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黄的布料封面微微卷起边角,16幅手绘路线图上,黑色墨迹标注的羊肠小道蜿蜒入浙南山脉;302卷档案堆叠成山,泛黄纸页间,烈士遗族颤抖着写下的“盼恤”二字,至今仍带着未干的泪痕……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6月9日,浙江省档案馆举行了“请听档案说”——“6・9国际档案日”主题活动,现场首发了《浙江抗战档案珍品名单》,并同步发布浙江抗战档案珍品地图。在这份珍贵的名单中,两份来自温州的“历史密语”,正用最质朴的笔触,诉说着烽火岁月里的热血与坚守。
刘英手绘《浙东南路线图》
从硝烟中走来的“行军指南”
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年代,地图对于行军作战、战略部署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刘英手绘的《浙东南路线图》便是这样一份具有非凡价值的档案。
“1942年,刘英在温州因叛徒出卖被捕,面对敌人的诱降、审讯,他宁死不屈,于金华永康英勇就义。刘英就义后,他的遗物被战友们给保存了下来。龙跃同志是原浙南游击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新中国建立后担任温州第一任地委书记,后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1988年6月,他将珍藏了半个多世纪的一批浙南革命历史档案原件捐赠给温州市档案馆,其中就包括了这份《浙东南路线图》。”温州市档案馆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微观战场”中的精神烙印
“我们要有英勇的气概、热烈的胸怀、坚定的意志、冷静的头脑、艰苦的作风、政治家的风度”。这是刘英写在《浙东南路线图本》上的一句话,也是他的座右铭。在创建浙南游击根据地和开展游击战斗的过程中,他深刻认识到地形和地图的关键作用。1937年7月至1941年7月期间,刘英凭借着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细致入微的观察,亲自绘制了《浙东南路线图本》。这本路线图本的封面采用黑色布料,尺寸约为160mm×96mm,内里珍藏着刘英亲手绘制的浙东南路线图16幅。
浙东南路线图本-封面
浙东南路线图-扉页
这些路线图大小不一,最大的为232mm×352mm,最小的为72mm×64mm。16幅路线图主要包括南树垟、凤林、梅岭头以东,腾蛟堡、王将以南,水头街以北,溪星桥以东的路线图;公阳、大阳口以东,陈家堡石龙以西,营前石龙以南,陈家堡马际、摇岭头以北路线图;平阳坑、大龙门以东,五云山、梅底、缸窑、陈岙、石步山前以南,垟头街、冯桥、圣井岭脚以西,大北垟、圣井路西岙以北路线图;瑞安以西,李山以西南,桐浦、陶山以南,垟头街、方岩底以东北,邱塘、陈岙、吴桥以北路线图等。每一张路线图都对大道、小道、河流等绘制符号进行了清晰说明,并特别注明路线图是依据十万分之一的地图调查绘制而成。
填补党史研究的“地理空白”
这份路线图不仅是刘英个人智慧和心血的结晶,更是中国共产党在浙南地区领导抗日斗争的重要见证,为研究那段历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一手资料。
“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浙南地区抗日武装斗争的具体过程,填补了现有史料中关于浙南游击战细节描述的不足,特别是在浙南游击纵队的战斗行动、军事组织架构、根据地建设等方面。”温州市档案馆相关专家表示,“《浙东南路线图本》是研究党史、军史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其珍贵的素材,为温州编写浙南地区革命史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成为温州市档案馆构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生动素材。”通过这些路线图,我们仿佛能够看到刘英带领着革命队伍,在浙东南的山水间艰难跋涉、奋勇前行的身影,感受到他们为了民族解放事业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
乐清优抚抗战军民档案
302卷档案里的“战时记忆库”
乐清优抚抗战军民档案同样在此次《浙江抗战档案珍品名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据乐清市档案馆介绍,这批档案共有302卷6491件14194页,从时间维度上来看,形成时间为1937年至1948年,即抗战进行和善后两个阶段;从内容维度上来看,涵盖抗战军民抚恤优待实施过程中形成批令、法规、函电、表册等,包含大量乐清籍抗战阵亡官兵证明书、调查表、通知单,出征军人家属调查表册,忠烈祠入祀将士姓名职级表等。
陆海空军死亡官兵证明书
陆军死亡士兵乙种调查表
它真实记录了反映了340多位乐清籍英烈在沪、苏、赣、皖、鄂、湘、桂、冀、印度、缅甸等地浴血奋战的历史,涉及台儿庄大捷、南京保卫战、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长沙会战、桂南会战等众多著名战役,同时也涉及远征军赴缅甸、印度等记录。
1948年度陆海军伤亡官兵调整恤金给予表
国内罕见的“档案孤本”价值
“如此系统完整的抗战军民优待抚恤档案,在浙江省尚属首次发现,在国内的其他档案馆中,也未见相关的文献报道。该档案不仅对于研究乐清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于全省、全国抗战历史的研究也提供了一个个具体鲜活的真实案例,稀有性强”。浙江省档案局(馆)原副局长、副馆长,研究馆员韩李敏表示,“乐清抗战军民优待抚恤档案”系统、完整地反映了抗战时期,乐清军民保家卫国,英勇抗敌的历史。档案中还详细记载了抗战牺牲英烈的外貌特征、死亡原因、掩埋地点等具体信息,这些细节让那些在战火中消逝的生命变得更加真实可感,他们不再是历史长河中模糊的身影,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为了国家和民族英勇献身的英雄。
抗敌军人家属工作组织管理暂行办法
“抗战军民优待抚恤政策在全国各地均有实施,相关档案能够系统完整保存的不多,大批量留存至今的更加稀有,‘乐清抗战军民优待抚恤档案’倍显珍贵。该档案将抗战的国家记忆与地方记忆、家庭乃至国民个人记忆有机融合,对于通过深入研究近代以来军民优待抚恤制度的发展,观察国家动员能力的演变、基层政权效能的养成、战时与战后经济与施政状况提供了珍贵的社会史料参考。”浙江省历史学会抗日战争史研究分会会长王选对其高度评价。
修复师的“时光守护”
“修复档案就跟读书一样,需要时间的沉淀。”乐清市档案馆古籍修复师张万通说,他们现在的修复理念最基本的就是修旧如旧,保持原貌,供后人去研究,能看到当时的原样,“当我们看到这卷档案的时候,我们仿佛能重现当时的场景,当时社会的情况。”
修复前档案图片
修复后档案图片
乐清市档案馆实施了抗战优抚档案修裱、脱酸、数字化、目录著录一体化抢救项目,并开展分类整理和专题编撰,截至目前已获国家图书馆“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立项,计划2025年起陆续出版。这一系列举措旨在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让后人能够铭记那段历史,铭记乐清人民为抗战胜利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
这两项与温州相关的抗战档案珍品,是温州人民在抗战时期英勇斗争、无私奉献的历史见证。它们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研究价值,更是激励我们后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让我们透过这些档案,回望那段烽火岁月,向为抗战胜利做出贡献的先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新闻+
22项浙江抗战档案珍品全名单:
1.营救“杜立特行动”美军飞行员档案
2.舟山渔民营救“里斯本丸”号船英军战俘档案
3.浙江铁工厂档案(1937-1945)
4.日军侵浙细菌战档案
5.刘英手绘《浙东南路线图》
6.金逢孙抗战版画
7.浙东抗日根据地档案
8.战时儿童保育会浙江分会档案(1938-1945)
9.《辙迹》——抗战工兵来汝福日记
10.《民族日报》
11.林勃烈士遗书
12.乐清优抚抗战军民档案
13.新四军苏浙军区对日本驻军通牒
14.中国共产党党证C.C.P
15.中共特派员周孟夫工作笔记(1944-1945)
16.罗芳桥惨案档案
17.1944年龙(游)衢(县)战役档案
18.抗日组织对杭州敌情调查
19.1939年天台县抗日志愿兵团档案
20.浙江大学龙泉分校办学档案
21.青田县华侨义勇军抚恤档案
22.湘湖师范抗战兴学专题档案
来源:温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