的结束而告一段落。肖志刚说,柳湖社区只是乐福的第一站试点,接下来,他们会让公益触角延伸向每一位在金“老漂”,并设想最终建立“老漂族”社会支持网络。“通过这个网络,我们点开一个‘老漂’人物信息,就能同步获取他(她)的兴趣爱好、生活现状和问题需求。”肖志刚说,目前这一技术在广州等地的新生代农民工、留守老人等特殊群体上已有探索。

  从政府角度来讲,李伟梁认为,可以从制定政策和购买服务入手。尤其是后者,要充分利用社区和社会资源帮助“老漂族”更好地融入,也希望政府能支持社会组织开展相关公益项目,而社会组织在设计服务项目时也要秉承为老人提供更好关爱、支持和服务的理念。

  异地养老带来的不确定性和不适应性也是促使“老漂”回乡的一大因素。因此,实现医保转移支付定会在更大程度上促进“老漂”群体的融入。李伟梁说,在这方面,浙江的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直接刷卡结算就是一次很好的探索,但一项政策出台需要面临许多障碍,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待长期探索和完善。


标签: 老人;老漂族
编辑: 江小来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