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等奖:荒岛赞歌——大陈岛垦荒之行感想

来源:浙大城市学院 韩沐潼

  天道酬勤,栉风沐雨,朝乾夕惕,力耕不欺。

  65年前,467名风华正茂的浙江青年远离家乡,挥锄开荒,用青春、汗水与热血在满目疮痍的大陈岛上谱写下一部撼人心魄的创业历史,留下“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 开拓创新”的垦荒精神。65年后,我们代表浙大城市学院怀着崇敬与敬畏之心,用双眼去瞻仰垦荒丰碑,用双耳去聆听创业故事,用双手去触摸红色历史,用双脚去追寻前人足迹,在行走的思政课堂里汲取前行之力,践行知行合一。

  初闻大陈岛

  1950年代初的台海对峙中,大陈岛处于对峙的最前沿,解放军攻克一江山岛后,大陈岛失去外围屏障,国民党当局被迫实施"大陈撤退”拔根计划。国民党将岛上的军队、居民以及军用物资,庙宇神像全部撤走,同时将遗留的码头、渔船悉数破坏,留在岛上的只有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1956年1月,在党中央“组成志愿垦荒队,开发建设大陈岛”的号召下,至1960年共有467名垦荒队员上岛垦荒。而此时,他们的平均年龄都不到23岁,最小的垦荒队员只有17岁。

  这是垦荒队员在初登大陈岛时的合影,他们还都是和我们一样意气风发的青年。

  在垦荒纪念馆里看到垦荒45周年的垦荒队员都已经是耄耋之年的老人了。然而在带队老师的讲解下我们得以了解,首批垦荒队员中的最后一位老人也已经在去年永远离开了我们。斯人已逝,生者如斯,垦荒精神不老,还需要我们传承下去。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我们踏上一层层石阶,去瞻仰纪念碑。纪念碑旁有两座雕像,分别命名为“学习”和“传承”,这其中的内涵耐人寻味。它们正面都是刻画的垦荒队员,但背面从人物的手势可以看出,一位是敬礼的少先队员,意味着“学习”,一位是宣誓的共产党员,意味着“传承”。近些年来,党中央发出号召“垦荒精神不老,红船精神永存”,将垦荒精神与红船精神联系起来。红船精神家喻户晓,相比之下垦荒精神或许有些鲜为人知。然而,当我们真真正正的亲身走过前辈们一砖一瓦开荒拓出的路,亲眼望着祖国的大好河山,亲手触摸过石碑上的文字时,有种神圣的使命感涌上心头,这一刻,我们仿佛不仅仅是旁观者,对其人事物也不应仅仅停止在“了解”的层面,更萌发了一种讲述、发扬垦荒精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行走的思政课堂的意义应该也在于此吧。

  纪念碑的背面上镌刻着大陈岛精神的前两句“艰苦创业,奋发图强”。一旁还写着入团誓词和入党誓词。围绕纪念碑的石墙上还雕刻着当年垦荒队员垦荒的真实场景,而其中每一个人物都是根据真实人物所雕刻的。

  在带队老师的讲解下,我们还了解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垦荒故事。仔细观察,远处用于发电的风车有一座是只剩下了一只扇叶,这是在台风来临之时被吹落的,其残核还在不远处的路边放置着。如此沉重坚硬的设施面对自然灾害都如此,人何以哉!据说当年垦荒队员上岛要克服各种因素,刚登岛时满目疮痍,距海又近,自然免不了狂风暴雨。风力大时,没有汽车甚至坚固的建筑物得以依靠,垦荒队员只能手牵手在地上爬行——爬到养殖场,爬到农田,去保护家禽,保护庄稼保护国家财产。

  在纪念碑的不远处,有一座矮小的无字碑与它遥遥相望,颇耐人寻味。据说这块无字碑是当年垦荒队员上岛时所立的,如今时过境迁,两座纪念碑相比有变亦有不变。变的是其规模,更大、更高、更磅礴,正如中国一般,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国泰民安。而不变的是艰苦创业,奋发图强的垦荒精神,以及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投入祖国建设的初心与使命。

  带队老师也给我们讲述了许多垦荒队员的故事,如让垦荒精神成为传家宝的张其元夫妇,孤岛上的牧羊倌张寿春,舍身救人的海岛赤子陈显坤以及苦中作乐,编写《大陈组歌》的金可,还有新时代的垦荒者如“黑蛋医生”项文斌、“大海的女儿”翁丽芬以及众多东方明珠的守护者等等。他们将青春热血挥洒在这边陲荒无人烟的小岛,他们的血与泪挥洒在大陈岛的土地上,开出最绚丽的花,他们的精神将化作明灯,指引着未来一代代开拓者前进的方向。

  行远自迩,笃行不怠

  在开始的访谈会上,前辈和我们聊当年的垦荒时曾感叹,尽管在过去的年代生活条件不好,又整日风吹日晒,但当时的青年每个看上去都神采奕奕,仿佛有用不完的力气。反观当下青年,大多衣食无忧,却身体素质明显下降,没有昔日的光彩与精气神。在反思叹惋之际,一个信念已在我心中根深蒂固:在任何时代,取得成就都需要付出努力和奋斗。同时也十分感激有这样一个机会,能够切身体会大陈岛“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垦荒精神,这为我在心中树立了一座丰碑,激励着我向前迈进。

  座谈会上,金老为我们讲述他年轻时想到“我为共产主义做过什么呢?”,随后,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上岛垦荒的征程。

  如今,站在垦荒纪念碑旁,面朝这片用一代代垦荒队员的青春热血建设的祖国河山,海风吹拂,惊涛拍岸,内心油然而生万丈豪情,又夹杂着一丝悲凉。我也扪心自问,我又能为祖国的发展、人民幸福做什么?

  西风碧树已凋于昨夜,高楼独上,我终于在望尽天涯路后感知到中国之梦的呼唤。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一名医学生,在传承发扬垦荒精神之外,还应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明德弘医,崇学求真,心系家国,成为一名有本领、有作为、有担当的有为青年,为守护人民生命健康不懈奋斗。我相信,在千百度的追寻之后,当我们蓦然回首,那属于新时代的中国梦想,定会在灯火阑珊处向我们闪耀,光华流转,触手生温。

  蔓蔓日茂,芝成灵华。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岛上的一切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唯有当年垦荒队员艰苦卓绝的垦荒精神、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人民谋的初心使命将永续传承,万古流芳。(韩沐潼 浙大城市学院)

编辑:毕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