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贫困村”到“网红村” 长兴北汤村的“七彩蝶变图”
长兴支站记者李梦佳 王程飞 责任编辑:吴越 2019-08-29 17:32:46
核心提示:
      走进如今的北汤村,真像走进一幅江南水墨画中,整村统一规划设计,家家户户都建起了徽派风格的新楼房,白墙黑瓦,花红柳绿,绕有韵味。但很多人都想象不到,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远近闻名的“市级贫困村”。

航拍北汤村_副本.jpg

航拍北汤村

  浙江在线8月29日讯(浙江在线长兴支站记者李梦佳 王程飞)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走进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长兴林城北汤村,村党支部书记汪海浪热情地为记者介绍着村景村貌,齐整的道路、清澈的河水、五彩的花廊、雅致的民居,俨然一幅富含韵味的江南水乡图。但很多人都想象不到,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远近闻名的“市级贫困村”。

  贫困的帽子 戴了好多年

  “那时候没有一条好路,村里的集体经济也很薄弱,一年只有3万元,来的时候我心里很有压力。”回忆起2007年刚到村里任职的情景,汪海浪感慨良多。

  北汤村偏居长兴西南面,村里田地低洼,仅一米的斗堤太窄小脆弱,一到雨天就内涝,老百姓辛辛苦苦种植的农作物常常就这样“泡了汤”。

  事实上,农作物收成好的年份,村民的收入增加也并不明显,因为村里没有一条好走的路,外面的车进不来,村里的作物出不去,交通闭塞直接堵住了致富的大门。

  资料显示,2007年,北汤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只有4000多元,“来的时候心里压力太大了,我的农村工作经验不足,怕干不好。”犹豫再三,当时不过30多岁的汪海浪还是鼓起勇气接下了这个沉重的担子。

  要想富 先修“路”

  对于当时的北汤村来说,修路是顶首要的事情。汪海浪和几位村干部一合计,就开始着手改善村里极为不便的交通状况。拓宽、加固、植树种花,不到一年的时间,原本4米宽的坑洼泥路已经变为13米宽的坚硬水泥路,路两侧还规划了漂亮的绿化带。同步进行的堤面拓宽加固工程此时也已完工,整个堤面足足扩大了4米,让村民在雨季也不发愁。

  路通了,销售门路就渐渐打开了。渐渐地,村里老百姓养的鱼和种的瓜不仅能卖出去,还能卖上个好价钱,腰包眼见着都鼓了起来。

  汪海浪告诉记者,修道路只是让村民感受便利,修“致富路”才能让大家真正享受幸福好日子,“我们老百姓主要靠传统农业为生,如果不发展产业,北汤村可能始终就停留在这里了。”北汤村世世代代都“靠田吃田”,改变这种状态迫在眉睫。

  然而设想美好,实施却很难,要更换作物,村民们都难以接受,有怕亏本的,也有缺资金的。思前想后,汪海浪将村里的土地进行流转,带头承包起了现代农业种植,“原来的土地太分散,你一块我一块,老百姓种得东西也不统一,后来我们就把整块土地流转过来,抱团发展。”

长兴北汤村航拍图

扫一扫分享故事

长兴林城镇北汤村

北汤村地处长兴县林城镇西南,曾经是“市级贫困村”,通过深入实施“千村示范 万村整治”工程,结合自身水域和耕地资源丰富这一优势,打造成为了一个集农业产业、休闲娱乐、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近几年先后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中国最美村镇 、省价文明村等荣誉,实现生态环境与农民致富共赢。北汤村偏居长兴西南面,村里田地低洼,仅一米的斗堤太窄小脆弱,一到雨天就内涝,老百姓辛辛苦苦种植的农作物常常就这样“泡了汤”。事实上,农作物收成好的年份,村民的收入增加也并不明显,因为村里没有一条好走的路,外面的车进不来,村里的作物出不去,交通闭塞直接堵住了致富的大门。资料显示,2007年,北汤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只有4000多元。过去无人问津的“贫困村”,如今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每年接待游客量达到20万人次,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经突破450万元,此前还获评“中国最美村镇”。但北汤的发展脚步还未停下。在村内施家边塘滩上,一艘巨型的轮船停留在河面上,这便是北汤村的全新项目——水上舞台。未来,北汤村还将立足乡村旅游发展,以村内丰富的水域资源、优美的生态环境,打造观光小岛、农事体验园等项目,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带动更多百姓增收致富。

Copyright © 1999-2018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走进如今的北汤村,真像走进一幅江南水墨画中,绕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