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江南小城与猪的“爱恨情仇”
2020-01-17 15:43:22
来源: 科技日报 实习生 曾雷霄 记者 王小龙

  “去年全市生态环境治理实现历史性突破,PM2.5年均浓度和空气质量优良率指标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改善幅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020年的头两周里,嘉兴当地不少媒体都引用了市生态环境局的这段话,嘉兴的环境空气质量好起来了。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就在六七年前,这座江南小城曾经和猪之间发生过一场颇为壮烈的环境保卫战。

  嘉兴是坐落在浙江北部的富庶小城,全市人口352.12万,全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3858元。80年代开始,生猪养殖成为当地不少村镇的致富手段,以生猪喂养为主的农业发展模式为嘉兴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到2012年底,全市生猪存栏量达到273.1万头,生猪养殖产业链达到全市农业总产值的30%以上。然而,这种依托“二师兄”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也暴露出了大量问题:环境污染、产能过剩、资源浪费、管理缺位等不胜枚举。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黄浦江死猪事件爆发,一时间将嘉兴的生态环境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

  面对这样的情况,嘉兴人重新审视了他们与猪的“羁绊”,对生猪养殖提出了改革的全新方案。政府、企业、民众共同发力,或转变发展思路更换赛道,或借助科技力量转型升级。

  嘉兴竹林村:痛别养猪,养猪村变身景区村

  2013年,在经历过黄浦江死猪事件后,嘉兴市痛定思痛,开始推行全市的生猪退养方案。在这场改革中,有着华东第一养猪村的嘉兴市南湖区新丰镇竹林村一马当先,积极响应号召,顺势推动产能转型。

微信图片_20200117154216.jpg

  航拍竹林村(2020年1月)。供图:曾雷霄/石雪洁

  然而,起初改革的推进并不轻松。长久以来的养猪模式不仅为老百姓带来了收益,更让“养猪等于致富”的思想根深蒂固,坊间甚至流传着这样的俗语:“家有母猪近百头,何须再当万户侯”。所以,要想开展这场改革,地方政府必须先忍痛割舍以往的生猪养殖的经济发展模式,改变老百姓以往的思路。为此,竹林村的干部们一次又一次的走入老乡的家里,挨家挨户地向人民群众解释新的政策。

  新丰镇竹林村党委书记陈云华回忆说,为了打消民众的顾虑,他们曾经“五十次顾农户”,苦口婆心地展示了地方政府对于告别“二师兄”的决心以及发展新模式的恒心,渐渐地让这些农户对新的发展政策有信心,逐步拆掉低效过时的养猪棚。到2016年,全村拆除近40万平方米猪舍、年生猪存栏量从15万头到清零。

  惜别“初恋二师兄”后,竹林新村探索了新的发展模式。2015年开始,竹林村统筹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美丽乡村”、小集镇综合整治、省级3A级景区村庄建设等各项中心工作。让青山绿水的农家风光与深厚的历史底蕴相结合,建设高以永史料陈列馆、竹林村史馆、党建馆等。让发展单一,“野蛮生长”的竹林村完成了华丽转身,变成了以农业、旅游业、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相结合的唯美诗画小镇,并发展下游的餐饮业、民宿行业等。2018年4月,嘉兴远景旅游入驻竹林,合作成立了新竹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对竹林景区核心地块进行了规划、设计、施工、运营一体化管理。2018年6月,竹林村在美丽乡村建设基础上又投入近2000万元,进行了景区村庄功能化提升改造。小镇的经济发展模式也平安地度过转型期,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23965元提升至2018年的31519元。

  时至今日,竹林村完成了从“臭名昭著”的“华东第一养猪村”到“芳名远播”的华丽转身,成为了一个“小桥流水人家”的诗画小镇。这里绿水环绕,水清岸绿,一群群鸭子在水里嬉戏,一个个垂钓者在光影晃动的竹叶下安静地等待着肥美的鱼儿上钩,农家新修了屋舍,碧瓦飞甍,错落地排布在花圃间。闻名而至的旅客络绎不绝。

  一位来竹林村旅游的游客感慨道:“竹林村以前穷又苦,交通也不发达,都是散养猪,家家户户,能多养绝不少养。以前坐车,臭的很的地方就是竹林村到了,现在好多了”。

  华腾猪舍里:优化养猪,做一个精致的猪猪牧场

  与痛别“二师兄”的竹林村不同,坐落在嘉兴市桐乡洲泉镇的华腾牧业对“二师兄”则是不离不弃。他们借助科技创新的力量与全新的运营管理模式,给生猪产业链来了一场改头换面的大变革,创建了环境优美的新的型养猪产业基地——华腾猪舍里。他们构建了生产、养殖、制作、售卖的完整产业链,打造了集农业、商业、旅游业于一体的多功能精致的“猪猪牧场”,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次崭新尝试。

  其实早在非洲猪瘟肆虐之前,华腾牧业就已经是国内生猪养殖行业内对新技术进行先行先试的典范。通过杂交技术,他们自主研发繁育出了新品种;按照欧洲标准建立起现代化养殖基地,结合果壳视界智慧系统,建立了生猪智慧养殖模式;同时牧场按照“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原则,开展生猪排泄物高值化利用相关技术的的集成创新与有机整合,生产出新型生物炭有机肥及高效液体肥,解决了排泄物处理难的问题,对当地土壤改善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华腾牧业的猪肉质量也得到了外界的认可,旗下的“桐香”猪肉成为杭州G20峰会及连续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肉类供应商。

  无论是竹林村痛别养猪,还是猪舍里携猪共进,都是是嘉兴人调整思路,更新陈旧产能,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推进绿色发展的积极尝试。这个江南小城在这场与猪的“爱恨情仇”的较量中,不同区域根据自身不同的特点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今时今日,绿色嘉兴的图景已经开始初显苗头。从2012年到2019年,嘉兴市的水质、空气等重要环境指标完成了逆袭,三类水质从零起步占比达到了65.8%,而饮用水达标率提高了88.9%,年均pm2.5累计下降31微克/立方米,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提高了46.1%。

  本文实习生为“青年卓越新闻传播人才见习营(浙江)”采访团成员

标签:竹林村;嘉兴;猪舍;生态环境;生猪养殖;嘉兴市
编辑:凌鑫
精彩推荐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版权所有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正文

一个江南小城与猪的“爱恨情仇”
2020-01-17 15:43:22 来源: 科技日报 实习生 曾雷霄 记者 王小龙

  “去年全市生态环境治理实现历史性突破,PM2.5年均浓度和空气质量优良率指标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改善幅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020年的头两周里,嘉兴当地不少媒体都引用了市生态环境局的这段话,嘉兴的环境空气质量好起来了。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就在六七年前,这座江南小城曾经和猪之间发生过一场颇为壮烈的环境保卫战。

  嘉兴是坐落在浙江北部的富庶小城,全市人口352.12万,全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3858元。80年代开始,生猪养殖成为当地不少村镇的致富手段,以生猪喂养为主的农业发展模式为嘉兴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到2012年底,全市生猪存栏量达到273.1万头,生猪养殖产业链达到全市农业总产值的30%以上。然而,这种依托“二师兄”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也暴露出了大量问题:环境污染、产能过剩、资源浪费、管理缺位等不胜枚举。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黄浦江死猪事件爆发,一时间将嘉兴的生态环境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

  面对这样的情况,嘉兴人重新审视了他们与猪的“羁绊”,对生猪养殖提出了改革的全新方案。政府、企业、民众共同发力,或转变发展思路更换赛道,或借助科技力量转型升级。

  嘉兴竹林村:痛别养猪,养猪村变身景区村

  2013年,在经历过黄浦江死猪事件后,嘉兴市痛定思痛,开始推行全市的生猪退养方案。在这场改革中,有着华东第一养猪村的嘉兴市南湖区新丰镇竹林村一马当先,积极响应号召,顺势推动产能转型。

微信图片_20200117154216.jpg

  航拍竹林村(2020年1月)。供图:曾雷霄/石雪洁

  然而,起初改革的推进并不轻松。长久以来的养猪模式不仅为老百姓带来了收益,更让“养猪等于致富”的思想根深蒂固,坊间甚至流传着这样的俗语:“家有母猪近百头,何须再当万户侯”。所以,要想开展这场改革,地方政府必须先忍痛割舍以往的生猪养殖的经济发展模式,改变老百姓以往的思路。为此,竹林村的干部们一次又一次的走入老乡的家里,挨家挨户地向人民群众解释新的政策。

  新丰镇竹林村党委书记陈云华回忆说,为了打消民众的顾虑,他们曾经“五十次顾农户”,苦口婆心地展示了地方政府对于告别“二师兄”的决心以及发展新模式的恒心,渐渐地让这些农户对新的发展政策有信心,逐步拆掉低效过时的养猪棚。到2016年,全村拆除近40万平方米猪舍、年生猪存栏量从15万头到清零。

  惜别“初恋二师兄”后,竹林新村探索了新的发展模式。2015年开始,竹林村统筹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美丽乡村”、小集镇综合整治、省级3A级景区村庄建设等各项中心工作。让青山绿水的农家风光与深厚的历史底蕴相结合,建设高以永史料陈列馆、竹林村史馆、党建馆等。让发展单一,“野蛮生长”的竹林村完成了华丽转身,变成了以农业、旅游业、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相结合的唯美诗画小镇,并发展下游的餐饮业、民宿行业等。2018年4月,嘉兴远景旅游入驻竹林,合作成立了新竹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对竹林景区核心地块进行了规划、设计、施工、运营一体化管理。2018年6月,竹林村在美丽乡村建设基础上又投入近2000万元,进行了景区村庄功能化提升改造。小镇的经济发展模式也平安地度过转型期,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23965元提升至2018年的31519元。

  时至今日,竹林村完成了从“臭名昭著”的“华东第一养猪村”到“芳名远播”的华丽转身,成为了一个“小桥流水人家”的诗画小镇。这里绿水环绕,水清岸绿,一群群鸭子在水里嬉戏,一个个垂钓者在光影晃动的竹叶下安静地等待着肥美的鱼儿上钩,农家新修了屋舍,碧瓦飞甍,错落地排布在花圃间。闻名而至的旅客络绎不绝。

  一位来竹林村旅游的游客感慨道:“竹林村以前穷又苦,交通也不发达,都是散养猪,家家户户,能多养绝不少养。以前坐车,臭的很的地方就是竹林村到了,现在好多了”。

  华腾猪舍里:优化养猪,做一个精致的猪猪牧场

  与痛别“二师兄”的竹林村不同,坐落在嘉兴市桐乡洲泉镇的华腾牧业对“二师兄”则是不离不弃。他们借助科技创新的力量与全新的运营管理模式,给生猪产业链来了一场改头换面的大变革,创建了环境优美的新的型养猪产业基地——华腾猪舍里。他们构建了生产、养殖、制作、售卖的完整产业链,打造了集农业、商业、旅游业于一体的多功能精致的“猪猪牧场”,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次崭新尝试。

  其实早在非洲猪瘟肆虐之前,华腾牧业就已经是国内生猪养殖行业内对新技术进行先行先试的典范。通过杂交技术,他们自主研发繁育出了新品种;按照欧洲标准建立起现代化养殖基地,结合果壳视界智慧系统,建立了生猪智慧养殖模式;同时牧场按照“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原则,开展生猪排泄物高值化利用相关技术的的集成创新与有机整合,生产出新型生物炭有机肥及高效液体肥,解决了排泄物处理难的问题,对当地土壤改善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华腾牧业的猪肉质量也得到了外界的认可,旗下的“桐香”猪肉成为杭州G20峰会及连续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肉类供应商。

  无论是竹林村痛别养猪,还是猪舍里携猪共进,都是是嘉兴人调整思路,更新陈旧产能,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推进绿色发展的积极尝试。这个江南小城在这场与猪的“爱恨情仇”的较量中,不同区域根据自身不同的特点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今时今日,绿色嘉兴的图景已经开始初显苗头。从2012年到2019年,嘉兴市的水质、空气等重要环境指标完成了逆袭,三类水质从零起步占比达到了65.8%,而饮用水达标率提高了88.9%,年均pm2.5累计下降31微克/立方米,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提高了46.1%。

  本文实习生为“青年卓越新闻传播人才见习营(浙江)”采访团成员

标签: 竹林村;嘉兴;猪舍;生态环境;生猪养殖;嘉兴市
编辑: 凌鑫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