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祥彬(来源:台州日报)
他17岁投笔从戎,加入中国远征军,并被编入了远征军新6军军部情报队,担任区队长。1945年,他随军转战南京,并亲历了日军投降。他就是抗战老兵袁祥彬,袁祥彬表示保家卫国的胜利,靠的是团结和必胜的决心。
袁祥彬原声档案:“所以我们这个,所以说有必胜之心,前仆后继,前面倒下了,后面又上去了,这样子,没有什么,主要就是意志坚强,所以我们个个都非常坚决,不怕牺牲。”
袁祥彬,1921年出生,2023年9月5日逝世,享年103岁,浙江天台人。1941年,他刚满17岁就参军入伍,军校步科毕业后,曾从浙江长途跋涉到四川成都参加抗战,又参与著名的“驼峰航线”任务,后转战野人山,参加克老缅、孟拱、密支那大反攻,大败日军。
志愿者为袁祥彬特别制作的抗战胜利纪念日历(来源:台州日报)
1945年抗战胜利,袁祥彬在南京见证了日军的两次受降仪式。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来源:新华社)
袁祥彬回忆:第一次是1945年9月9日上午,地点在现在的南京军区大礼堂,这是官方仪式;第二次是在南京新街口十字路口举行了面对老百姓的公开的受降仪式,时间是当天下午。袁祥彬原声档案:“(冈村宁次)走上台,然后我们这边算何应钦,算主持接受人,站在那边,递上投降书,一会,(冈村宁次)他马上回来,向这个老百姓,一边是老百姓,他马上转过来向老百姓鞠躬、赔偿(谢罪),好了,今后我们痛快了,我们看不到这种流血(场面)了,我们可以安心地回家看看父母,看看地方(家乡),接着过好日子。”
袁祥彬与志愿者(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袁祥彬生前喜欢写毛笔字,“保家卫国”是他最喜欢的写的4个字。袁祥彬原声档案:“老百姓也受尽了战争的苦头,有必胜的决心,意志坚强,主要胜利靠我们团结一起了大家意志,一定要胜利的。”
如今,袁祥彬与千千万万抗战先烈用鲜血写就的“保家卫国”四个大字,早已融入中华儿女的血脉,化作新时代奋进的号角。英雄虽已远去,但他们的精神如星辰永耀,照亮民族复兴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