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奖:一束红色之光

来源:龙游县委党史研究室、县档案馆 袁勇 胡炳发

  位于县域南部浙江大竹海主景区的庙下村,因座落在川山殿下方得名。是个住有249户人家的大村庄,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系旧时龙游7个古镇之一。龙游至遂昌古道的必经之地,商帮们大都聚集此地歇脚交易。村庄古道两傍都是木质结构可装卸的店面门,道中且筑有三个遮风档雨的凉亭,供来往行人注脚闲聊。古道中间有条小水渠,常年泉水叮咚,夏天小孩玩水挖沙,时不时能淘到铜钱银饰。足见年代久远,昔年之繁荣。村庄房屋林立,街巷通畅,错落有致,数座老宅故居为省文物保护单位。村庄四面群山,相互偎依,毛竹连绵,翠绿一片。庙下溪村前横卧,溪水从长生桥朝灵山江缓缓流逝。配上林中鸟雀和鸣,融成一曲婉转的美乐,回荡在炊烟萦绕的村庄上空,实为人间仙境,世外桃源。

  就在这人杰物华的风水宝地,20世纪初的纸槽工人罢工斗争,粟裕带领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龙南山区的一系列活动,激发了庙下蓬勃生机。在一座平凡简陋的四合院里,1903年6月9日的吉辰良时,一位华姓人家又添了香火,次子华延年(华岗)诞生了。没有华丽的衣饰,没有喧嚷的祝贺,只有母亲爱抚地把他贴在怀里。谁也不会想到,就是这位默默出生于农民家庭孩子,时代把他推向斗争的洪流,促成他炼就为中共早期党员,为中国革命做出杰出贡献的现代哲学家、史学家、教育学家。

  谁也不会忘记,硕果累累的他,艰苦卓绝一路走来的曲折历程。是家庭的遗传因子,还是毛竹刚直品格的影响,他从小就对劳动人民抱有深厚感情,有不屈向上的韧劲精神。对当时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阶级剥削、阶级压迫的残酷性有着较深刻的认识。入学后,老师民主思想的启蒙,使他从小就了解到祖国的灾难、民族的危机。吹进龙游山区的“五四”新文化春风使他开始萌动革命思想。就读省立衢州第八师范学校期间,受杨贤江、恽代英等革命者书信交往的影响,在他内心深处埋下了革命的火种,踏上革命征程。

  谁也不会忘记,善于思考的他,求学于宁波四中时,在校长经亨颐支持下,热衷于爱国政治活动,理论宣传和组织方面的才华得到展现。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任青年团宁波地委宣传部长,参加编辑进步刊物《火曜》。1925年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南京地委书记,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中断学业,投身革命洪流,从事革命活动,传播革命真理。1928年5月,他去莫斯科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五次代表大会、参加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和少共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新鲜的民主主义思想占据了他的头脑。1930年,他翻译中国出版的《共产党宣言》的第二个全译本,第一次将全书结束语译为“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他所著的《1925-1927中国大革命史》,赢得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赞同,对当时和以后的许多青年走上革命道路起了很大的引导作用,为在第一次大革命中流血牺牲的几十万革命烈士树立起不朽的丰碑,燃起了星星之火。

  谁也不会忘记,他受命南北援驰,经受内外考验。以中共中央华北巡视员的身份到北平,去唐山,视察指导工作,就任满洲特委书记。 1932年,他化名刘少陵,从上海去东北赴任,途经青岛时,因叛徒告密,被国民党当局逮捕。面对敌人的严刑审讯,进行了一场信心和意志力的较量,坚决不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严守党的机密。1937年9月,中共代表董必武到达汉口,经与国民党当局多次交涉,他和任作民等人被营救出狱。暂时熄灭的火炬又重新点燃。

  谁也不会忘记,他出狱后,担任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长期间,筹办武汉《新华日报》。担任第一任总编辑时,他坚决贯彻党中央制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抵制王明右倾投降主义路线及封建家长式的工作作风 ,遭到时任长江局负责人王明的排挤打击,但他决不妥协。1945年,他以国共谈判中共代表团顾问身份参加国共重庆谈判工作。1946年,他以旧政协中共代表团顾问,协助周恩来起草《和平建国纲领》,出席国民政府旧政协会议。他任中共上海工作委员会书记、主持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的工作期间。国共谈判桌上还留他的身影。同年6月23日,为阻止国民党挑起内战,上海工委与中共上海地方党组织配合,发动了反内战请愿运动。昆明李公朴、闻一多惨案发生后,他领导上海工委采取各种合法形式与国民党斗争,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和平、民主的正义主张。正义的革命烈火熊熊燃烧!

  谁也不会忘记,皖南事变后,他受周恩来指派,从事高层统战,彰显共产党威望。他以中共代表的身份到西康省雅安与西康省主席刘文辉联系,做川康地方实力派的统战工作。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宣传部长之时,奉命赴云南做云南省主席龙云的统战工作。为 1949年中共争取云南的龙云、卢汉起义和四川的刘文辉、潘文华、邓锡候起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周恩来的指示,他化名林少侯,担任云南大学社会学教授,参加组织西南文化研究会,团结李公朴、闻一多、费孝通、吴晗等著名民主进步人士开展爱国民主运动。1948年在香港养病同时,协助中共香港工委在民主人士中做统战宣传,给民主人士作形势报告、起草公开发表对时局的意见。用全身心的光和热,为全中国的和平解放事业作出贡献。

  人们更不会忘记,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他从香港赴北京途中,因病暂留青岛,担任华东大学与山东大学合并后的山东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这期间,他以“事理兼顾,舍异求同”为总方针,实事求是地正确处理合校之初的各种复杂的情况,使学校工作迅速走上正轨,呈现一派生气蓬勃的景象,被称为山东大学建校以来的又一个“黄金时代”。他被师生誉为“懂政策、有能力、会办学”的好校长。他十分重视开展学术争鸣,营造学术民主风气,主政山东大学期间,开展中国古史分期、亚细亚生产方式、红楼梦研究、农民战争史等一系列学术争鸣,引发了全国学术界的大讨论,《文史哲》刊物享誉全国。天有不测风云。1955年8月,他被错定为“胡风反革命集团分子”和“向明反党集团成员”而入狱。69岁的他含冤去逝。后来发现,他在关押期间,及其艰苦的条件下,以惊人的毅力,写出了近百万字的《规律论》等五六部著作文稿。实践了自己“双膝未膑当知足,可酬热血换文章”的慷慨豪言。留下极其宝贵的物质和精神遗产,将永留青史,光耀人间。

  “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1980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正式批准为华岗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山东省委在济南英雄山烈土陵园为他举行隆重的平反昭雪追悼大会。党和人民用各种方式,颂扬他为革命作出的卓越贡献。中共龙游县委机关成立华岗研究学会,举行由原中宣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党组书记林默涵,山东大学校长吴富恒、华岗夫人谈宾若、市县主要领导出席的华岗同志生平事迹报告会。他的一生,探索真理,追求光明,赤胆忠心,为谋求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而不懈努力。把自由和生命奉献于自己孜孜以求的真理与信仰,用铮铮铁骨为后人竖立起中华民族坚韧品格的丰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悠悠竹林,万顷翠色,蕴藏着无尽的生机与活力。40万亩的优质竹林资源,得到了全面的资源开发。六春湖景区生态观光项目落户庙下乡毛连里村六春湖景区山上桃源尖区块,进山游步道贯通,龙之梦旅游度假区正在建设中。整个项目将技术美和自然美相结合,为景区添增一道新的风景线。位于庙下乡严村的华岗革命事迹陈列馆修缮一新,丰厚了文旅产业的红色内涵,点亮了旅游的红色资源,将成为一束红色之光,照亮未来。(袁勇 胡炳发 龙游县委党史研究室、县档案馆

编辑:毕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