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是新时期我国扶贫工作的精髓和亮点。近年来,我市各地民政部门和慈善总会深入基层,通过对贫困户的精准识别,按照“一户一策”思路分析致贫原因,找准问题症结,引导各类扶贫资源有效对接贫困对象,确保对象精准、扶持长效。
记者从海盐县民政局获悉,去年4月,海盐县民政局和海盐县慈善总会联合开展走访、调研,最终在浙江万好食品有限公司建立全县第一个慈善精准帮扶基地,并委托9家社工机构在全县9个镇(街道)开展持证困难家庭助产调查、摸底,了解困难家庭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
近日,沈荡镇白洋村的一片菜地里,十多位来自海盐县悦家社工事务所的社工,身穿红色背心,披着塑料雨披,帮这块地的主人李军抢收菜心。
“今年的菜心市场行情不错,能卖个好价钱,李军女儿的医疗费算是有着落了。”悦家社工事务所的社工告诉记者,每次收蔬菜忙不过来的时候,李军就会联系他们,事务所有空的社工都很愿意来帮忙。
李军是海盐县慈善精准帮扶基地首批帮扶对象之一,平时他主要从事一些拉货工作,收入基本能维持家用。2015年,李军的女儿发现患有白血病,治疗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并且后续治疗的开销也非常大。
去年,海盐县慈善总会委托社工深入走访了解到李军家庭这一情况,通过慈善精准帮扶基地与李军签订了蔬菜订单合同,由慈善总会提供资金购买农资、农具、化肥;由农业企业解决技术问题,派出农技人员、外聘技术专家等对帮扶对象开展生产技术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一对一指导。李军平时继续工作、带女儿看病,业余时间和家人一起种植蔬菜,然后将收获的蔬菜直接拉到万好农业蔬菜集散点交付。
记者在浙江万好食品有限公司的“订单农业”办理大厅看到了几份今年新签的合同,合同明确当农产品市场价格产生波动时,农业企业会为“订单农业”签约户提供最低保护价,给农户吃下“定心丸”。
“‘订单农业’免除了我的后顾之忧,从去年9月份开始种植蔬菜以来,8亩地已经获得了4万多元的收入,凭借一部分的医保和医疗救助金,基本可以维持家庭的生活以及医用开销。”李军说,前段时间在海盐县民政、慈善、卫生等单位的帮助下,女儿开始了骨髓移植治疗,病情逐渐好转,一家人又重拾生活的信心。
记者了解到,自海盐县慈善精准帮扶基地成立以来,首批帮扶对象家庭都取得了一定的收入。“订单农业”签约村民徐其妹是一名残疾人,依靠“订单农业”,她通过自己的劳动已取得近7000元的收入。徐其妹打算把这些钱留给自己的孙子作为学费。
“一份‘订单农业’合同为有劳动力的低保家庭链接了社会资源,让这些困难家庭不出一分钱就增加了家庭收入,更重要的是让这些家庭从‘输血型家庭’逐渐转变为‘造血型家庭’,让他们在得到帮助的同时获得了继续生活的勇气。”海盐县慈善总会相关负责人说,除此之外,参与“订单农业”的农业企业会根据当地农业种植的特点,为这些困难家庭农户设计更加符合实际需要的种植规划,保证每一个季度、每一个时间段的土地不会闲置,为农户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据了解,“订单农业”启动第一年已成功使海盐县20多户农业困难户受益,涉及土地面积80多亩。2019年,新签订种植鲜毛豆订单合同困难户达到28户,涉及种植面积62.6亩,目前正在播种期。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我国扶贫工作的精髓和亮点。近年来,我市各地民政部门和慈善总会深入基层,通过对贫困户的精准识别,按照“一户一策”思路分析致贫原因,找准问题症结,引导各类扶贫资源有效对接贫困对象,确保对象精准、扶持长效。
记者从海盐县民政局获悉,去年4月,海盐县民政局和海盐县慈善总会联合开展走访、调研,最终在浙江万好食品有限公司建立全县第一个慈善精准帮扶基地,并委托9家社工机构在全县9个镇(街道)开展持证困难家庭助产调查、摸底,了解困难家庭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
近日,沈荡镇白洋村的一片菜地里,十多位来自海盐县悦家社工事务所的社工,身穿红色背心,披着塑料雨披,帮这块地的主人李军抢收菜心。
“今年的菜心市场行情不错,能卖个好价钱,李军女儿的医疗费算是有着落了。”悦家社工事务所的社工告诉记者,每次收蔬菜忙不过来的时候,李军就会联系他们,事务所有空的社工都很愿意来帮忙。
李军是海盐县慈善精准帮扶基地首批帮扶对象之一,平时他主要从事一些拉货工作,收入基本能维持家用。2015年,李军的女儿发现患有白血病,治疗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并且后续治疗的开销也非常大。
去年,海盐县慈善总会委托社工深入走访了解到李军家庭这一情况,通过慈善精准帮扶基地与李军签订了蔬菜订单合同,由慈善总会提供资金购买农资、农具、化肥;由农业企业解决技术问题,派出农技人员、外聘技术专家等对帮扶对象开展生产技术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一对一指导。李军平时继续工作、带女儿看病,业余时间和家人一起种植蔬菜,然后将收获的蔬菜直接拉到万好农业蔬菜集散点交付。
记者在浙江万好食品有限公司的“订单农业”办理大厅看到了几份今年新签的合同,合同明确当农产品市场价格产生波动时,农业企业会为“订单农业”签约户提供最低保护价,给农户吃下“定心丸”。
“‘订单农业’免除了我的后顾之忧,从去年9月份开始种植蔬菜以来,8亩地已经获得了4万多元的收入,凭借一部分的医保和医疗救助金,基本可以维持家庭的生活以及医用开销。”李军说,前段时间在海盐县民政、慈善、卫生等单位的帮助下,女儿开始了骨髓移植治疗,病情逐渐好转,一家人又重拾生活的信心。
记者了解到,自海盐县慈善精准帮扶基地成立以来,首批帮扶对象家庭都取得了一定的收入。“订单农业”签约村民徐其妹是一名残疾人,依靠“订单农业”,她通过自己的劳动已取得近7000元的收入。徐其妹打算把这些钱留给自己的孙子作为学费。
“一份‘订单农业’合同为有劳动力的低保家庭链接了社会资源,让这些困难家庭不出一分钱就增加了家庭收入,更重要的是让这些家庭从‘输血型家庭’逐渐转变为‘造血型家庭’,让他们在得到帮助的同时获得了继续生活的勇气。”海盐县慈善总会相关负责人说,除此之外,参与“订单农业”的农业企业会根据当地农业种植的特点,为这些困难家庭农户设计更加符合实际需要的种植规划,保证每一个季度、每一个时间段的土地不会闲置,为农户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据了解,“订单农业”启动第一年已成功使海盐县20多户农业困难户受益,涉及土地面积80多亩。2019年,新签订种植鲜毛豆订单合同困难户达到28户,涉及种植面积62.6亩,目前正在播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