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 聚民生

浙江大有集团:砺能担千钧 精管谋长远加快建设“能干、会管、善算”的产业工人队伍

2025-09-19 16:21:57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通讯员 陈伟涛 编辑:毕真

  浙江在线9月19日讯(通讯员 陈伟涛“本周六计划开展东梅变220千伏间隔扩建工程新上设备进场,涉及运行变电站内设备吊装,复勘时需再次核算安全距离。”

  9月15日,在浙江大有集团电建公司班组安全周会上,刚获评“三星工作负责人”的叶罕罕正在分析施工安全风险点。从单一执行到多工序统筹、从操纵细节到全局把控,折射出该公司员工从“能干”向“会管”的扎实转变。

  今年以来,浙江大有集团紧紧围绕“强基固本、队伍登高”年度主题,以“能干会管善算”为培养目标,聚焦核心技能与核心业务,扎实推进自主施工、尖刀练兵、人才托举“三个一行动”,全面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复合型产业工人队伍。

  从“跟跑”到“领跑”,自主施工锤炼真本领

  8月29日,在国网浙江电力2025年度输变电工程施工技能竞赛中,大有电建公司青年员工杨俊飞斩获GIS气务处理个人一等奖,被授予“浙江金蓝领”称号。面对竞赛中最具挑战性的现场排障环节,杨俊飞深有感触:“这既靠平时积累,更考验实战中的沉着判断。多次参与自主施工的经历,让我积累了宝贵经验,才能在规定时间内精准排除故障。”

  据悉自2022年起,大有电建公司就坚持将“自主施工”作为岗位练兵、提升技能的重要平台,结合“师带徒”与“传帮带”机制,持续四年开展集中自主施工。施工实施范围从继电保护、高压试验逐步扩展至变电全专业;实施内容也从单一设备调试延伸到设备进场、安装、试验、调试、验收的全流程管控,专业广度和参与深度持续增强,真正实现从110千伏单专业作业到220千伏全专业管控的跨越。

  今年,该公司已有25名青年员工通过星级工作负责人评定,占比达35.2%。大有电建公司总经理黄伟君表示:“我们坚持自主施工与技能竞赛双轮驱动,通过尖刀集训、导师带徒等多种形式,持续提升青年员工业务能力,确保核心业务‘自己干’、关键环节‘干得好’。”

  从“动手干”到“用心创”,一线班组焕新再升级

  9月11日,桐庐山区光伏项目现场,多旋翼载重无人机正平稳起降,国网浙江电力技术能手、大有电建公司机械化施工尖刀班班长陈杰涛沉着指挥着吊装作业。

  以往山区组塔多依赖简易索道运输,效率低、风险高。“今年,我们组建了工艺创新攻关小组,仔细梳理旧工艺缺点、现场安全管控难点,决定采用载重无人机和履带式组塔装置进行组塔作业,这也是杭州范围内首次应用履带式组塔装置。”陈杰涛介绍道,“新工艺应用后,单基铁塔施工周期从4天压缩至2天,安全性与效率同步提升。”

  一线创新的底气,既源于实践积累,也离不开机制保障。去年以来,大有电建公司依托劳模工作室,深化创新“五大机制”,打通管理部门、施工项目部与班组之间的创新通道,推动一线员工从“技能型”向“创新+技能”复合型转变。同时大有电建公司也积极鼓励基层班组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及时固化优秀做法,编制形成《架空输电线路工程标准化施工指导手册》,实现一线班组从“施工型”向“施工+创新”复合型升级。

  既要“干得好”也要“算得精”,技经融合培育专项专才

  “成本管理要从细节抓起。”国网公司青年岗位能手李伟健在经营合规管理培训中讲到。围绕新版工程清单计量标准与企业合规制度,他的讲解细致而实用,为学员带来一堂生动的成本管理课。而他对成本的敏锐感知,正是来自多年的一线实践。

  “我最早接触成本管理是从计算设备吊装台班开始的。”李伟健分享道,“要综合考量供货周期、施工进度,合理安排设备进场,通过优化吊装吨位与台班配置有效控制成本。做得多了,心中自然就有一本‘成本账’。”

  这份对成本的精准把握,让他在2024年中电联电力工程造价人员职业技能竞赛中从全省上百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获变电电气专业个人第一名。从一线技术骨干到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李伟健用六年时间实现了从“干得好”到“算得精”的跨越。如今,他已成长为既懂技术又精成本的复合型人才代表。

  近年来,面对传统业务规模大、绿色新兴业务增量多的新形势,浙江大有集团高度重视技经专业人才培养,优化专业工作机制,推出“摸底-实训-检验”阶段性闭环培育模式,着力打造一支基础技能“人人通关”、专业技能“头羊领衔”的金牌技经专业团队。

  截至目前,浙江大有集团共有754人获得建造师、造价师等执业资格,约占自有用工总数的30%;374人获评高级职称,804人通过高级技师、技师考核,人才队伍结构持续优化。

  下一步,浙江大有集团将市县一体推进全口径用工实战实训、人人过关、能力等级认定等工作,搭建员工发展通道与内部市场流动机制,引导员工熔炼核心技能,锻造“能干会管善算”硬核人才队伍。


编辑:毕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