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19日讯 随着持续高温来袭,小区垃圾投放点的异味问题再度成为居民热议的焦点。走访调查发现,不少老年居民对垃圾分类存在“嫌麻烦”“记不住”的麻痹思想,这一问题亟待破解。
近日,浙大御跸社区工作人员联合楼道小组长与社区志愿者,带着《杭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操作指南》,走进老年活动室、邻里坊等老年人常聚集的场所,开展“精准滴灌”式宣传,力求让绿色分类理念真正融入银龄生活。
“剩饭丢绿桶,塑料袋扔灰桶——这不挺简单吗?”在老年活动室的宣讲现场,68岁的张大伯起初不以为意。社区工作人员小陈没有直接反驳,而是翻开手册耐心解释:“像花甲、猪大骨这类不易腐烂的剩菜,还真不能直接倒进绿桶。”“年纪大了,这颜色实在记不住!”面对李奶奶的苦恼,志愿者立刻念起了自编的顺口溜:“绿桶倒易腐,灰桶装脏污,红桶毒药小心放,蓝桶废品能换钱”。朗朗上口的口诀很快在棋牌室传开,老人们互相提醒、反复念叨的场景令人动容。
在邻里坊纳凉的赵大爷道出了不少老年人心声:“以前总觉得分类是社区给我们添事儿,现在才明白,做好分类是在给子孙后代造福!”更让人欣慰的是,曾对分类最为抵触的周师傅,如今已然成了“监督员”,主动提醒老伙计:“老张,咱们活动室没有红桶,你这过期药瓶子可不能扔在这儿!”点滴改变印证着:当宣传带着温度落地,环保理念自会在心中生根发芽。
据统计,本次宣传活动累计覆盖中老年居民226人次,发放宣传手册300余份,现场为居民解决投放难题17件,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下一步,浙大御跸社区将针对高龄独居老人推出“代分类”专属服务,让绿色生活理念温暖社区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