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民俗精髓 留住文化“根脉”
2019中国江南网船会精彩演绎古老运河民俗
2019-04-02 09:45:54
来源: 嘉兴日报 陆健泽 钱丽莉

01.jpg

  清明时节,又到了一年一度赶庙会的热闹时节,4月2日至4日“流淌着的运河民俗——2019中国江南网船会”像“老朋友”一样,在秀洲区王江泾镇莲泗荡风景区驻足,张开双臂,迎接八方宾朋。

  四月的江南,杨柳吐青,花香弥漫;四月的莲泗荡畔,百舸争流,游人如潮。煦阳下,熏风中,鳞次栉比的旗杆挺拔而威武,各色醒目的彩旗迎风猎猎作响,湖面上千帆竞发,岸边社团巡游,文艺表演热闹非凡。作为国内唯一的“水上庙会”,近年来,网船会以传统韵味和独特魅力吸引着来自苏浙沪的数万民众竞相参与,这既是一场壮观的水上民俗盛会,也是一幅传承百年的水乡文化美妙画卷。

  “网船会”起源于元末明初,是江浙沪一带渔民自发组织的民间民俗活动,主角是元朝灭蝗英雄刘承忠。自清咸丰以来,每年清明、中秋、除夕期间,苏浙沪一带渔民、船民数万人,纷纷驾船聚集在此,举行祭祀活动,从而形成了江南水乡独有的“网船会”。

  一年一度的网船会是渔民和船民的节日。江南各地相继建立了相关的民间社团,每到网船会期间,这些社团便成群结队,自发到网船会现场,进行原生态民间艺术表演,展示民俗活动,传承传统文化。据统计,每年网船会期间,省内外有110多个社团组织、10万多民众前来参与。

  网船会的真正主角是那些船上的普通渔民,活动当天,他们在船上摆放着雄鸡、猪头和鲫鱼等各种祭品进行祭奠。每条船上都竖着幡旗,摆着香台,祈求家人安康、家宅平安。在这里,除了祈福,大家围坐船舱,摆上船菜美酒,团聚狂欢,畅叙未来,弥漫着淳厚质朴的乡情。如今,虽然许多渔民从船上回到了岸上,但这股情怀却始终萦绕在他们的内心深处,还是有不少渔民选择开船过来聚会。“虽然比开车慢好几个小时,但我们相信这样的方式能祈求农渔丰收、出入平安。”江苏盛泽渔民徐老虎说,徐家世代以捕鱼为生,从小他就跟随爷爷和父亲来网船会,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从没忘记这个传统。

  众多祭祀表演中,最传奇、最令人惊叹的当属“扎肉提香”,表演时,表演者用铁钩钩住自己的前臂,铁钩下面挂上香炉、铜锣,足有7斤重。铁钩钩住皮肉,又挂着如此笨重的东西,手臂却滴血不见,着实令人惊奇。网船会上还能见识到传统的踏白船表演。踏白船的船只,就是嘉兴水乡常见的农用船,这种船船体稍长,船底呈弧状,涉水阻力甚小,但急摇时左右稳定性较差,乡民称之为“活”,因此成就了踏白船在表演时速度较快、惊险的特性。

  作为王江泾镇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如何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文化,让网船会的传奇继续书写新故事?王江泾镇立足“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思路,因势利导,努力挖掘和弘扬民俗文化的精华。从2009年开始,这场原本由民间自发组织的水上盛会转变为政府主导的大型民俗活动,知名度和影响力随即进一步提升。为了保护好网船会这一江南水乡特有的文化景观,莲泗荡风景区以争创国家AAAA级景区为标准,先后建造了刘公塔、九曲廊桥,扩建了停车场,迁建了娘舅庙,新建了祭祀前殿等。目前,景区以传统韵味和独特魅力吸引了众多网船会社团组织来此迎神赛会,年游客量超40万人次。刘王庙作为浙江省首个民间信仰文化研究基地,以民间传说为基底,以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一手抓场所规范化管理,一手抓文明创建,紧跟时代核心,重塑民间信仰文化之魂,并以“网船会”等民间信仰活动为载体,弘扬“忠勇智仁”的民族传统美德,使丰富的本土性“文化资源”变成优质的“文化资本”。

  如今,“中国·江南网船会”已连续举办多届,2011年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网船会作为一种文化遗产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既是旧时江南渔民生活的缩影和记忆,也是渔民精神文化活动及宗教祈福的展现和传承。”王江泾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从历年各种民俗表演,到近年来《刘猛将传奇》的创作演出,网船会的文化内涵得到了很好的挖掘和传承。

  织绫织纱织绮绣,连三连四涟清波。网船会,是江南独有的渔民水上狂欢节,也是水乡文化的活化石,更是流淌着的运河民俗,延续着古老的信仰。如今,原生态的网船会在继承和发展中融入了更多的经济元素。下一步,王江泾镇还将依托得天独厚的江南湿地生态条件和千年运河古镇的文化积淀,以嘉兴运河文化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为平台,以嘉兴运河湾国家湿地公园和莲泗荡风景区国家AAAA级景区创建为契机,使网船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焕发时代活力,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标签:江南;王江泾镇;民俗;渔民;运河;风景区;清明时节;赶庙会;秀洲区;宾朋
编辑:江小来
精彩推荐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版权所有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乐活城市  正文
传承民俗精髓 留住文化“根脉”
2019中国江南网船会精彩演绎古老运河民俗
2019-04-02 09:45:54 来源: 嘉兴日报 陆健泽 钱丽莉

01.jpg

  清明时节,又到了一年一度赶庙会的热闹时节,4月2日至4日“流淌着的运河民俗——2019中国江南网船会”像“老朋友”一样,在秀洲区王江泾镇莲泗荡风景区驻足,张开双臂,迎接八方宾朋。

  四月的江南,杨柳吐青,花香弥漫;四月的莲泗荡畔,百舸争流,游人如潮。煦阳下,熏风中,鳞次栉比的旗杆挺拔而威武,各色醒目的彩旗迎风猎猎作响,湖面上千帆竞发,岸边社团巡游,文艺表演热闹非凡。作为国内唯一的“水上庙会”,近年来,网船会以传统韵味和独特魅力吸引着来自苏浙沪的数万民众竞相参与,这既是一场壮观的水上民俗盛会,也是一幅传承百年的水乡文化美妙画卷。

  “网船会”起源于元末明初,是江浙沪一带渔民自发组织的民间民俗活动,主角是元朝灭蝗英雄刘承忠。自清咸丰以来,每年清明、中秋、除夕期间,苏浙沪一带渔民、船民数万人,纷纷驾船聚集在此,举行祭祀活动,从而形成了江南水乡独有的“网船会”。

  一年一度的网船会是渔民和船民的节日。江南各地相继建立了相关的民间社团,每到网船会期间,这些社团便成群结队,自发到网船会现场,进行原生态民间艺术表演,展示民俗活动,传承传统文化。据统计,每年网船会期间,省内外有110多个社团组织、10万多民众前来参与。

  网船会的真正主角是那些船上的普通渔民,活动当天,他们在船上摆放着雄鸡、猪头和鲫鱼等各种祭品进行祭奠。每条船上都竖着幡旗,摆着香台,祈求家人安康、家宅平安。在这里,除了祈福,大家围坐船舱,摆上船菜美酒,团聚狂欢,畅叙未来,弥漫着淳厚质朴的乡情。如今,虽然许多渔民从船上回到了岸上,但这股情怀却始终萦绕在他们的内心深处,还是有不少渔民选择开船过来聚会。“虽然比开车慢好几个小时,但我们相信这样的方式能祈求农渔丰收、出入平安。”江苏盛泽渔民徐老虎说,徐家世代以捕鱼为生,从小他就跟随爷爷和父亲来网船会,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从没忘记这个传统。

  众多祭祀表演中,最传奇、最令人惊叹的当属“扎肉提香”,表演时,表演者用铁钩钩住自己的前臂,铁钩下面挂上香炉、铜锣,足有7斤重。铁钩钩住皮肉,又挂着如此笨重的东西,手臂却滴血不见,着实令人惊奇。网船会上还能见识到传统的踏白船表演。踏白船的船只,就是嘉兴水乡常见的农用船,这种船船体稍长,船底呈弧状,涉水阻力甚小,但急摇时左右稳定性较差,乡民称之为“活”,因此成就了踏白船在表演时速度较快、惊险的特性。

  作为王江泾镇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如何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文化,让网船会的传奇继续书写新故事?王江泾镇立足“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思路,因势利导,努力挖掘和弘扬民俗文化的精华。从2009年开始,这场原本由民间自发组织的水上盛会转变为政府主导的大型民俗活动,知名度和影响力随即进一步提升。为了保护好网船会这一江南水乡特有的文化景观,莲泗荡风景区以争创国家AAAA级景区为标准,先后建造了刘公塔、九曲廊桥,扩建了停车场,迁建了娘舅庙,新建了祭祀前殿等。目前,景区以传统韵味和独特魅力吸引了众多网船会社团组织来此迎神赛会,年游客量超40万人次。刘王庙作为浙江省首个民间信仰文化研究基地,以民间传说为基底,以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一手抓场所规范化管理,一手抓文明创建,紧跟时代核心,重塑民间信仰文化之魂,并以“网船会”等民间信仰活动为载体,弘扬“忠勇智仁”的民族传统美德,使丰富的本土性“文化资源”变成优质的“文化资本”。

  如今,“中国·江南网船会”已连续举办多届,2011年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网船会作为一种文化遗产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既是旧时江南渔民生活的缩影和记忆,也是渔民精神文化活动及宗教祈福的展现和传承。”王江泾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从历年各种民俗表演,到近年来《刘猛将传奇》的创作演出,网船会的文化内涵得到了很好的挖掘和传承。

  织绫织纱织绮绣,连三连四涟清波。网船会,是江南独有的渔民水上狂欢节,也是水乡文化的活化石,更是流淌着的运河民俗,延续着古老的信仰。如今,原生态的网船会在继承和发展中融入了更多的经济元素。下一步,王江泾镇还将依托得天独厚的江南湿地生态条件和千年运河古镇的文化积淀,以嘉兴运河文化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为平台,以嘉兴运河湾国家湿地公园和莲泗荡风景区国家AAAA级景区创建为契机,使网船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焕发时代活力,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标签: 江南;王江泾镇;民俗;渔民;运河;风景区;清明时节;赶庙会;秀洲区;宾朋
编辑: 江小来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