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啃老” 是爱还是无奈
2019-03-25 14:44:25
来源: 浙江老年报

子女“啃老” 是爱还是无奈

本报记者 陈逸清

与传统啃老族相比,陪伴式啃老族披上“常回家看看”的外衣,道德优越感暴增。

“你们一个在美国,一个不管爸妈,是我陪着他们,讨他们欢心。钱就是妈自愿给我的,不用还。”最近,电视剧《都挺好》热播,剧中,二儿子苏明成言之凿凿。

“陪伴式啃老”算孝顺吗?反对派、中立派、妥协派,几方观点都有人支持,势均力敌。

采访中,还有一种声音表示:父母盼着儿女留在身边,他们愿意被儿孙“啃”。有类似想法的还不少,这里就有两个年轻人的故事。

故事A:

女儿在哪,哪才是家

盛洁的老家在浙北的一个小城市,去年刚从英国硕士毕业回国。本来一心想把女儿圈在身边的盛洁父母,碍于女儿的前途,忍痛同意她留在杭州工作。

“这对他们来说,已经是最大的让步了。”盛洁说,之前上海有个不错的工作机会,但她最终选择了放弃,“出了省,他们接受不了。”

孩子在身边就是父母最大的福气,这是每次盛妈和盛洁通电话的主要内容。

“你小舅肾结石住医院了。”上周盛妈又来电话了,没见上面,盛洁也能感到满满的低气压,“你舅妈在买菜没听见电话,还好邻居发现。唉,要是孩子在身边就好。”

盛洁说,在她老家,不少小夫妻的两家老人,都会把房子置换到同一个小区。孩子离得近,彼此照顾得到,同时也能保持一定的距离,“我身边很多同学朋友都是这么个模式。”

“每次回家,我妈总要把家里能带的都让我带回杭州,洗洁精、卫生纸……单位上发了一点小东西都想着我。”盛洁说,今年妈妈就退休了,终于能实现她念叨已久的心愿——举家搬迁杭州,同女儿一起生活。

故事B:宁可忙,也不要冷冷清清

杭州姑娘小媛,今年下半年结婚。小媛的婚房离家不远,即便如此,家里人还是不满意,早早地打了预防针:结婚以后,工作日在小家住,双休日就回娘家。

“什么时候回家住都是精心计算过的。我妈说平时不用来住的,加班回来不晓得几点了,面都碰不上,还是休息天好,休息天好。”小媛哭笑不得。

小媛的新房钥匙,除了小两口各有一把,第三把在小媛父母手里。

“你们平常忙,哪里有时间搞卫生,我跟你爸爸退休了没啥事情,我们会经常上去的哦。”小媛说,她也是事后才知道,父母“自觉”地多配了一把钥匙,“拖拖地、擦擦窗,多做一点点小事他们都高兴得很。”

这里婚还没结,那边厢,小媛家人已经开始计划儿孙养育。

“小媛啊,你以后起码要生两个孩子的哦。”小媛奶奶说。

“是的是的,两个孩子么,总有一个可以归我们女家养的喽。”小媛妈妈搭腔,“我们宁可忙死,也不要冷冷清清。”

生活不易 难免就范

自从《都挺好》热播,“陪伴式啃老”这个话题,就被网友们吵翻了天。

其中有一部分是坚决反对“啃老族”,拥护自给自足。

@慢慢慢慢:反正我自上班以后就没再跟家里要过一分钱。我就是再穷,也不会要。因为这个时候才体会到钱真的来之不易。

@小阿瑞:我觉得吧,只要是长大了工作了,不管父母是不是愿意给钱,都算是啃老。

也有人说,没人愿意啃老,但现实生活的一地鸡毛,难免让人就范。

@上善若水:啃老这个事情很难说,现在人不靠家里又有几成能独立买房,如果父母资金支持能够让自己更好发展,那又有什么不好。明成错在他拿了父母的钱却全享受了,如果他是发展事业,大家可能就不会那么指责,而且明成用了钱也好好待父母了。

另外,也有部分网友觉得,自古父母都是如此支持子女,但“赞助”的关键是看是否影响了父母的生活质量。

@小熊白白:父母给孩子钱是天性,如果这部分钱不影响父母的生活,这也是父母的快乐之一。

@回忆里的三八线:要从两个方面看,一是对父母生活质量的影响,这点如果坐实就不用管第二点了,二是这笔钱在子女收入中的占比。

心灵慰藉让父母甘心付出

至于父母盼着儿女留在身边,愿意被儿孙“啃老”的,大家一致的观点是:父母年纪大了,儿女还有需要他们的地方,这种被依赖的感觉,对已经步入老年阶段的父母来说,是种价值感的体现。这种存在感,老人愿意刷一刷。

正如剧中角色苏明成说的那样:“妈妈乐意,她高兴那么做,我妈为什么给我钱,她这是爱我,我也疼她啊。”

另外一方面,父母不管是从物质还是精神上的接济供给,也不能是毫无回应的。

“我妈为什么对我那么好,是母女间真的感情深啊。”采访中,盛洁讲到她和妈妈无话不谈,是母女也是朋友,“每天电话三四通,从工作上碰到的难题到和男朋友之间的小矛盾,什么话题都能聊开了。”

盛洁说,现在交通方便,她经常星期五一下班就往火车站跑,“一周能陪上他们两天。”

“陪伴式啃老”可能面目可憎,说穿了,父母渴望的不过是与子女心意相通而已。

标签:父母,子女,女儿,常回家看看,优越感
编辑:
精彩推荐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版权所有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民生百态  正文

子女“啃老” 是爱还是无奈
2019-03-25 14:44:25 来源: 浙江老年报

子女“啃老” 是爱还是无奈

本报记者 陈逸清

与传统啃老族相比,陪伴式啃老族披上“常回家看看”的外衣,道德优越感暴增。

“你们一个在美国,一个不管爸妈,是我陪着他们,讨他们欢心。钱就是妈自愿给我的,不用还。”最近,电视剧《都挺好》热播,剧中,二儿子苏明成言之凿凿。

“陪伴式啃老”算孝顺吗?反对派、中立派、妥协派,几方观点都有人支持,势均力敌。

采访中,还有一种声音表示:父母盼着儿女留在身边,他们愿意被儿孙“啃”。有类似想法的还不少,这里就有两个年轻人的故事。

故事A:

女儿在哪,哪才是家

盛洁的老家在浙北的一个小城市,去年刚从英国硕士毕业回国。本来一心想把女儿圈在身边的盛洁父母,碍于女儿的前途,忍痛同意她留在杭州工作。

“这对他们来说,已经是最大的让步了。”盛洁说,之前上海有个不错的工作机会,但她最终选择了放弃,“出了省,他们接受不了。”

孩子在身边就是父母最大的福气,这是每次盛妈和盛洁通电话的主要内容。

“你小舅肾结石住医院了。”上周盛妈又来电话了,没见上面,盛洁也能感到满满的低气压,“你舅妈在买菜没听见电话,还好邻居发现。唉,要是孩子在身边就好。”

盛洁说,在她老家,不少小夫妻的两家老人,都会把房子置换到同一个小区。孩子离得近,彼此照顾得到,同时也能保持一定的距离,“我身边很多同学朋友都是这么个模式。”

“每次回家,我妈总要把家里能带的都让我带回杭州,洗洁精、卫生纸……单位上发了一点小东西都想着我。”盛洁说,今年妈妈就退休了,终于能实现她念叨已久的心愿——举家搬迁杭州,同女儿一起生活。

故事B:宁可忙,也不要冷冷清清

杭州姑娘小媛,今年下半年结婚。小媛的婚房离家不远,即便如此,家里人还是不满意,早早地打了预防针:结婚以后,工作日在小家住,双休日就回娘家。

“什么时候回家住都是精心计算过的。我妈说平时不用来住的,加班回来不晓得几点了,面都碰不上,还是休息天好,休息天好。”小媛哭笑不得。

小媛的新房钥匙,除了小两口各有一把,第三把在小媛父母手里。

“你们平常忙,哪里有时间搞卫生,我跟你爸爸退休了没啥事情,我们会经常上去的哦。”小媛说,她也是事后才知道,父母“自觉”地多配了一把钥匙,“拖拖地、擦擦窗,多做一点点小事他们都高兴得很。”

这里婚还没结,那边厢,小媛家人已经开始计划儿孙养育。

“小媛啊,你以后起码要生两个孩子的哦。”小媛奶奶说。

“是的是的,两个孩子么,总有一个可以归我们女家养的喽。”小媛妈妈搭腔,“我们宁可忙死,也不要冷冷清清。”

生活不易 难免就范

自从《都挺好》热播,“陪伴式啃老”这个话题,就被网友们吵翻了天。

其中有一部分是坚决反对“啃老族”,拥护自给自足。

@慢慢慢慢:反正我自上班以后就没再跟家里要过一分钱。我就是再穷,也不会要。因为这个时候才体会到钱真的来之不易。

@小阿瑞:我觉得吧,只要是长大了工作了,不管父母是不是愿意给钱,都算是啃老。

也有人说,没人愿意啃老,但现实生活的一地鸡毛,难免让人就范。

@上善若水:啃老这个事情很难说,现在人不靠家里又有几成能独立买房,如果父母资金支持能够让自己更好发展,那又有什么不好。明成错在他拿了父母的钱却全享受了,如果他是发展事业,大家可能就不会那么指责,而且明成用了钱也好好待父母了。

另外,也有部分网友觉得,自古父母都是如此支持子女,但“赞助”的关键是看是否影响了父母的生活质量。

@小熊白白:父母给孩子钱是天性,如果这部分钱不影响父母的生活,这也是父母的快乐之一。

@回忆里的三八线:要从两个方面看,一是对父母生活质量的影响,这点如果坐实就不用管第二点了,二是这笔钱在子女收入中的占比。

心灵慰藉让父母甘心付出

至于父母盼着儿女留在身边,愿意被儿孙“啃老”的,大家一致的观点是:父母年纪大了,儿女还有需要他们的地方,这种被依赖的感觉,对已经步入老年阶段的父母来说,是种价值感的体现。这种存在感,老人愿意刷一刷。

正如剧中角色苏明成说的那样:“妈妈乐意,她高兴那么做,我妈为什么给我钱,她这是爱我,我也疼她啊。”

另外一方面,父母不管是从物质还是精神上的接济供给,也不能是毫无回应的。

“我妈为什么对我那么好,是母女间真的感情深啊。”采访中,盛洁讲到她和妈妈无话不谈,是母女也是朋友,“每天电话三四通,从工作上碰到的难题到和男朋友之间的小矛盾,什么话题都能聊开了。”

盛洁说,现在交通方便,她经常星期五一下班就往火车站跑,“一周能陪上他们两天。”

“陪伴式啃老”可能面目可憎,说穿了,父母渴望的不过是与子女心意相通而已。

标签: 父母,子女,女儿,常回家看看,优越感
编辑: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