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等奖:壶山头亭遗址

来源:武义县委党史研究室 古宗耀

  历史能使我们产生记忆、敬畏、谦卑和宽容。

  (一)遗址成谜

  中共武义临时县委建立在全国最早那时刻。

  1927年6月,浙江省委建立。同在6月建立的县委仅有湖州县委、武义临时县委、绍兴县委三个地方组织。武义,这一方革命的热土,能紧随省委同一个月建立县委,建立在全国最早的时刻,当为后世之人崇敬与仰望!

  武义临时县委的成立地即为壶山头亭。

  壶山头亭,在壶山应该是确定的,但它的具体位置,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2019年曾用一个多月的时间,为了考证它的位置,借阅清朝武义县志,翻看何德润《武川备考》,问遍能问的武义方志专家。有的说,头亭头亭可能是山脚走去的第一个亭,有的说是壶山半山腰那个亭,还有的说是壶山顶对面看过去那个山头曾经也有一个亭。其间还问到一位九十多岁德高望重的老先生,电话中很是热心,但也只知道山顶有个亭叫壶山亭,小时候在壶山寺读书课间跑出来看到过,但是不是“头亭”,也不能确定,后来不久就过世了。寻找“壶山头亭”事情就这样搁置了下来。

  (二)秀美壶山

  壶山,古名湖山,是武义县城主山。明嘉靖《武义县志》记载“湖山,在县西二里,山有潭水,故名。岁旱,乡人视山为候,凌晨有云气,则湖山裹帽,是日必雨。”康熙《武义县志》记载“壶山,山上有潭水,其状如壶,故名。”何德润在《武川备考》记述“壶山潭,二里。按:潭有二,一在山上,志所谓状如壶者;一在山下,志所谓引长安堰水者。”

  老版《武义县志》还记载了清朝倪成萱《武阳十景》五律诗。武阳十景始自何时已难考,两两成对,仄起平收,工整严谨,文采斐然:壶山春霁对熟水秋澄、南湖烟月对北岭松云、九峰连翠对八素栖霞、阳岩五色对灵洞双奇、宝泉漱玉对金柱垂帘。查西湖十景也没有这样工整成对,可见武阳十景起名者用心良苦,造诣高超。

  观倪十景诗,似有特别高妙之处,又有些许眼熟,择几句查百度,确定全是诗圣杜甫诗作,为“集杜诗”,集的好也是一种水平。往后县志若再印此文,当特别注明。

  再如“北岭松云”,唐李白《赠孟浩然》有诗:“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松云两字有出处,景名如此也显更有内涵。

  (三)古亭追忆

  锦绣万花谷,乾坤一草亭。

  史书记载,壶山亭旧名曰凌云亭,始建于何时难考,至少在明代已有多处记载。明万历年间知县张国裳楹联曰:“锦绣万花谷,乾坤一草亭。”想见当年春来壶山,万花开遍,漫山遍野。岁月不居,今日已不复从前,植被也是会随年代变化而变化。经查《锦绣万花谷》为南宋大型类书,共一百二十卷,天文地理,诗文官职,无所不包,名字来源于《新唐书.杨贵妃传》:每十日,帝幸华清宫,五色车骑皆从,家别为队,队一色,俄五家队合,灿若万花,川谷成锦绣。”善本收录一些诗词,否则今人就看不到了,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下联“乾坤一草亭”,出自杜甫诗《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五首》。

  福建晋江人张国裳,在武义六年任上,捐捧募建“天阶景壁楼”于北岭旧址,“天阶”为星座名,寓吉星拱照,祈生福纳祥。又题香山塔名“发宝象龙”,塔门题“汉陌丹梯”,并留下诗文多篇。当时武义“风气渐开,人文欲启,士挟有凌云干霄之气,兀然擎天”。

  在此之前,曾有知县陈大烈率僚属登山祈雨。“甫及旋车,灵澍随应”,乃修圯建亭,名“灵雨亭”,故壶山亭也可能曾以此名。

  壶山亭累圯累建,清朝乾隆、咸丰、同治、光绪年间几次重建。嘉庆年间于壶山建中亭,名“起秀亭”。另县城北建有“课耕亭”,课为督促之意。玉泉之上修有“玉泉亭”。

  (四)傲立山巅

  2021年,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浙武红军北路指挥李文廷的孙子,为了补办爷爷的烈士证找到本室,手持建国初期烈士登记表格,除一个“廷”字写为“定”处,其他都准确无误。李文廷曾于1930年9月25日带领130多名战士袭击金华雅畈警察所,共缴获9支枪,120余发子弹及军衣等一批军用品。在问清事由并联系相关部门后,临离开时,问了他是哪个村人现在住哪里,说现住南丰村,一想南丰不就是壶山脚下吗,请他回去后帮忙打听有没有人听说过壶山头亭,当时没抱多少希望,只是临时一说。没想到对方是个有心人,隔了二天电话回来说他父亲小时候十来岁在壶山小学读书时,老师带大家去过壶山顶。在电话里老爷子记忆好口齿清,说壶山头亭就在壶山顶上。武义话说壶山的“壶”,一般是第三声,但他说“壶山头亭”都是平声过去的,很顺溜,说山脚的“壶山寺”也这样,二个平声后“寺”字才是第四声。就这样约了时间到山顶找遗址。

  改天来到山顶,虽然山顶修房做路变化很大,96岁的李金祥老爷子身体硬朗,下得车子自己径直往电信楼后面北边走,在快要下山的地方站住不动了,但大家怎么也看不到旁边有亭子遗址的样子。只得往回走,在电视台前面空地坐下歇息的时候,电视台门卫热心,说里面看到过几块砖头,待找到带回二块,文保所专家一看就说是宋代金条铺地砖,这就很像是遗址所在了,只待专家上山挖地考证后再行公布确认。这一次差点误入歧途。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当年没有上去考古挖掘。期间也向电信公司了解当年修楼有没有亭子和那潭水的记载,无果。

  2022年4月2日星期六,清明调休上班,和文保所考古人员一起去山顶电视台里面挖掘考证。上山途中想起去年联系过的电视台老台长,电话中知他去年生病住院一段时间,所以当时没接电话。问起壶山亭,说电信楼后面航空标志塔好像有亭子遗址,他在位时修建山顶转播台,曾经省下造围墙的资金,修了亭子就是现在的“瞻日亭”。一行人从电信楼后面小路找到山顶,在那山椒样尖小的山顶上,果然有砖块垒着,中间是地理高程标志,但砖块也有可能是另外地方运过来切在这个地方,还是有疑惑不能断定。那个山顶就是那天李金祥站立的上面一点点地方。

  隔了几天,接上老李再上壶山顶,终于得到亲历者的确认。

  李金祥老爷子第一次上壶山顶时回忆,说那时亭子砖墙还在,十几个平方大小的样子,屋顶已经没有了,亭子几米远的旁边是一方小水潭,二三米大小,水很清,用手捧起来可以喝。他说:“亭子是朝履坦金华的,很开阔。”这一句话非常有用!

  后来还在亭子周边杂木荆棘丛中找到了许多碎瓦片和亭顶砖构件,砖头可能运过来,碎瓦片是不会运过来堆那里的,亭子遗址便得到确认。

  站在上街古城远望壶山山顶,真感觉亭子所在位置比电视台这边要高一些,是壶山最高点。查城投公司的精密地形图,电视台空地的海波276.32米,壶山亭遗址处海拔是281.30米。

  (五)后记

  峰本无奇,山椒水碧。巅有亭迹,自明代始。发宝象龙,天阶景壁,壶山头亭,一脉相承。壶山春霁观八婺,北岭松云揽秋澄。人因地杰,地由人名。依此释例,百代不易。县委旧址,六杰胜地。值此盛世,当不朽矣。(古宗耀 武义县委党史研究室)

编辑:毕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