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22日,上洋村将使用公筷公勺、不随地吐痰、行作揖礼等文明行为纳入村规民约,掀起了一股践行文明新风的浪潮。
从原先村民“告状”频繁、干群关系复杂的上访村,变成一个村民安居乐业、干群共谋发展的幸福村,上洋村的美丽蜕变,靠的法宝就是村规民约。
自1992年到2020年,上洋村根据政情、村情,每三年修约一次,如今已历经28年,9个版本,共12章68条,成为村民打心底认可的“村宪”。通过不断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小小村规不仅管住了一村人,还撑起了如今上洋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生动局面。
“约出”产业兴旺
早在1992年,上洋村就通过制定村级的第一部村规民约,一举化解了大田承包如何到户的矛盾。但通过运用村规民约让村庄走上致富之路,还要追溯到2002年。
“2002年第三版村规民约出炉,修改了关于土地征用实施方法,解决了货币化安置如何分配的问题。”上洋村党支部书记黄岳华说,第三次修约为上洋村谋划自身物业经济奠定了基础。
2003年,衢州专业市场城在上洋开建,村两委敏锐察觉到了专业市场城背后的发展商机,商议提出“建设仓储、服务市场、发展经济”的想法。但建设配套仓储需要500余万元的资金,当时的村集体年收入仅3000余元。经过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投票表决,村里申请了50亩土地,开始贷款造仓库。一期仓储建成后就收到了72万元的租金,这让大家吃下“定心丸”的同时,更坚定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信心和决心。于是,2006年修订后的第四版村规民约明确要发展村集体经济。
随着一个个专业市场的不断落户,上洋村抓住机遇,不断扩大仓储用地,大力发展物业经济。还通过边建设边招商,引进了衢州新建建材,投资建设仓储综合楼、上洋地板城、福苑新村菜市场、文化活动楼以及来料加工楼。如今,上洋村仓储用地已有26000平方,原先3000元的村集体资产已达4000余万元。“今年,我们又兴建了3万多平方米的集体仓储,要是能全部完成招租,村民过年的‘大红包’可就更鼓了。”黄岳华对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根本。上洋村以村规民约为载体,因地制宜、审时度势,通过发展物业经济让村民吃上了“产业饭”,走上了小康路,加快了致富增收的步伐。
“约出”治理有效
从村民“告状”频繁、干群关系复杂的上访村,变身村民安居乐业、干群共谋发展的幸福村。上洋村的嬗变离不开村规民约将基层权力关进了制度的“牢笼”,晾晒在“阳光”下。
2012年巨桑家私启动征地,村民黄某家的土地在征迁红线范围外,村两委误将其当作征用土地向黄某发放了征地补偿款。村监委会和部分村民组成的理财小组很快发现了问题,最终按照村规民约追讨回该笔征地补偿款。
不仅将村干部的权力公开晾晒,第八版村规民约还对村民行为做了进一步的规范,规定对无理上访、不配合上级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人员给予取消村社员待遇等条约。
有了制度红线,上洋村党员以就亲就近就熟的原则分片联户,在日常上门走访过程中将邻里纠纷等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通过“制度+人情”的约束,2018年至今,全村没有发生过一起非法上访事件,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干部廉洁奉公,村民崇廉尚廉,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上洋村因此先后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诸多荣誉称号。
“约出”文明乡风
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今年3月22日,上洋村九改村规民约,在第二条中新增“村民要积极响应‘衢州有礼’品牌建设,在日常生活中,要使用公勺公筷、行作揖礼、不随地吐痰”等内容,让村规民约成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
“最近我们给连续21天打卡使用公筷公勺的家庭颁发了‘有礼农户’的奖状。公筷公勺也渐渐成了村民餐桌上的‘标配’。”上洋村妇女主任罗春莲边说边将笔者带进了村民刘天顺家中。刘天顺是村里第一批“有礼农户”,也是最早开始使用公筷公勺的家庭。正值吃午饭之际,除了个人的私筷,刘天顺家中的饭桌上还摆放着长长的银灰色公筷公勺。
“刚开始会有点不习惯,但坚持下来了也就习惯了,这也是对我们自己健康负责。”刘天顺说,妻子朱靓是村里“巾帼有礼团”的成员,更要带头以身示范,不负“有礼农户”的称号。
为了把使用公筷公勺落到实处,上洋村村委会专门成立了“巾帼有礼团”,把全村343户家庭分成10组有礼网格,建立10个微信群,督促村民每天每餐线上打卡。连续打卡满7天的家庭就可以到村里的“有礼亭”用有礼积分兑换肥皂、洗洁精、口罩等生活实用品。从4月13日活动开始至今,全村已有120余人进行了有礼兑换,打卡行动参与度更是达95%以上。
乡风文明不仅体现在推动餐桌文化的移风易俗上,更体现在生活细节上。“现在在村里向村民行作揖礼,他们也都会回礼,有礼之风逐渐浸润到每家每户。”上洋村党支部书记黄岳华说,按惯例,村规民约每三年修订一次。这次破例临时增补内容,不仅是疫情防控期间的必要措施,更是推进文明礼仪、打造新风尚、倡导新风的有效方式。
“约出”生活富裕
2020年的春节前夕,上洋村村民孙食堂领到了村里发放的年终分红两千多元。每年年底,和孙食堂一样,上洋村的八百多位村民,都能享受到年终分红。
伴随着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壮大,村民收入快速增长,上洋村从一个村集体年收入只有3000元的薄弱村发展成为村集体资产达到4000余万元,年经营性收入达到470万元的富强村。
富起来的上洋村,通过不断制定修改村规民约,让村民在分配村集体经济支出、村民福利待遇、户口制度及年终分红等方面有法可依、有据可循。
2015年修订后的第七版村规民约中,纳入了村民福利的相关内容。村里可以报销村民部分医疗自理,根据标准给予20%到40%的报销额度。不仅看病有报销,对本村符合社员享受待遇条件的60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220到400元不等的生活费,老年节春节发放慰问金和慰问品。
“约出”生态宜居
经济发展的同时,上洋村也越来越注重家园的保护与管理。在第6、7版村规民约中,新修订了有关环境保护、公共卫生等内容。明确村民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发挥村规民约的“软约束”作用,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让村容村貌“靓”起来。
如今的上洋村,柏油村道干净整洁,农房粉刷一新,绿化生机盎然,家家户户的美丽庭院,让上洋村成为了实实在在的生态宜居村,更是被授予“浙江省卫生村”“衢州市生态示范村”等荣誉。
从形成、修订到执行,从共商、共建到共享,上洋村的九版村规民约不仅实现了以人民为主体的基层治理模式,更实实在在地成为了乡村振兴助推器。
今年3月22日,上洋村将使用公筷公勺、不随地吐痰、行作揖礼等文明行为纳入村规民约,掀起了一股践行文明新风的浪潮。
从原先村民“告状”频繁、干群关系复杂的上访村,变成一个村民安居乐业、干群共谋发展的幸福村,上洋村的美丽蜕变,靠的法宝就是村规民约。
自1992年到2020年,上洋村根据政情、村情,每三年修约一次,如今已历经28年,9个版本,共12章68条,成为村民打心底认可的“村宪”。通过不断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小小村规不仅管住了一村人,还撑起了如今上洋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生动局面。
“约出”产业兴旺
早在1992年,上洋村就通过制定村级的第一部村规民约,一举化解了大田承包如何到户的矛盾。但通过运用村规民约让村庄走上致富之路,还要追溯到2002年。
“2002年第三版村规民约出炉,修改了关于土地征用实施方法,解决了货币化安置如何分配的问题。”上洋村党支部书记黄岳华说,第三次修约为上洋村谋划自身物业经济奠定了基础。
2003年,衢州专业市场城在上洋开建,村两委敏锐察觉到了专业市场城背后的发展商机,商议提出“建设仓储、服务市场、发展经济”的想法。但建设配套仓储需要500余万元的资金,当时的村集体年收入仅3000余元。经过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投票表决,村里申请了50亩土地,开始贷款造仓库。一期仓储建成后就收到了72万元的租金,这让大家吃下“定心丸”的同时,更坚定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信心和决心。于是,2006年修订后的第四版村规民约明确要发展村集体经济。
随着一个个专业市场的不断落户,上洋村抓住机遇,不断扩大仓储用地,大力发展物业经济。还通过边建设边招商,引进了衢州新建建材,投资建设仓储综合楼、上洋地板城、福苑新村菜市场、文化活动楼以及来料加工楼。如今,上洋村仓储用地已有26000平方,原先3000元的村集体资产已达4000余万元。“今年,我们又兴建了3万多平方米的集体仓储,要是能全部完成招租,村民过年的‘大红包’可就更鼓了。”黄岳华对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根本。上洋村以村规民约为载体,因地制宜、审时度势,通过发展物业经济让村民吃上了“产业饭”,走上了小康路,加快了致富增收的步伐。
“约出”治理有效
从村民“告状”频繁、干群关系复杂的上访村,变身村民安居乐业、干群共谋发展的幸福村。上洋村的嬗变离不开村规民约将基层权力关进了制度的“牢笼”,晾晒在“阳光”下。
2012年巨桑家私启动征地,村民黄某家的土地在征迁红线范围外,村两委误将其当作征用土地向黄某发放了征地补偿款。村监委会和部分村民组成的理财小组很快发现了问题,最终按照村规民约追讨回该笔征地补偿款。
不仅将村干部的权力公开晾晒,第八版村规民约还对村民行为做了进一步的规范,规定对无理上访、不配合上级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人员给予取消村社员待遇等条约。
有了制度红线,上洋村党员以就亲就近就熟的原则分片联户,在日常上门走访过程中将邻里纠纷等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通过“制度+人情”的约束,2018年至今,全村没有发生过一起非法上访事件,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干部廉洁奉公,村民崇廉尚廉,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上洋村因此先后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诸多荣誉称号。
“约出”文明乡风
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今年3月22日,上洋村九改村规民约,在第二条中新增“村民要积极响应‘衢州有礼’品牌建设,在日常生活中,要使用公勺公筷、行作揖礼、不随地吐痰”等内容,让村规民约成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
“最近我们给连续21天打卡使用公筷公勺的家庭颁发了‘有礼农户’的奖状。公筷公勺也渐渐成了村民餐桌上的‘标配’。”上洋村妇女主任罗春莲边说边将笔者带进了村民刘天顺家中。刘天顺是村里第一批“有礼农户”,也是最早开始使用公筷公勺的家庭。正值吃午饭之际,除了个人的私筷,刘天顺家中的饭桌上还摆放着长长的银灰色公筷公勺。
“刚开始会有点不习惯,但坚持下来了也就习惯了,这也是对我们自己健康负责。”刘天顺说,妻子朱靓是村里“巾帼有礼团”的成员,更要带头以身示范,不负“有礼农户”的称号。
为了把使用公筷公勺落到实处,上洋村村委会专门成立了“巾帼有礼团”,把全村343户家庭分成10组有礼网格,建立10个微信群,督促村民每天每餐线上打卡。连续打卡满7天的家庭就可以到村里的“有礼亭”用有礼积分兑换肥皂、洗洁精、口罩等生活实用品。从4月13日活动开始至今,全村已有120余人进行了有礼兑换,打卡行动参与度更是达95%以上。
乡风文明不仅体现在推动餐桌文化的移风易俗上,更体现在生活细节上。“现在在村里向村民行作揖礼,他们也都会回礼,有礼之风逐渐浸润到每家每户。”上洋村党支部书记黄岳华说,按惯例,村规民约每三年修订一次。这次破例临时增补内容,不仅是疫情防控期间的必要措施,更是推进文明礼仪、打造新风尚、倡导新风的有效方式。
“约出”生活富裕
2020年的春节前夕,上洋村村民孙食堂领到了村里发放的年终分红两千多元。每年年底,和孙食堂一样,上洋村的八百多位村民,都能享受到年终分红。
伴随着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壮大,村民收入快速增长,上洋村从一个村集体年收入只有3000元的薄弱村发展成为村集体资产达到4000余万元,年经营性收入达到470万元的富强村。
富起来的上洋村,通过不断制定修改村规民约,让村民在分配村集体经济支出、村民福利待遇、户口制度及年终分红等方面有法可依、有据可循。
2015年修订后的第七版村规民约中,纳入了村民福利的相关内容。村里可以报销村民部分医疗自理,根据标准给予20%到40%的报销额度。不仅看病有报销,对本村符合社员享受待遇条件的60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220到400元不等的生活费,老年节春节发放慰问金和慰问品。
“约出”生态宜居
经济发展的同时,上洋村也越来越注重家园的保护与管理。在第6、7版村规民约中,新修订了有关环境保护、公共卫生等内容。明确村民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发挥村规民约的“软约束”作用,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让村容村貌“靓”起来。
如今的上洋村,柏油村道干净整洁,农房粉刷一新,绿化生机盎然,家家户户的美丽庭院,让上洋村成为了实实在在的生态宜居村,更是被授予“浙江省卫生村”“衢州市生态示范村”等荣誉。
从形成、修订到执行,从共商、共建到共享,上洋村的九版村规民约不仅实现了以人民为主体的基层治理模式,更实实在在地成为了乡村振兴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