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等奖:烈士血染新中华 枫叶红于二月花 “打卡浙江红色名片”——朱枫故居

来源:宁波博物院 沈琳艳

  她是宁波女儿,日军侵华时,投身抗敌救亡洪流;

  她是慷慨的“商人”,掩护中共地下党组织开展活动,筹集活动经费;

  她是秘密交通员,将绝密情报安全传递给党组织;

  她,身中七枪,英勇就义于台北马场町刑场;

  她,就是红色女特工朱枫。

  ——致朱枫烈士

  【朱枫生平】

  朱枫(1905——1950),原名朱谌之,出身镇海名门,曾就读县立女子高小、宁波女子师范学校。1925年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37年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为抗战捐献家产。1939年受命协助筹建“台湾抗日义勇队”,后赴皖南参加新四军。1942年营救被捕的朱晓光同志。1944年10月被捕,经受住日寇残酷刑审的考验。1945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赴台湾从事地下工作,成绩卓著。1950年被捕,同年6月10日在台北英勇就义。

  一、烈士血染新中华,我是朱枫事迹的讲述者

  海天雄镇,梓荫山下,我曾一次又一次地打卡“浙江红色名片”——朱枫故居,在这里我曾以“朱枫事迹宣讲员”的身份为来自全国各地国安系统、公安系统的党员领导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宣讲朱枫事迹。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大家好!欢迎参观朱枫故居。朱枫故居又名‘憩园’,是朱枫烈士青少年时期生活的地方。走进故居,大家可以感受到这里环境优雅,古色古香,极具人文气息。‘朱枫故居’这四个字,是由国家安全部原部长贾春旺所题写的……”我很荣幸能够作为一名“朱枫事迹宣讲员”带着一批批来访者走进朱枫故居,为他们讲述在烽火烟云的年代,一位端庄、纤柔的江南富家小姐,毅然抛弃优逸的生活,加入到抗敌救亡的洪流中,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过人胆识、满腔热血的赤胆忠诚,谱写共产党人可歌可泣英雄赞歌的故事。朱枫烈士45年波澜壮阔的人生让每一位在场的观众都为之动容,为之感叹。

  “融情于景,融情于物”。作为一名“朱枫事迹宣讲员”,在讲好烈士故事的同时,认为能够引起来访者共鸣,留给来访者印象深刻的还有故居的“景”和故居的“物”。

  (一)英烈伴读得天赐,为国岁岁育新人

  2000年10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视察镇海中学后曾这样赞美道:“未来镇海名已闻,既至欣知处处春。

  英烈伴读得天赐,为国岁岁育新人。”2011年3月,朱枫烈士的侄孙朱宗圭先生来到镇海中学,向学校表达了自己想在故居为祖母立碑的个人心愿。经多方商议后决定,将许嘉璐亲笔所题的“英烈伴读”这四个字刻于碑上,并在门外立两个石狮子。这既体现了朱枫故居的重要性,也体现了学校的教育初衷。

  承学宫千年之流水,植镇中百年之根基,传崇高理念之信念,引时代红色之风潮。镇海中学以“英烈伴读”的独特方式,营造出了浓厚的红色氛围。在这种氛围的引领下,镇中学子不负时代担当,不负青春韶华,立志报效祖国。

  (二)幽幽憩园,腊梅飘香

  朱枫故居是朱枫烈士青少年时代生活的地方,在故居内有一棵腊梅树一直保存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见证了朱枫烈士青少年时代的成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朱枫举家迁回镇海避难。1936年,她重新来到憩园,在这棵腊梅树下拍照留念,这张珍贵的照片至今依然保存着,来访者们在故居的展览中就可以看到。

  (三)月是故乡明,千里寄相思

  1945年,朱枫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为了迎接新中国,朱枫奉命前往香港合众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在这个特殊的战场从事党的财经工作和秘密交通任务。

  在故居朱枫生平事迹展厅内,陈列着一只皮箱。多年前,这只皮箱在香港被找到,朱枫生前一直携带在身边,并使用过多年。当时里面还附着一封信,说明了箱子的缘由。这只皮箱外面包了一层深蓝色的布,是当时朱枫自己设计剪裁的,上面绣了一个月亮,表达了她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当时,很多话她不能说,很多情感不能表达,只能通过这枚手绣的“月亮”来倾诉她内心的思绪。

  二、枫叶红于二月花,我是朱枫故事的倾听者

  在担任“朱枫事迹”宣讲工作中,我是一名讲述者,同样也是一名倾听者。有一位亲历朱枫烈士遗骸回归故里的国安部领导给我讲述了这样一段故事:

  1950年,朱枫英勇就义后,她的遗骸一直去向不明。60年来,朱枫家属从未停止对朱枫骨灰的寻找,一张老照片带来了希望。台湾学者徐宗懋(笔名秦风)在尘封的资料堆里找出一张朱枫被杀害时的照片。2001年,朱枫的女儿朱晓枫因年迈把寻找遗骸的任务托付给了这位徐先生。但经过几年的奔波,仍然没有结果。转机出现在2010年,上海的潘蓁先生(与朱晓枫有着同样的经历,其父亲在解放前赴台,一直下落不明)在台湾辛亥革命第二殡仪馆提供的一份名册中,发现了“朱湛文”这个名字,由于字形相似,曾经看过《追寻母亲朱谌之的遗骸》长篇报道的潘先生联系上了朱枫家人。后来在台湾朱浤源教授的帮助下,那个“无主骨灰罐”最终以一种异乎寻常的方式被发现。“朱湛文”和“朱谌之”,原来只是名册上的一个误登记,却让烈士的归葬之路变得如此漫长而艰辛。

  2010年12月初,朱枫烈士的骨灰被迎回了北京,暂安放在八宝山公墓。朱枫烈士遗骸回归大陆的消息引起强烈反响,家乡人民对这位有着坚定信念的英雄肃然起敬,宁波市政府也希望烈士能够真正地“回家”。后来,镇海区重修“朱枫烈士纪念楼”,把镇海城区最大的公园建成“枫园”,并开展系列纪念活动。2011年7月12日,朱枫烈士“回家了”。那天朱枫的外孙女、外孙女婿从八宝山公墓捧出她的骨灰,下午专机抵达宁波栎社机场,朱枫女儿朱晓枫和儿子朱明接过母亲的遗像和骨灰,在家属们的护送下,来到了镇海革命烈士陵园。7月14日,在镇海革命烈士陵园举行了朱枫烈士骨灰安放仪式,这朵在外飘零六十载的枫叶,终于和家乡的土地融为一体,魂归故里。朱枫烈士用短暂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悲壮的信仰之歌。如今,朱枫烈士在九龙湖畔安息,她的精神在四明大地生根开花。

  每一次为来访者们讲述这一段事迹,都让我肃然起敬……宣讲中,来访者们在倾听我讲述故事的同时,也会跟我分享他们所知晓的照片背后的故事以及展品背后的故事,在这种“倾听与被倾听”中进一步升华了宣讲的意义。

  三、“甬”远的丰碑,我是朱枫精神的传承者

  在朱枫故居、在镇海革命烈士陵园(朱枫墓)、在枫园都曾经留下我宣讲的足迹。我是朱枫事迹讲述者、朱枫故事的倾听者,亦是朱枫精神的传承者。

  我庆幸能够担负“讲述朱枫故事,传承烈士精神”的光荣使命,让更多的来访者追寻她的足迹,回味她的生平,传扬她的精神;我很庆幸能够通过讲解,让更多的来访者在祭奠英魂的同时,全面了解烈士的生平事迹、归葬过程以及相关的珍贵史料实物,深刻感受朱枫烈士崇高的革命精神和伟大的人生品格;我很庆幸能够通过一段段文字、一张张照片、一件件物品、一处处景观,向更多的来访者展现朱枫烈士的革命精神,展现一个共产党员为祖国、为人民奋斗的光荣史诗。这是一种弘扬,更是一种传承。 

  【写在最后】

  “孤身虎穴立戎功,壮志难酬曙色中。铁骨忠魂昭日月,丹心碧血映枫红。”朱枫化身为永不褪色的红枫,用自己火热的鲜血表达了对党和祖国的赤子丹心和无限忠诚。朱枫用短暂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悲壮的信仰之歌,巾帼英雄的云水襟怀和松柏品格让人肃然起敬。革命征程波澜壮阔,烈士初心历久弥坚。让我们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携手开创新时代。(沈琳艳 宁波博物院)

  作者宣讲朱枫事迹部分照片:

编辑:毕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