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歌手黄子弘凡、早安在一档音乐唱演真人秀节目上,演唱的国风歌曲《金鳞》火了。
“歌声像游龙,直冲云霄闪闪发光!”有网友评价。
其实,这首歌是温州泰顺小伙林晨阳为家乡所创,取材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碇步龙”,曲中还融入了泰顺方言等地方特色,巧妙还原了舞龙表演的灵动震撼。
去年年底,林晨阳为家乡创作的《茶花开了》就曾走红网络,5天播放量破3亿,将泰顺的美景推向全国。
写家乡的“土味金曲”为何频频走红?
5月8日,潮新闻记者联系上了林晨阳,请他讲讲自己的创作心得。
前后做了8个版本,首唱前夕仍在修改
林晨阳的家乡是泰顺仕阳镇,这里有一条建于乾隆年间的“碇步桥”,二月二龙抬头这天,当地人会在桥上舞龙。因为在溪水中的石碇步上表演,所以被称为“碇步龙”。
“小时候最期待的就是挤到人堆里去看碇步龙表演。那种众人齐心舞动巨龙的场面太震撼了。” 林晨阳说,《金鳞》就是为“碇步龙”而作。
“春龙二月起,腾云若敲琴,翻飞成雨,落下好春景,佑一年四季,风调雨相宜……”这首歌一开场就很燃,三言两语间,便把人拉到“碇步龙”现场,搭配舞龙时的击鼓声,瞬间给人心潮澎湃的感觉。
这首歌在传统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大胆运用现代电子音乐元素,营造出既传统又前卫的听觉体验。在正式发行的版本中,还加入rap说唱段落。
“我用了很多国风电子的形式,希望年轻人和小朋友对家乡文化有更深了解。歌词里的风调雨顺,也是我对家乡最深的祝福。”
林晨阳说,为了完成这首歌,前年他回到家乡实地走访、查看影像和文献……正式创作一气呵成,短时间内就写好了曲子。
不过,为了描摹更准确,形式更新颖,之后一年先后做了8个编曲版本。“一直到首唱前夕,还一轮又一轮地修改。歌曲经综艺首次亮相后,后面还将根据市场反响调整。”
林晨阳透露,在正式版单曲中,他延续《茶花开了》方言设计,在最前面加一句气势如虹的仕阳方言。
碇步龙 图源:泰顺发布
给家乡写歌出圈,背后是政府和作者双向奔赴
不管是《茶花开了》还是《金鳞》,其成功的背后,是当地政府和词曲作者的双向奔赴。
“最早是仕阳镇政府想找人写一首有地方特色的歌。因为我之前写过不少,又是本地人,就有人推荐了我。”
由于时间比较紧,林晨阳来不及做创作,便向仕阳镇政府推荐了《茶花开了》。这是他之前写的关于家乡的作品,歌中回忆了与外婆在茶山上的点点滴滴,小卖部的灯光、外婆的等待、茶花的绽放,每个细节都充满了温情与感动,并且融入泰顺方言。
“他们觉得这首歌很符合要求,拍了一个MV,里面还有我外婆出境。发布后,很多在外的泰顺人都关注了,成了爆款。”
“我和很多人一样,小时候很希望往外走,不想在家乡,要见更大的世界。现在,真的走完这一遭,又开始怀念以前在家的那种无忧无虑。写这首歌,是提醒大家不要忘记家乡。”
“除了碇步龙,我们泰顺还有药发木偶、畲族文化、胡氏大院等一系列传统文化,都是很好的创作源泉。”
他计划把家乡每个地方的民俗文化都写成一首歌,完成一场“非遗拼图”。
泰顺茶山 雷峥 摄
视听产业红火发展,助推泰顺文旅出圈
近年来,泰顺以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创新的发展模式,逐步构建起属于山城的大视听产业版图。
凭借其原汁原味的自然风光和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吸引了众多影视创作者的目光。
院线电影《520小满》《记忆消失前》《夏至廊桥》《血色活字》,综艺《幸福三重奏》《万家灯火幸福年》,纪录片《廊桥筑梦》《挺进师》,短剧《廊桥下捡了个千亿富豪》等相继来泰顺拍摄。
泰顺还吸引大批音乐人扎根创作,形成“数字创客+音乐文旅”的创新模式。除了《茶花开了》《金鳞》相继走红,谭维维《月儿圆月儿弯》MV也缘起于泰顺廊桥。
因为听过林晨阳的歌,邹小姐特意去了一趟泰顺。
“初听《茶花开了》不以为意,再听已深陷其中。我们都是时间的旅人,需要靠听歌来让我们回忆起快要流逝的记忆。就像MV里所呈现的一样,这里真的是个原生态,很出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