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县桥墩镇八亩后村开茶叶店的吴启凤,拧开家里自来水龙头接了壶水,打算泡茶招待客人。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是他最近养成的习惯。就在几个月前,随手接水烧茶还是一种奢望。
在八亩后,像吴启凤这样开始习惯于“水来伸手”的村民越来越多,而他们仅是数百万近年来享受到“喝好水”温州农村居民中的一个缩影。
山村喝水喜事
八亩后村位于苍南县桥墩镇西南部偏远山区,近年来因茶产业发展和乡村生态游声名鹊起。
但这个具有悠久种茶历史的村落,多年来却缺一壶泡茶的好水。村里原先的供水站,只有简易的蓄水池供水,水质、水量及水压都得不到保证。
农村饮水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饮用水安全工作。今年,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更是同时列入浙江省、温州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温州水利部门为高质量推进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全力实现农村群众“喝好水”目标而不懈努力。
由此,今年6月,苍南县投资120万元,对八亩后村原供水站进行达标提标改造。改造后设计日供水规模为200吨/天,供应近2400名村民生活用水。投入使用后出水水质合格,浊度在0.1NTU以下,远优于国家标准。
该供水站采用了目前较为先进的膜处理工艺,实现无人值守、远程控制、智能运维,运维成本大幅下降。另外,供水站采用水质控制实现实时监测,从原水到出水生产运行中的水质状况、生产状况,实时地传送到了苍南县农饮水智慧管理大厅,一旦出现异常能及时反馈与处理,出水水质合格率获得可靠保障。
有了这样的好水,村民喝的茶自然更香了。
县市供水竞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越来越多的温州农村居民家中接入清澈自来水,背后正是一场温州水利部门发起、各个县市发力参与的民生竞赛。
自2003年以来,温州市持续开展多轮建设,建成农村水厂(工程)2661处,受益人口301.54万人,实现了从“吃水难”到行政村供水全覆盖,再到饮水初步提升改造的两个阶段性跨越。2018年,温州在全省率先出台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三年行动计划,完成864个山区农村的标准化单村改造和606个平原农村的城镇供水管网延伸,增加达标提标受益人口141.5万人,全力推动温州农饮水迈入“城乡同质”时代。
2019年以来,各个县市“背水一战”——
在苍南,通过构建“一站式”供水服务、“一元化”供水建管、“一键型”智慧供水、“一盘棋”资金筹措的“四个一”体系,全力推进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
在乐清,为全面改善革命山区、革命老区饮用水面貌,掀起了革命山区、革命老区“喝好水”攻坚战。167个革命老区村全部纳入《乐清市2019年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程建设计划》,将以2亿元投资从根本上解决14.3万人革命老区的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
在瑞安,通过借力人大监督,充分做好组织领导和资金保障,全力推动达标提标工程实施进度,用3个季度提前完成了2019年度建设任务。
温州提标经验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温州在实现农村群众“喝好水”过程中,形成了系统的提标做法。
强化政府主导,行动计划顺利推进。市、县、乡三级主要领导层层签订责任书,纳入市对县“乡村振兴”“五水共治”考核体系,建立了“三色预警”“三张清单”等工作机制,强化督促落实。今年1~9月,全市已完成受益人口79.2万人,占年度任务量的125.1%。
提标工程质量,供水水质更加稳定。按照“大管网能延则延,小水厂能并则并”原则,推动全市平原、丘陵地区单村分散供水模式向城镇集中供水模式转变,加快形成连片联网的城乡供水格局。
坚持建管并重,“智慧统管”逐步实现。市本级率全省之先建立市级农饮水运管平台,将全市已建成的2661个农村饮用水工程和三年达标提标的1266个农饮水项目逐步录入系统。
围绕“供好水”,温州各地纷纷创新举措。苍南成功打造全省第一个县级统管“智慧大厅”,形成“实时监控、智能预警、专业处置”的闭环衔接;瓯海、瑞安、乐清、苍南等县(市、区)开展无人化运管试点,采用物联网技术对控运设备进行远程操控,自动完成加药、反冲洗等操作,降低了70%以上的人力成本;永嘉县率先出台县级水价指导意见,并在岩头镇试点覆盖智能水表,农村居民足不出户即可完成水费缴纳。
苍南县桥墩镇八亩后村开茶叶店的吴启凤,拧开家里自来水龙头接了壶水,打算泡茶招待客人。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是他最近养成的习惯。就在几个月前,随手接水烧茶还是一种奢望。
在八亩后,像吴启凤这样开始习惯于“水来伸手”的村民越来越多,而他们仅是数百万近年来享受到“喝好水”温州农村居民中的一个缩影。
山村喝水喜事
八亩后村位于苍南县桥墩镇西南部偏远山区,近年来因茶产业发展和乡村生态游声名鹊起。
但这个具有悠久种茶历史的村落,多年来却缺一壶泡茶的好水。村里原先的供水站,只有简易的蓄水池供水,水质、水量及水压都得不到保证。
农村饮水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饮用水安全工作。今年,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更是同时列入浙江省、温州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温州水利部门为高质量推进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全力实现农村群众“喝好水”目标而不懈努力。
由此,今年6月,苍南县投资120万元,对八亩后村原供水站进行达标提标改造。改造后设计日供水规模为200吨/天,供应近2400名村民生活用水。投入使用后出水水质合格,浊度在0.1NTU以下,远优于国家标准。
该供水站采用了目前较为先进的膜处理工艺,实现无人值守、远程控制、智能运维,运维成本大幅下降。另外,供水站采用水质控制实现实时监测,从原水到出水生产运行中的水质状况、生产状况,实时地传送到了苍南县农饮水智慧管理大厅,一旦出现异常能及时反馈与处理,出水水质合格率获得可靠保障。
有了这样的好水,村民喝的茶自然更香了。
县市供水竞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越来越多的温州农村居民家中接入清澈自来水,背后正是一场温州水利部门发起、各个县市发力参与的民生竞赛。
自2003年以来,温州市持续开展多轮建设,建成农村水厂(工程)2661处,受益人口301.54万人,实现了从“吃水难”到行政村供水全覆盖,再到饮水初步提升改造的两个阶段性跨越。2018年,温州在全省率先出台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三年行动计划,完成864个山区农村的标准化单村改造和606个平原农村的城镇供水管网延伸,增加达标提标受益人口141.5万人,全力推动温州农饮水迈入“城乡同质”时代。
2019年以来,各个县市“背水一战”——
在苍南,通过构建“一站式”供水服务、“一元化”供水建管、“一键型”智慧供水、“一盘棋”资金筹措的“四个一”体系,全力推进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
在乐清,为全面改善革命山区、革命老区饮用水面貌,掀起了革命山区、革命老区“喝好水”攻坚战。167个革命老区村全部纳入《乐清市2019年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程建设计划》,将以2亿元投资从根本上解决14.3万人革命老区的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
在瑞安,通过借力人大监督,充分做好组织领导和资金保障,全力推动达标提标工程实施进度,用3个季度提前完成了2019年度建设任务。
温州提标经验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温州在实现农村群众“喝好水”过程中,形成了系统的提标做法。
强化政府主导,行动计划顺利推进。市、县、乡三级主要领导层层签订责任书,纳入市对县“乡村振兴”“五水共治”考核体系,建立了“三色预警”“三张清单”等工作机制,强化督促落实。今年1~9月,全市已完成受益人口79.2万人,占年度任务量的125.1%。
提标工程质量,供水水质更加稳定。按照“大管网能延则延,小水厂能并则并”原则,推动全市平原、丘陵地区单村分散供水模式向城镇集中供水模式转变,加快形成连片联网的城乡供水格局。
坚持建管并重,“智慧统管”逐步实现。市本级率全省之先建立市级农饮水运管平台,将全市已建成的2661个农村饮用水工程和三年达标提标的1266个农饮水项目逐步录入系统。
围绕“供好水”,温州各地纷纷创新举措。苍南成功打造全省第一个县级统管“智慧大厅”,形成“实时监控、智能预警、专业处置”的闭环衔接;瓯海、瑞安、乐清、苍南等县(市、区)开展无人化运管试点,采用物联网技术对控运设备进行远程操控,自动完成加药、反冲洗等操作,降低了70%以上的人力成本;永嘉县率先出台县级水价指导意见,并在岩头镇试点覆盖智能水表,农村居民足不出户即可完成水费缴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