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旬,偶然间在微信朋友圈得知,运河街道姚虞琴文化馆近日即将开馆,于是在一个周末,欣欣然决定前去亭趾老街探馆。静谧午后,天气晴好,阳光肆意泼洒在黑瓦白墙间,天色蓝得纯粹,不染一丝一缕的杂质,辨不清是秋还是冬,这样的日子里参观文化馆,享受一个人的独处时光,别有一番意趣。
跨过门槛,最先映入眼帘是古色古香的姚虞琴纪念馆的牌匾,入口处摆放着盛开的兰花,原来临平区首届“南姚”兰花展也在这里举行。兰之一字,不仅贯穿在纪念馆的门前厅后,更是融和在墙上的诗里画间,甚至是深深镌刻进了姚虞琴先生的一生。兰花是花中四雅之一,同时也与梅、竹、菊并称为四君子。说起兰花,“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予”,屈原这样赞美这种香草。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皆因兰典雅高洁,喜以兰入诗入画。姚虞琴先生也不例外,他亦钟情于此。姚虞琴先生是位名副其实的画家,他的绘画作品中,出镜次数最多的便是兰花,其余的多以竹、梅、松等为主。当我放慢脚步,驻足在展览区细细观赏。折扇的扇面上是兰,宣纸上晕染的是兰,画轴上挂着的亦是兰。他笔下的兰,风骨翩然,迎风自然弯曲成一道道有韧性的弧度,花朵繁茂,叶片修长,整个植株纤细却不失神采,姿态婀娜,极其富有生命力。除了绘画作品以外,姚虞琴先生还把对兰花的喜爱显露在诗歌之中,为兰花作了一首又一首的诗,著名的有:《题画兰》《又画兰》《兰》等。“灵根自昔称香祖,位置孤高品独尊”一句其实也道出了姚虞琴先生本人淡泊、不爱功名利禄的性情志趣。
看着墙上一张张兰花图,我突然想到了,正是姚虞琴先生淡雅如兰的品性,吸引了许多和他志趣相投的朋友。姚虞琴先生虽然商海沉浮几十年,但是一颗赤子之心不曾改变。即使岁月易老,直到他九十岁高龄尚且还能作出“觅得人间养老方,加餐第一菜根香”这样豁达、不染世俗的语句。像姚虞琴先生这样,见过无数灯红酒绿,却还能甘于平淡,实数难得。所以他的一生有许多挚友,如吴昌硕、陈夔龙、陈散原、周梦坡等人。正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姚虞琴先生和朋友的相处方式无关经济利益身份高低,朋友往来大都以观赏风景、吟诗作画等风雅活动为主。他与朋友们纵情泼墨,留下许多佳作。《朝阳洞观日出》《松滨晚眺》《游南湖烟雨楼》等,都是他们恣意山水的历史见证。其中,姚虞琴先生与吴昌硕先生都爱超山的十里香雪海,十里香雪海也见证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他们共同赏梅,共建宋梅亭,并为之题诗。他们在香雪海中共同约定,要共葬梅乡。姚虞琴先生与吴昌硕先生之间这段跨越20年的纯洁友谊让人印象深刻,为之动容。
再移步向里走,姚虞琴先生一生的经历在墙上缓缓铺开。运河街道亭趾这块不算特别富庶土地就是孕育姚虞琴先生最初的土壤。他的一生辗转四方,跟着他的诗篇找寻他的游踪,福建、长沙、苏州、普陀、嘉兴、超山,他都曾游历,最后落脚上海。这位游子可以说阅历丰富,饱览无限山水风光,却一直心系他的故乡,他的根一直深深扎在大运河畔,水乡人家。毋庸置疑,亭趾在姚虞琴先生心里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一直以来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这片故土。姚虞琴先生的乐善好施,慷慨大方,在附近的父老乡亲那里皆有好口碑。根据他的侄子姚兴文的回忆录,一旦亭趾发生自然灾害,远在上海的姚虞琴先生就会出手相助。不仅自己主动捐钱买米,还会奔走筹钱,发动朋友帮忙。姚虞琴先生的善举数不胜数,他非常乐意为自己的家乡贡献一份力量,修桥、铺路等事情他都积极参与。如,他和吴昌硕先生等友人在超山共建宋梅亭,出资修整乾元观等。只要有利于家乡的建设与发展,他都愿意出一把力。通过纪念馆的文字介绍,也可以想象得出姚虞琴先生还是开朗大度温和可亲之人。乡里人大多穷苦,经常有乡亲趁他回乡探亲向他求画以卖钱,他从不嫌弃,也不曾拒绝,愿意画一株他钟爱的兰花相赠。一桩桩一件件,他从不忘来时之路,处处流露出对亭趾的乡亲,对亭趾这片土地的无限眷恋深情。
最让人钦佩的是姚虞琴先生的气节,他是一名坚定不移的爱国者!他生活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也曾有人试图利用他在地方的影响力,要挟他出任伪职,一向温和待人的姚虞琴先生对卖国贼严厉呵斥,并且蓄须明志,表明坚决不会动摇自己的爱国立场。动荡之时,他提笔写下“闻歌忍忆家山破,登览先愁道路难”“苟全性命续诗盟,欲下愁城按酒兵”这样的诗句,抒发他对民族命运与未来的担忧。庆幸的是,在他有生之年,最终得以亲眼见到新中国的成立。他满心的欢喜,挥笔创作了《十年颂》一诗:“十年教养庆成功,报捷旌旗一色红。百折不回齐着力,无穷生计在工农。放牛归马靖干戈,屡庆丰年乐事多。共祝邦家千万岁,普天同唱太平歌。”这首诗字里行间,饱含着他对来之不易的胜利,和平生活的真诚赞美,对新中国诞生的祝福。作为一名鉴宝大师,他家中收藏了许多珍贵的字画,他爱字画如生命,但他都先后将这些字画全部捐赠给社会和国家,用以回馈养育他的祖国。1951年,他将自己珍藏的《双鹤瑞舞图》赠送给毛泽东主席。1955年,他将杭县县志稿和珍帚斋诗画稿送给浙江省图书馆。1957年又将收藏的字画送杭县文化馆。短短7年内,他将珍藏一生的所有的宝贝倾囊赠出,正是因为姚虞琴先生的慷慨无私,这么多的文化珍宝得以流传下来,我们这些后来人才有机会观赏,一睹文物的风采。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众香拱之,幽幽其芳。兰花生于空谷之中,常年与山石为伴,甘于寂寞,倾听谷中之风,迎风飘扬,却又慷慨吐露幽幽然的芬芳。参观完姚虞琴纪念馆,跨出门槛的那一刻,我由衷地赞叹,姚虞琴先生的一生,也是如兰的一生!(奚敏艳 杭州市临平区史志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