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城东街道瓦林村的“林辉家庭图书分馆”,设于两幢打通的5层民房内,一楼的三面墙壁装上了书架,3500册图书按照少儿文学、成人文学、社科书籍等分类摆放。地下室被改装成了阅览室,每当放学或节假日,这里总是聚满了大小读者。
周日下午1点48分,小读者陈旖旎捧着9本书,站到了图书自助借阅终端前。“这几本书好看。”一旁的张怡凑过来,翻了翻她的书。“先等等,我还好了你再借。这几本书不错……”陈旖旎熟练地对着终端扫码,一边向张怡分享阅读心得。
一番操作之后,张怡从陈旖旎手中转借走了《红瓦黑瓦》《狐狸冤案》等4本书。“这里离家近,更方便,我们还能经常参加阅读分享交流活动。”
不用去市里的图书馆,在家门口的“分馆”里就能做到通借通还。这样的场景,在温岭已不是新鲜事。温岭于2016年初推行家庭图书分馆建设,至2018年底,已建成300家家庭图书分馆,其中七成在农村,有力地打通了全民阅读的“最后一公里”,促进了城乡阅读均等化。
2018年,这项做法荣获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一届公共图书馆创新创意征集推广活动最佳创新奖,并在当年河北廊坊召开的中图学会年会上作为三个项目代表之一做经验分享。
“读者过不来,我们就把图书馆搬过去”
聊家庭图书分馆的建设工作,温岭市图书馆馆长杨仲芝却拿出了一张照片。这张照片摄于3年前温岭一处沿海村庄,几个孩子围在一张八仙桌旁,手里各拿着一叠扑克牌在玩。
“我问他们,为什么不看书?”“没有书。”“爸妈呢?”“上班去了,没空带我们去图书馆。”
温岭市图书馆曾面向500位市民开展过调查,其中“制约读者来图书馆借阅图书的障碍分析”一项中,有52.4%的市民选择“图书馆离我太远”。当地图书馆位于老城区,两幢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建筑门前仅有50多平方米的空地可供停车,市区居民都觉得来去不方便,更遑论远在乡村的阅读爱好者。
图书与读者间的“最后一公里”,成了掣肘全民阅读推进的拦路虎。
“读者过不来,我们就把图书馆搬过去。”杨仲芝介绍。2016年初,温岭市根据中央两办全民阅读“六进”的要求和《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提出的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精神,把阅读推广的重心放在农村,以建立总分馆制为抓手,大力开展家庭图书分馆建设。
志愿者在自己家中办图书分馆,“新温岭人”毛新兰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6年4月23日,她在自己家里的一楼开设了50平方米的借阅区,自筹图书300多册,向市总馆借书9882册,每周开放3天15个小时,全家人都是图书管理员。
这种“公共资源+社会力量”的总分馆制模式深受温岭市民的欢迎,目前,温岭全市已建成300家家庭图书分馆,服务读者超百万人次。数据显示,2015年该市图书全年借阅量为65万册,家庭图书分馆推行当年,借阅量达98万册,至2018年,已超过160万册。
“正规军”配合“游击队”,公共服务更有活力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家庭图书分馆的建设,并非一帆风顺。
“最大的难点,在于服务要及时跟上。”杨仲芝告诉记者,300家图书分馆,7成在农村地区,最远的位于石塘镇雷公山,车程一个多小时。
温岭市城东街道瓦林村的“林辉家庭图书分馆”,设于两幢打通的5层民房内,一楼的三面墙壁装上了书架,3500册图书按照少儿文学、成人文学、社科书籍等分类摆放。地下室被改装成了阅览室,每当放学或节假日,这里总是聚满了大小读者。
周日下午1点48分,小读者陈旖旎捧着9本书,站到了图书自助借阅终端前。“这几本书好看。”一旁的张怡凑过来,翻了翻她的书。“先等等,我还好了你再借。这几本书不错……”陈旖旎熟练地对着终端扫码,一边向张怡分享阅读心得。
一番操作之后,张怡从陈旖旎手中转借走了《红瓦黑瓦》《狐狸冤案》等4本书。“这里离家近,更方便,我们还能经常参加阅读分享交流活动。”
不用去市里的图书馆,在家门口的“分馆”里就能做到通借通还。这样的场景,在温岭已不是新鲜事。温岭于2016年初推行家庭图书分馆建设,至2018年底,已建成300家家庭图书分馆,其中七成在农村,有力地打通了全民阅读的“最后一公里”,促进了城乡阅读均等化。
2018年,这项做法荣获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一届公共图书馆创新创意征集推广活动最佳创新奖,并在当年河北廊坊召开的中图学会年会上作为三个项目代表之一做经验分享。
“读者过不来,我们就把图书馆搬过去”
聊家庭图书分馆的建设工作,温岭市图书馆馆长杨仲芝却拿出了一张照片。这张照片摄于3年前温岭一处沿海村庄,几个孩子围在一张八仙桌旁,手里各拿着一叠扑克牌在玩。
“我问他们,为什么不看书?”“没有书。”“爸妈呢?”“上班去了,没空带我们去图书馆。”
温岭市图书馆曾面向500位市民开展过调查,其中“制约读者来图书馆借阅图书的障碍分析”一项中,有52.4%的市民选择“图书馆离我太远”。当地图书馆位于老城区,两幢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建筑门前仅有50多平方米的空地可供停车,市区居民都觉得来去不方便,更遑论远在乡村的阅读爱好者。
图书与读者间的“最后一公里”,成了掣肘全民阅读推进的拦路虎。
“读者过不来,我们就把图书馆搬过去。”杨仲芝介绍。2016年初,温岭市根据中央两办全民阅读“六进”的要求和《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提出的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精神,把阅读推广的重心放在农村,以建立总分馆制为抓手,大力开展家庭图书分馆建设。
志愿者在自己家中办图书分馆,“新温岭人”毛新兰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6年4月23日,她在自己家里的一楼开设了50平方米的借阅区,自筹图书300多册,向市总馆借书9882册,每周开放3天15个小时,全家人都是图书管理员。
这种“公共资源+社会力量”的总分馆制模式深受温岭市民的欢迎,目前,温岭全市已建成300家家庭图书分馆,服务读者超百万人次。数据显示,2015年该市图书全年借阅量为65万册,家庭图书分馆推行当年,借阅量达98万册,至2018年,已超过160万册。
“正规军”配合“游击队”,公共服务更有活力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家庭图书分馆的建设,并非一帆风顺。
“最大的难点,在于服务要及时跟上。”杨仲芝告诉记者,300家图书分馆,7成在农村地区,最远的位于石塘镇雷公山,车程一个多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