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奖:那山,那人,那时——那些关于湖州的红色记忆

来源:湖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蒋晓逸

  暖冬时节,晨光明媚,驱车穿越湖城中心,我们前往市区南郊砚山山麓革命烈士陵园,开启一天的红色之旅。

  烈士陵园静悄悄,松柏常青佑百年

  面向国道,背靠湖畔,映入眼帘的是山清水秀,充满静谧之美的偌大园林。通过烈士陵园的正门,站在山脚,看见层层叠叠的苍松翠柏中,革命烈士纪念碑庄严肃立,那样直观而有冲击力。碑上镶嵌着原国防部部长张爱萍同志亲笔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醒目而震撼。纪念碑呈现剑鞘形状,象征着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直冲云霄,基座望上去成弧形,我想这象征着那段岁月中人民对于革命必胜的信念。绕过纪念碑沿石阶而下,即是呈现六角形形状的“落红亭”,亭名由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而得来,亭旁遍植花树,在春夏季节,倾盖如注。

  纪念碑脚下有一面烈士英名墙。今年,英名墙上又多了一个名字。这位烈士名叫史辛卿,抗日战争爆发后,身为教师的史辛卿走上革命道路,1939年加入中共浙西特委领导的吴兴县地下党组织,积极参加抗日活动。然而,由于史辛卿从事地下工作等原因,多年来他的事迹只为家族后代知晓。为了完成父亲的心愿和保存他的遗迹,他的女儿向当地有关部门表达了追认父亲为烈士的心愿。在得知史烈士的情况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成立了专门的寻访组,通过寻访市档案馆、采访抗战老兵等方式,几经波折,最终在《中国共产党浙江湖州市郊区组织史资料》中确认了史辛卿的烈士身份。

  烈士陵园负责人说:“建烈士陵园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每一位英烈都值得被铭记。”

  听了讲解,我得知,在这座山中,安放着43位湖州籍共产党员、革命先烈的骨灰,存放着那段峥嵘岁月里的红色记忆。他们中的有些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与敌人辗转周旋,有些是在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冲锋陷阵,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和明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与努力。在旧时湖州大地被白色恐怖笼罩的血雨腥风中,这些英雄儿女点燃了革命星火,化成燎原的希望。

  长伴在砚山脚下的烈士陵园静谧庄严,笔直挺立的松柏常年青翠,仿佛是这些革命烈士的高大身影,一直在佑护后人百年风雨,历久弥新而不衰。

  瞻仰他们,百感交集。

  “龙潭虎穴”建奇功的无名英雄

  沿着烈士陵园朝外走,来到陵园的第二层,便是钱壮飞烈士纪念馆,里面陈列着这位革命先烈的事迹资料,记录着他光辉而传奇的一生。

  钱壮飞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在反动军阀的黑暗统治下,钱壮飞常常利用自己医生、教师、演员的多重身份,秘密联络同志,散发传单,开展地下工作。为做好掩护工作,多才多艺的他还与好友胡底等人合办了“光华影片公司”,后来钱壮飞也是在他的介绍下结识了李克农,三人组成秘密党小组打入敌特心脏,被誉为“龙潭三杰”。他们常年工作在中共隐蔽战线上,同反动势力斗智斗勇,将情报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在他们的努力下,国民党苦心经营的情报系统悉数为共产党员掌控。1931年4月24日,长期负责中共中央机关保卫工作的顾顺章在武汉被捕后叛变,要将在上海的中共中央机密全数供出,中共中央旋即处于历史上最危险的时刻。万幸的是,这一重大情报被钱壮飞截获。千钧一发之际,他不顾个人安危,深入虎穴洞口,及时将情报报告给党中央,保护了周恩来、邓小平、瞿秋白等人的安全。

  回顾钱壮飞的一生,是隐姓埋名的一生,或许很多群众百姓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甚至在牺牲时也许只是被报道为无名英雄,然而他的革命伟绩却让后世受益无穷。无数个英雄的光辉时刻,化作了他传奇的一生,也照耀了后人前行的路。

  此时此刻,心潮澎湃。


  酱园弄里闪耀的热血年代

  参观好陵园,稍作休整,我们来到了菱湖镇“红色记忆街区”。我想,之所以称为“红色记忆街区”,一定有与之相关的特殊回忆。

  这条街区叫做“酱园弄”,肉眼可见弄堂纵横交错而又相连相通,处处是水泥黄沙抹墙、墙上又刻着红色五角星的建筑。一直走到头,仿佛置身在那时的热血年代,革命往事又一次重现。

  酱园弄1号,原为中共湖州县委书记陆思采的旧宅,坐北朝南,西侧开门,是标准的清末建筑。1927年11月,正值风云变幻的大革命时期,时任上级联络员的陆思采以自家住宅掩护,作为县委的秘密交通站。不久,陆思采被任命为中共湖州县委书记,他家住宅则成为了县委驻地。

  酱园弄14号、16号、18号、20号是民国初沈金銮家族的聚集地。1949年5月17日,菱湖刚解放20天,中共吴兴县委征用了沈金鉴的宅子,作为县委机关驻地;期间,1950年5月吴兴县与湖州市合并,迁回湖州城区;1951年5月市、县又分设,吴兴县委机关重新迁回到菱湖。直到1954年10月,县委机关才迁往湖州东街。

  酱园弄17号,原为张益隆酱园住宅,这里曾是抗日民主的政府驻地。1945年4月17日,吴兴县抗日民主政府随新四军三纵八支队伍进驻菱湖。同年4月28日,成立中共菱湖区委和菱湖区抗日抗日民主政府,实现三级抗日民主政府和中共吴兴县委、菱湖区委合署办公于此。

  还有开国少将姚醒吾先生的故居也坐落在这条菱湖老街,现已成为当地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

  走出县委大楼,门口的石台上雕刻着一枚巨大的红色五角星,赫然醒目,它的正前方,是一尊吹号角的解放军战士雕像,旁边刻录着红色街区的告示牌。

  如今,风起云涌的大革命时期已过去将近一百年了,回首这段充满革命激情的热血年代,我们的革命志士为了中共事业的顺利发展,贡献了智慧谋略和心血牺牲。这座平凡而又特别的巷弄,利用它特殊隐蔽的地理位置和构造,筑起了湖州革命薪火的坚固城墙,这里的一砖一瓦,都留下了革命先辈的英勇足迹。

  徘徊已久,心生崇敬。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回望来时路,不忘来时路,也许是身边普通的街道,也许是不起眼的山水,这其中也蕴藏着革命时代的红色记忆,在新时代蓬勃发展的今天,不断挖掘它们,赋予它们红色内涵,是传承红色精神、赓续红色文脉的价值之举。

  如今的湖州,处处诉说着新时代欣欣向荣的变迁,也处处流传着那些关于红色的记忆,足以昭示后人。

  归途程中,我看见马路旁都挂起了红色的中国结,仿佛是一团团红色革命火种,闪耀珍贵。(蒋晓逸 湖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编辑:毕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