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 看浙里

西湖东钱湖跨时空“对话”,唱响两湖联动“双城记”

2025-09-02 17:23:59 来源:潮新闻 作者:记者 黄心怡 王波 陈醉 翁云骞 贺元凯 编辑:龚晓

  9月1日,“两湖对话 双城共潮”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在宁波市鄞州区东钱湖畔院士中心举行。这不仅是两个城市代表性湖泊的交流对话,更是一次关乎文化传承与未来愿景的思考与启迪。

  本次座谈会邀请到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WCCO国际联盟组织专家、浙江大学美学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张建庭,复旦大学旅游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沈涵,宁波市文化旅游研究院副院长黄文杰等专家学者,以及西湖管委会、东钱湖管委会负责人,文旅企业代表,围绕历史文脉赓续、生态治理创新与文旅融合发展等议题,展开思想碰撞。

  座谈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杭州与宁波,浙江大地上的“双子星”,由一条流淌千年的浙东运河紧密相连,在岁月长河中彼此呼应、交相辉映。而两城之中的西湖与东钱湖,虽遥相对望,却以各自独特的语言,讲述着浙江的水韵故事与城市记忆。

  东钱湖畔南宋石刻群的斑驳印记,与西湖碑刻的墨香古韵遥相呼应,还有星罗棋布的古文化遗址与史迹,共同见证着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根脉。如何让这些宝贵财富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以北京中轴线、大运河和良渚文化遗址为例,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东钱湖风光。图源东钱湖管委会

  “杭州作为一个蓬勃发展的城市,在多年发展中坚持保留西湖原生文化景观,这是一个‘奇迹’。”单霁翔指出,西湖在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申报成功后,紧接着就为杭州西湖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心进行揭牌。这表明了西湖要长久地保护并合理利用世界遗产的态度,让文化遗产“保起来、美起来、活起来”,非常值得其他城市借鉴。

  他表示,东钱湖作为后起之秀,可以通过交流学习这些经验。并且东钱湖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强,需制定合理的保护规划,突出其独特特色,以及提供多样化的生活体验,吸引年轻人前来休闲、运动和文化创意活动。

  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主办方供图

  WCCO国际联盟组织专家、浙江大学美学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张建庭在西湖边长大,在西湖景区工作多年。他还是西湖综合保护、西湖“申遗”的组织者、策划者、参与者,西湖文化景观的研究者和维护者。

  回顾过去,张建庭特别点出了西湖保护开发的两大经验:一是修复生态,保护自然资源,突出自然景观美;二是注重文化,挖掘展示历史,突出文化内涵美,使西湖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

  WCCO国际联盟组织专家、浙江大学美学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张建庭。主办方供图

  近年来,杭甬两地不断拓展合作路径和广度,共同唱好文旅协同发展“双城记”。而今日的“两湖对话”,正是建立在两座城市优势资源“强强联合”的坚实基础上。

  面对未来,两湖之间,如何进一步加强文化传承,推动杭甬双城合作发展?复旦大学旅游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沈涵从区域联动与协同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发展策略:“首先,可以在杭甬两地建立起政策沟通、利益共享机制;其次,整合两地的文化产业、旅游及生态资源,设计跨区域旅游线路,以实现资源共享互补;再者,开展文化教育合作,两地高效合作培养适应区域旅游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复旦大学旅游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沈涵。主办方供图

  作为浙江第一大天然淡水湖,东钱湖不仅是“城市型湖泊治理的典范”,更有着王安石治水、史氏家族、南宋石刻、青瓷文化等各类资源和历史渊源。东钱湖用20年诠释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辩证法则。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东钱湖又将如何承古拓新,将厚重的故事讲出新意?

  宁波市文化旅游研究院副院长黄文杰谈到,宁波有着“向海而生”的港城文化,坐落在这样的城市里,东钱湖酝酿的气质,比传统概念上的江南文化更具开放性。因此,在传承与发展东钱湖文化遗产的过程中,东钱湖不仅要学习西湖的创新做法,更应深入梳理自身的历史文化脉络,塑造独一无二的文化符号,并将目光放到世界舞台,积极“走出去”,挖掘文旅经济活力。

  宁波市文化旅游研究院副院长黄文杰。主办方供图

  座谈会现场,新华社宁波支社社长方益波和光明日报宁波记者站站长曾毅分享了自己和东钱湖的故事。湖区生态治理的蜕变、韩岭老街的焕新故事、东钱湖石刻的守护、西湖与东钱湖的文脉共鸣……通过资深媒体人的视角,两湖文化的分量将被更多人读懂。

  座谈会现场发布了杭甬双城“西湖-东钱湖”关于共同加强文化传承发展合作倡议书,“双湖”将在搭建交流平台、整合文旅资源、创新品牌塑造等三个方面深化联动,实现资源互补、协同发展,形成“1+1>2”的聚合效应。

  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经济旅游与湖区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合作不仅是两湖的联动,更是两座城市优势资源的强强联合。通过两湖联动,更好地挖掘生态与文化价值,实现资源互补、协同发展。

编辑:龚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