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奖:薪火相传,砥砺前行——记“垦荒之行 改革之路”行走的思政课堂有感

来源:浙大城市学院 平果

  海浪呼啸,歌声传唱

  “像矫健的海燕飞翔在万里云天,我们垦荒队员和大陈岛血肉相连,每时每刻心中燃起理想的火焰,一代代我们把美好的青春贡献……”这是金可人老先生为数十年前在一方小小荒岛上洋溢青春为祖国做贡献的垦荒队员们所作的《垦荒队员之歌》,也是他在台州之旅的第一站,听垦荒队员和企业家的创业故事大会上为我们浙大城院二十几名师生的带来的一场盛大洗礼。

  杭州虽近海,但却是一个不临海的城市,在钱塘江畔生活了十余载,虽听惯了落木萧萧而下,江潮滚滚而来之声,却依旧听不见海浪呼啸,也看不见无际蔚蓝。恰如我沉浮于繁华市井,也习惯于大城市的车马喧嚣,但对海洋,对海岛一直怀有最崇高的敬意,对奉献自己数年青春致力于建设大陈岛的垦荒队员更是满心尊敬。“别忘了我们是垦荒队员,我们的使命就是来建设大陈岛。”我听见张其元老先生娓娓道来,“一分钱都不能动,要发展大陈岛的经济,必须扩大再生产……”垦荒队员激情蓬勃的声音如洪钟般,敲击着我们的鼓膜和心脏,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他用这虽年迈,却不失有力的嗓音阐述着“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垦荒精神,如同声声入耳的钟声,击打着时间的浪潮,为我传递逆流于六十余年前历史的回音,也为我指明未来传承的道路。

  “垦荒精神,创业故事”是属于那467名甘愿背井离乡、开拓荒土的热血方刚的浙江青年的青春礼赞,但同样也是属于众多企业家们的赞歌。在访谈会上,我们也有幸聆听到了海正集团工会副主席王若松和水晶光电总经理助理兼水晶商学院执行院长印峰分享的一个个创业故事。浙江教育平台为我们这次行走的思政课推出的报道中说:“椒江是民营经济发祥地之一,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的过程,就是改革开放时代背景下一场新的垦荒。”此言极是,这些企业家们历经多重考验,乘风破浪,披荆斩棘,同样映射着这种垦荒精神,更无疑是对“薪火相传,砥砺前行”的最好写照,最优范例。如果说大陈岛垦荒队员的故事给予我的是极大震撼,那这些企业家们的创业故事带给我的不仅是震撼,却还有无边的振奋。

  “像矫健的海燕飞翔在万里云天,我们垦荒队员和大陈岛血肉相连,每时每刻心中燃起理想的火焰,一代代我们把美好的青春贡献……”歌声把我带入一个与世俗纷扰相离的另一个世界,这里有无际的大海,有尖锐的鸥鸣,有混杂着咸味的海风,有铭刻着峥嵘岁月痕迹的美丽海岛,也有垦荒队员留下的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大会在歌声中落入尾声,我的思绪跟随垦荒队员和企业家穿梭时空,在未来与过去间徜徉,思索着传承的箴言。

  生根传承,光影随行

  临海城市的天气是矛盾的,感受着从海畔吹来的大风混合午后两点的阳光,我和同组的王涓婷学姐和夏思远同学共同前往了怡和卫浴,对企业的老总进行采访。大企业通常坐落于人迹罕至的郊地,因此怡和的logo之上,是看上去比在市区更为广阔的天空,无端令人肃然,令人崇敬。在几星期前,钟学敏老师最初告诉我们这个采访任务的时候,老实说,心中早已一直萦绕着紧张和不安,会担心从何处着手,会对怎样应对一个大企业的老总而感到些许恐惧。而在出发前一天的小变故,使我的采访对象忽然从杰克股份变成了先前毫无了解的怡和卫浴,更是使我心头蒙上一层迷茫,不过很感谢涓婷学姐的带领,让我很快融入了这个新的小组。而在踏入企业大门,我的双脚实实在在踏上了这片企业的土地之后,最后的一点顾虑也消失殆尽了。

  我举起自己随行的相机,透过镜头记录企业的故事,追寻企业的背景,怡和卫浴的产品和整个生产理念以及精神都通过小小的镜头呈现在我面前,我看见的不仅是各种丰富的产品,也更是一个企业勇于创新的精神。我会默默的想,一家民营国产卫浴,凭什么走出国门?怡和卫浴的董事长林普根先生说的话恰是做出了回答:“一个人要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肯定要有一万小时效应的意识,我带着怡和的员工以这种标准去要求自己,以专注的状态去打造核心部件。”而一下午在企业用双脚追寻的亲自走访,也让我看到了一条怡和打造自主品牌,从零到有,坚定踏实的道路。恰如同那些荒岛之上的垦荒队员,从满目疮痍走向生气盎然,从一无所有走向举世辉煌。曾在早上大会上的那种振奋,经历了在企业里数小时的打磨,也变得更具实感,可能正是因为从被动变为了主动,有一颗名为传承的种子在心中落下的根亦变得坚固有加。

  渡轮不停,血脉不息

  海洋上摇弋的渡轮会把人带入沉沉的梦,梦里的浪花击打在大陈岛的海岸,“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字样的鲜红旗帜迎着风飘扬,六十余年前的历史足迹布满整个海岛。


  这是“东海明珠”,也是一个历史感饱和的岛屿,感人至深的史料似乎会从岛上的一草一木间溢出。早上听过的“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大陈岛垦荒精神在这片土地上变得更具实感。我看过垦荒队员的子孙后代写的信,他感慨这里曾经硝烟弥漫,这里曾经荒凉贫瘠,但是他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历经一辈子牺牲奋斗和求知拼搏,把这里变成了如今的美丽海岛。是啊,一代又一代的人,从青春年少到耄耋垂老,心系大陈,将“薪火相传,砥砺前行”这八个字诠释得淋漓尽致。红色的血脉生生不息,从古流传至今,带来了每个人心中的无尽敬意。

  跟随大陈岛干部学院老师的脚步,我们踩着前人的足迹,瞻仰铭刻着岁月痕迹的丰碑,纪念碑高达16.5m,象征着于56年1月开始的故事;我们观赏刻画着垦荒故事的浮雕,恰如观摩了一场由胶片拼接而成的老电影,心中久久无法平静。随后在大陈岛陈列馆里,我们看到了那面鲜红的旗帜,习近平总书记带来的深切慰问,以及老垦荒队员们流传下来的不朽遗迹。“每当台风肆虐的时候,垦荒队员就只能手牵手在地上爬行——爬到养殖场,爬到农田,去保护家禽,保护庄稼,保护国家财产。”老师用声情并茂的讲解带我们追忆一代代坚守的“垦荒人”一生的故事,将垦荒的精神烙印在我们脑海,让这堂行走的思政课变为学生们永远不会忘记的视听盛宴。


  海边栈道的行走为这场红色的旅途增添了一抹蓝色。我从不吝啬于表达我对大海的憧憬,拍打在礁石上的海浪声会让人心神宁静,让被垦荒精神所撼动的心跳平息下来,思索更深刻的感悟。栈道之下是浪花的雪白,海天相交处则是一望无际的蔚蓝,这里的天空似乎比在怡和的更加寥廓渺远,包容了在这处海岛上发生的无数历史,上个世纪的故事也似在此地与今昔相连,构成大陈岛完整的诗篇,期盼着未来更好的传承。“像矫健的海燕飞翔在万里云天,我们垦荒队员和大陈岛血肉相连,每时每刻心中燃起理想的火焰,一代代我们把美好的青春贡献……”心中又回响起那首《垦荒队员之歌》,悠扬的乐声在这处海岛上把人的思绪拉到了更远……(平果 浙大城市学院)

编辑:毕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