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奖:星火相传 “手”护“浙”里

来源: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 孙悦

  在浙江这片土地上,沉淀了一段段红色历史,如同星火一般传承着先烈们的信仰与担当。我置身于浙江的怀抱,踏上了寻找红色记忆的旅程,而这一切的开始,是那座承载着年少英雄郑明德的纪念馆。

  郑明德,她的名字或许在平凡的生活中并不为人熟知,但她那崇高的信仰和坚毅的担当却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一抹红光。她生于红旗之下,成长在家庭的革命传统中,13岁便怀揣着对党的赤子之心加入革命行列。她的一生,短短数载,却铭刻了永恒的忠诚和无私的奉献。

  踏入郑明德纪念馆的瞬间,仿佛踏上一段时光的漫漫长廊,将心灵带回那个战火纷飞、激情澎湃的年代。馆内静谧而庄重,展陈着郑明德短暂而辉煌的一生。纪念品柜里摆满了郑明德的手迹、照片和遗物,一件件展品如镜头一般,将历史的画卷徐徐展开。郑明德稚嫩的面庞在黑白照片中静静诉说她那个英勇而坚强的时代。照片上的郑明德,她那坚毅而清澈的目光仿佛能穿越岁月的尘埃,直抵灵魂深处。而我的目光,始终聚焦在她那双稚嫩却布满伤痕的手上。这双手,或许因岁月而显得柔软,但手上的伤痕却是英雄征程的明证。那是在风雨中拼搏的痕迹,是坚守初心的印记,更是红色岁月中的见证者。

  1941年7月,郑明德不幸被捕,年幼的她经受了敌人惨无人道的酷刑。上辣椒水、坐老虎凳,痛苦如潮水般涌来,迫使她一次次昏迷。面对着生不如死的折磨,小明德却始终咬紧牙关,坚守着心中的信仰,从未吐露一句组织的秘密。她的坚持和勇气,如同一团火焰,在黑暗中闪烁,为红色历史增光添彩。而在监狱中,郑明德并没有停止她的信仰和担当。在监狱中,她通过不懈努力终于做通了一名看守的工作,通过看守给党组织传递出的三封信,将组织的重要信息送到了远方。

  她在第一封信中写道:“我在这一切安好,无需挂念。”明明身陷囹圄,却选择以一种坚强的姿态掩饰内心的焦躁,用坚定的语言宽慰着党组织。在这段冷峻岁月里,这平淡的语句,宛如一缕阳光穿透黑暗,温暖着每一个革命者的心。

  在那让人心弦颤动的第二封信中,她写下:“监狱看守很严,我的身体已经无法直立行走,恳请组织,无需让其他同志替我冒险。”这封信简短却满含痛楚和深情的述说,她在身体的痛苦中保持坦然,对同志深沉的关切和对自身身体状况的无奈,这种无奈并非软弱,而是勾勒出在困境中小明德对革命形势的敏锐洞察和对同志们生命安全的牵挂。

  在最后一封信中,郑明德的语气显露着焦急与担忧:“国民党的新的清乡行动又要开始,请组织立即转移。”这句话充满着对于革命形势的理性判断和对组织的深切关切。这不仅是一位革命者对于周遭环境的清醒观察,更是对革命事业的深沉热爱与无尽期盼。

  三封信,是她生死一线的承诺。每一字每一句,都是血肉之言,铭记着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深情。

  1942年6月27日,年仅16岁的郑明德英勇就义。她的生命犹如一颗流星般划过夜空,然而,她的信仰却在红色历史中留下了永恒的痕迹。

  走出纪念馆,心头沉甸甸的。郑明德的故事,让我陷入沉思。这样一位年轻懵懂的少女,她是怎样磨练成坚不可摧的战士的?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在生死边缘上坚持不屈?

  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答案,他曾言:“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对,是伟大建党精神!郑明德和千千万万革命志士可歌可泣的故事,正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体现。他们在革命的浪潮中茁壮成长,用坚毅的双手铸就了如今的盛世中国!

  红色的故事,不止于过去。离开纪念馆,震撼仍萦绕心头。行进途中,一幅宣传栏上的标语“传承红色精神,筑牢禁毒防线”吸引了我的目光。这简练而有力的呼喊似乎将历史的呼声带到了当下。标语下方的照片更是让我不禁停下脚步。图片中,一只鲜血淋漓的手臂,伤口撕裂,伤口撕裂着,仿佛一头龇牙咧嘴的怪物,触目惊心。这双手的主人是浙江省最美禁毒人叶征洲。他在执行任务抓捕吸毒人员时,勇敢地迎上了匕首,伤口鲜血喷涌,纵然受伤,他的信念却坚不可摧。为了守护社会安宁,他始终没有松开手,直到同事们赶上,合力将被逮捕的吸毒人员制服。从叶征洲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位现代的守护者。他手臂上留下的伤痕,是一份无声的誓言,誓要守护社会的安宁,誓要与黑暗斗争到底。禁毒工作任重道远,但叶征洲却从未有过任何退缩的想法,他说:“冲锋在前受的伤是勋章,毕生都会闪耀着警察的荣光!”这双手,承载着对法治和公平的信仰,承载着对家园和人民的责任,继续书写着红色的传奇。

  红色的故事,历经沧桑,仍在继续。浙江,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承载着丰厚的历史底蕴,孕育出了无数英雄儿女。郑明德和叶征洲,如同这片土地上燃烧的红色火焰,在不同的时代持续燃烧,闪烁着坚韧与勇敢的光芒。这不仅仅是历史的简单回顾,更是对当下的迫切呼唤。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红色传奇并未湮灭,它在延续中承载的不只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信仰,一种精神的传承。

  电影《湄公河行动》中的一句台词道出了红色的真谛:“你之所以看不见黑暗,是因为无数勇敢的人把黑暗挡在了你看不见的地方。”这不仅仅是一句铿锵有力的言辞,更是对郑明德和叶征洲这两位英雄的生动注解。从郑明德无惧生死,挣脱黑暗,为我们寻求光明,到叶征洲勇敢无畏,为我们驱逐黑暗,守护光明。一百多年来,一代代中国青年用他们的双手守护着祖国的边疆,捍卫着人民的安宁。他们那蓬勃的青春,如一泓清泉,浸润在党的事业之中,又如燎原之火,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璀璨先锋。这一双双手不仅是战斗的工具,更是奋斗的旋律,在历史的画卷上奏响着国家繁荣富强的新乐章。

  手很平凡,但浸润了党的精神之源的手却可以书写奋斗、奉献、担当的人生篇章!在新的征程上,我们不仅要继承红色基因,更要不怕牺牲、勇敢斗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在这个充满可能和希望的时代,让我们怀揣着红色的信仰,以奋斗之青春,“手”护盛世之中华。(孙悦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



编辑:毕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