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1953年,原慈溪县政府筹划出资,在景色如画的慈湖畔设立了以朱洪山革命烈士墓为主的陵园,供人们瞻仰,以更好地传承革命先烈精神。岁月荏苒,至2023年,慈湖烈士陵园经过几番扩建,安放了从大革命时期到解放以后为国捐躯的英烈114位,并设立“江北区革命烈士纪念馆”,以彰显每一位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近七十年的时光流逝,没有冲淡人们对烈士的怀念,他们的英名不光镌刻在墓碑上,也深深地镌刻在人们的心里。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
2020年7月,我接到江北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来电,告知他们正在整修扩建慈湖烈士陵园,计划在烈士陵园东侧建造“江北区革命烈士纪念馆”,以此丰富慈湖烈士陵园史料,并希望我们配合收集、整理相关历史资料,充实完善纪念馆的展出。收集与整理的过程,是一次对历史的回望。品读着每一位革命烈士的事迹,凝视着每一张烈士发黄的照片,我不禁泪眼婆娑。思绪把我带入了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是我第一次知晓,在风光旖旎的慈湖畔,有一块供人瞻仰凭吊、寄托哀思的“圣地”——朱洪山革命烈士墓。
1970年9月,我们这群来自慈城周边的孩子,带着泥土的芬芳,怀揣美好的憧憬,迈入了慈湖中学高中学习。一进校园,我们就为学校优美的环境所陶醉。慈湖中学依山而居,背靠阚峰,面临慈湖,一条长堤像一把利刃,把一波湖水自然地分割成东湖与西湖,清澈的湖面映衬着青翠的山岭,在树木摇曳中,掩映着不同年代建造、风格迥异的校舍……
在我们教室东堍的围墙外,有一片烈士墓群。老师告诉我们,那里安葬着几位革命烈士,每到清明时节,人们就会自发前往祭奠,特别是附近的中小学生,到时候学校也会组织大家去祭扫革命烈士墓。老师随口的一句话,激发了我们极大的好奇心。晚饭后我们信步而行,沿着东湖的堤岸,行不多远,就来到了老师口中的烈士墓。
沿着石阶,拾步而上,石阶两旁安放着几条长石凳,还有松柏低垂,犹如一排训练有素的卫兵守护着庄严的烈士墓冢。墓地大致成“品”字型,前面安放的是朱洪山烈士墓,后面分别是龚显与郑侠虎烈士墓。最后呈“一”字型分布的,是一排矗立着的烈士墓碑。整个墓地简陋而不失庄重。很遗憾,当时的我能记住的也就是三位烈士名而已,对于他们的生平事迹却一无所知。
每当清明时节,前来祭扫烈士墓的人络绎不绝,即使是平时来慈湖游玩的人,也会自发地到烈士墓祭拜。我不禁感叹当时决策者的英明,能在慈湖的美景中开辟出一方净土,来寄托人们对烈士的崇敬与怀念。
多次拜谒烈士墓,也就自然萌发了了解烈士的想法。从相关的史料和人们的口述中,我对朱洪山烈士有了比较详尽的了解。
朱洪山烈士墓
朱洪山,江北区庄桥镇更楼村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新四军浙东游击队后勤部副部长、嵊新奉地区办事处主任。1945年9月,党中央为了民族大义,作出浙东区党委浙东游击纵队北撤的决定。同月30日,发表“忍痛告别浙东父老兄弟姐妹书”,离开根据地四明山,只留下少数同志进入隐蔽斗争。朱洪山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奉命留守,担任新四军浙东留守处副主任、鄞慈特派员,斗争形势更为艰难。离开了武装力量的支撑,敌人的反扑更为猖狂,留下来就意味着更大的风险。1946年12月,在鄞西潘岙的一次战斗中,为掩护同志,朱洪山壮烈牺牲。残暴的敌人割下他的头颅,在陆埠、袁马大街示众,以恫吓革命者。但正义的力量是压不住的,同样在坚持地下工作的同志们听到朱洪山遇害的噩耗时,以蒋惠菊为主的积极分子立即赶往十几里路外的潘岙村,连夜把他的遗体翻山越岭抬回到自己家中,安放在草舍中,并在周围堆满柴草作掩护,巧妙地躲过了敌人的搜查。烈士的遗体一直被隐藏到解放以后。1953年,慈溪县建造了占地300多平方米的烈士公墓,组织人员把朱洪山烈士的遗体迁葬于慈湖之畔。同时入迁的还有1946年和1947年在江北战斗中英勇牺牲的龚显和郑侠虎烈士。这也形成了最早的烈士陵园的雏形。
结束慈湖中学的学习生涯后,那烈士英名,那矗立的墓碑,那感人的事迹,深深融入了的记忆深处,也开启了我的红色文化研究之旅。只要有机会返回校园,我总会到烈士墓去看看。那里依然庄严肃穆,拜谒者如常。
江北区革命烈士纪念馆
斗转星移,历史的车轮行进到1997年。为了更好地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继承先辈遗志,弘扬英烈精神,江北区决定扩建慈湖烈士陵园。正如时任江北区民政局局长焦书根同志所言:“我们的生活得到改善与提高,不能忘却这些革命烈士,也得让他们的待遇改善一下”。虽然是一句戏言,但这也确是慈湖烈士陵园扩建的重要原因之一。整修和扩建工程于1998年竣工,面积扩至6200平方米。陵园整体上还是保留原来坐北朝南、背山面湖的方位,只是把原来的半个山坡,延伸到整个山坡,气势更加雄伟,视野更加宽广。过去单一的墓地,被分建为广场和墓区。其中,广场占地760余平方米,可容纳近千人同时开展悼念活动。墓区也作了很大调整。烈士墓依山而建,共分七层,石质墓道为中轴线,两侧分层各建有8-11穴混凝土烈士墓,共安葬着114位烈士的衣冠冢。墓区内绿树成荫,苍松翠柏萦绕,象征着革命烈士永垂千秋,万古长青。陵园整体气象恢宏,环境宁静肃穆,每逢春回大地、桃花吐艳、柳丝拂煦的清明时节,前来扫墓的人群便络绎不绝。
一次又一次的修建与扩建,一年又一年的修缮与维护,慈湖烈士陵园不断发挥着发扬革命传统,赓续红色基因的功能。
时间又推移到了2020年。中共江北区委、江北区政府决定调拨专项资金800万元,对慈湖烈士陵园进行改建,并在陵园原有基础上,新增两项重要设施:在陵园的正中建造一座烈士纪念碑,形成地标性象征;在陵园东首兴建一座“江北区革命烈士纪念馆”,让每一位革命烈士的英名和事迹得到弘扬和传承。
自从接到为烈士纪念馆整理史料的任务后,我深感重任在肩,并决定要竭己所能为这块心中“圣地”增光添彩。在江北区史志中心的指导下,纪念馆确立了以“丹心颂”为主题,以“红色江北,薪火传承”为主线的布展思路,并决定开辟三块主题展区。第一块历数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各个历史时期江北人民的
抗争;第二块展现应修人、朱洪山、蒋子瑛等12位烈士的事迹;第三块列举江北区域内12处红色景点,用地图标识。纪念馆中最别具匠心的设置,是在中心位置安放了一块硕大的花岗石,上面镌刻着按牺牲时间排列的烈士英名,在石碑的正上方,象征114位烈士英魂的红五星赫然在目,繁星满天,与鎏金的隶书体英名交相辉映,使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意蕴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
2022年9月30日是烈士纪念日,江北区四套班子领导在修整一新的慈湖烈士陵园举行公祭仪式,我以“江北区革命烈士纪念馆”讲解员的身份参与。当我完成讲解任务离开之际,凝望着纪念碑,那镌刻着的一行行烈士英名,犹如一部壮烈的史书,摄人心扉。
高大的纪念碑倒映在清澈的慈湖水面,波光粼粼,幻化成人们的片片哀思。慈湖烈士陵园,不管如何变化,都永是我心中的那块“圣地”。(胡国民 宁波市江北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