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建起村文化礼堂,村民们业余时间在退休干部俞美青等人的带领下,在广场中间跳排舞。 (图片由三门县沙柳街道办事处提供)
名片:
曼岙村位于三门县沙柳街道东部,村里有245户752人,以叶姓为主。据当地宗谱记载,始祖迁入此地时,见山岙里蔓草丛生,故称蔓岙,后简写成曼岙。
2015年,曼岙村村口的叶氏宗祠,被改造成了文化礼堂,从此,村里的老老少少有了文化活动的去处。2017年底,该文化礼堂被评为台州市四星级文化礼堂、三门县三星级文化礼堂。
叶氏宗祠改建成文化礼堂
曼岙村是个“小而美”的村庄。从村口的牌坊进入,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便会映入人的眼帘。除了古意,村庄还有它的现代美——民居的墙上、拐角的楼梯处、村道的石头边,处处都有3D墙绘;村民屋前的庭院,种着各色绿植,摆放着各种创意装置,这些“美丽庭院”,是由街道各部门和村民合作搭建的。
曼岙村北靠笔架山,东临旗门港,早前,村民多靠打鱼营生,这些年,人们种枇杷养殖青蟹,生活水平日渐提高起来。
伫立在村口的叶氏祠堂,是何时而建的,村里的老人都不得而知。
“我记得,在1987年,这座祠堂曾翻修过一次。”曼岙村村主任俞圣国说,后来的几十年间,这里成了当地村民祭祖、聚会的场所。
2009年时,村两委决定对祠堂进行再一次翻修和扩建。他们召集了村里的乡贤们,筹集了30多万元资金,修整了木结构本体,并用混凝土修筑了左右厢房和正对着祠堂的戏台。
2015年,恰逢全市文化礼堂建设,村两委便将这座祠堂改建成曼岙村文化礼堂。该礼堂面积共750平方米,内设有少儿活动室、电视室、排练室、图书阅览室、电脑房等,由网格员叶琼梅管理。
文化礼堂就该有文化味,俞圣国把叶氏的源流、历代的乡贤、家族的规训,以及乡村的介绍等,都挂在墙面上。他又在村里搜集了一些老物件,譬如桨橹、蓑衣、洗泥螺用的木桶、石头做的猪槽等等,通通搬进了礼堂内,做展示用。
村民们文化活动的去处
自从有了文化礼堂,村民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大家空闲时,都会在礼堂里聊聊天、下下象棋。”俞圣国说,每当有文化部门送戏下乡时,感觉全村的人都跑来看戏了,角角落落都坐满了人。
每年的正月初一,是村里约定俗成的祭祖日,这一天文化礼堂内格外热闹,村民们先后来到祠堂祭拜,期盼新的一年诸事顺心。一些在外地创业的人,见到许久不见的乡亲,免不了话家常。
今年的农历正月初五,三门县摄影家协会的80多名会员来到曼岙村采风,他们在文化礼堂内,为村民义务拍摄全家福。
其实,村民们的文化活动场所不光在礼堂内,还有紧靠着礼堂的广场。“广场有450平方米,是和文化礼堂同期建的,一共投入了46万元,其中,一台大型LED电视就花费了6万元。”俞圣国说,白天时,村民们在退休干部俞美青等人的带领下,在广场中间跳跳排舞;每到傍晚,尤其大热天,村民们会坐在广场上一边看电影,一边纳凉。
“接下来,我们想继续挖掘村里关于叶氏的人文和历史,并把这些挖掘成果,雕刻在老船木上,让客人们能读懂曼岙历史,让村里人心中有文化之根。”俞圣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