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飞来炸掉,泥土把人埋掉。三架(飞机组成)小队,九架(飞机组成)大队,飞来的飞机炸(老江桥),死了很多(老百姓)。”
陈仁济(来源:陈仁济儿子供图)
这段珍贵的原声档案来自老兵陈仁济2021年接受采访时的录音。当时的他已经103岁了,但年轻时守护宁波老江桥的记忆仍然鲜活。1918年7月,陈仁济出生于台州路桥。1939年,凭着一腔报国热血,他自愿入伍,奔赴宁波象山、奉化、宁海前线,投身抗日战争。
1941年,局势愈发紧张。2月26日,日军大本营下达封锁中国沿海的命令。4月19日拂晓,日军第5师团和海军陆战队在军舰与飞机掩护下,于浙东沿海多地实施登陆,企图封锁港口、掠夺物资并占领宁绍地区。
陈仁济(来源:浙江人民广播电台城市之声)
宁波老江桥(灵桥)横跨奉化江,连接着城内与江东,是宁波最古老的大跨度浮桥,也是市中心主要桥梁,周边街区与居民区人流量密集,更是重要的战略交通要道,因此成为日军首要轰炸目标。当时身为班长的陈仁济,肩负起守护老江桥的重任。
陈仁济原声档案:“飞机是三架一个组(批次),炸的时候我趴在那儿,炸起来的泥土把人埋住!”
陈仁济回忆,日军轰炸时,飞机以三架为小队,九架为大队飞来。铺在老江桥上的石板被炸飞,碎片甚至飞溅到民房顶上,许多无辜百姓在轰炸中丧生,宁波市民陷入极度恐慌。面对日军飞机的轮番轰炸,陈仁济和战友们只能用步枪顽强防御。他们不敢有丝毫松懈,只有在敌机飞离的短暂间隙,才敢轮流闭眼休息几分钟,时刻处于“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危险境地。
1941年日军盘踞下的宁波灵桥一带(来源:宁波市档案馆)
轰炸袭来,陈仁济伏身于战壕,泥土翻飞几乎将其掩埋,最终他奋力挣扎得以脱身,死里逃生。陈仁济原声档案:“我没有死,自己爬出来的!”彼时,因交通不便,消息无法及时送达家中,家人以为他已牺牲,父母整日以泪洗面,直到他托人捎信回家,家人才放下心来。
1945年8月15日,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当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陈仁济躺在床上,睁着眼直到天亮。
陈仁济(来源:浙江人民广播电台城市之声)
而今,老人走了。但他曾经以血肉之躯守护过的那座老江桥,依然矗立在奉化江上。如今的桥上车水马龙,见证着这座城市的蓬勃发展。那些他和战友们用生命铸就的往事,将如江水般流过后人心中,提醒一代代人珍惜今日的安宁,并为其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