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等奖:矢志不渝的“追星”人——记“中国民间航天教育第一人”姚爱英

来源:平湖市钟溪实验学校 殷建中

  在中国航天科普馆的视频里播放着这样一个画面:

  2021年12月9日,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迎来首次太空授课。一位温和慈祥的老人带领一群孩子,守候在屏幕前,专注地观看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宇航员介绍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科学实验、讲解科学原理,实时互动交流。

  这是“天宫课堂”直播的收看分会场——平湖市独山港镇的中国航天科普馆。中国航天科普馆作为浙江省唯一一个地方馆参与太空授课活动。

  这位慈祥的老人叫姚爱英,原平湖市黄姑中学教师。她还有一个响亮的称号:“中国民间航天教育第一人”。

  30年前,她倡导的暖心举动,使平湖与远在北京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牵手。航天英雄和院士、专家走进平湖校园,开展科普活动,平湖优秀学生去航天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夏令营活动。

  她,30年如一日,带着学生们“不追歌星追科星”,厚植航天文化,在青少年心中播下追逐航天梦想的种子。

  她持之以恒,孜孜不倦地播撒科学种子,弘扬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红船精神”,深深感动了中国航天人,促成了“国字号”综合性航天科普馆——中国航天科普馆坐落平湖。

  为什么这么多的航天好事选择平湖?我们来听听她与中国航天人30年不解之缘的故事。

  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质量技术部原质量总师张国友家中,有一张“平湖市红领巾事业功臣”荣誉证书被放在最显眼的位置。相比于此前获得的众多荣誉,这是让张国友觉得最自豪荣幸的一份。

  从北京到浙江平湖,从航天人到乡村学生,他们的缘分从一封信开始。

  1992年3月22日,电视台对中国发射澳星-B1进行全程直播,关键时刻却遭遇失利,一时间,航天人们遭受了巨大舆论压力。

  这一幕让远在浙江的姚爱英揪心不已,“航天人太不容易了,我要让他们知道,孩子们关心着他们。”姚爱英说道,她立马组织学生筹集资金并向航天人写信安慰。

  “孩子们都很积极,你出一分我出一角,我记得最多的一个人拿出了五毛钱。”姚爱英回忆道,最终全校336名学生筹出了181元2毛,由姚爱英以“买水果慰问”的名义寄往了北京。信中这样写道:

  “敬爱的科学家爷爷奶奶,当今社会‘科星’最亮……”

  “因为有了你们,中华民族才屹立于世界东方!”

  很快,姚爱英就收到了来自北京的回信,科学家们在信中对姚爱英和学生的行为表示了感激,鼓励学生要热爱祖国,励志报国,适当的时候邀请师生们去航天院参观。

  彼时“读书无用论”的说法甚嚣尘上,不少学生不进课堂,整日忙于“追歌星”“追影星”。

  在与航天人的书信来往和交流中,他们的奋斗故事让姚爱英萌生了一个想法——向孩子们科普航天知识,以航天人为榜样,培养“为国家为民族做贡献”的价值观。

  就此,姚爱英老师在学校率先提出了口号“不追‘歌星’追‘科星’”,并向学生们科普航天知识和航天人的故事。

  1994年,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党委真的向姚爱英和学生们发来了邀请函,诚邀他们一行去往北京参观学习。

  从此,姚爱英和中国航天人开展了长达30年的“友谊之路”。

  姚爱英原本以为,第一次去北京不过是一场普通的“礼尚往来”之行,没想到航天院将行程排得“满满当当”,等待她的是一位又一位“国之栋梁”的热情接待。

  当时有一位航天人特意从西昌赶到北京,见到姚爱英的第一面就激动地上前握住她的手说道,“谢谢你,姚老师,没想到远在浙江还有您这样的老师和学生,关心我们航天事业,关心我们航天工作者,我感到太欣慰了。”

  姚爱英告诉记者,自己在北京有两件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件是航天人虽然条件艰苦但自强不息。第二件是自己的事迹得到了专家们的肯定。

  “当时我做了一个关于教育的发言,谢光选院士听了以后非常激动。他对我说了一句话,‘姚老师,科技需要人才,人才需要你们教育工作者来培养,我们是一家人。’”

  对此,姚爱英与航天人达成了合作,专家们有空就会到黄姑中学做科普培训,姚爱英也可以带更多的学生去北京参观学习。至此,姚爱英走上了航天科普教育的路。她一方面自学航天知识,一方面如火如荼地在学校开展航天科普工作,将3月22日定为学校“学‘科星’日”,并编纂了有关航天人的教材:《铸造神剑的人》、《科星最亮——“两弹一星”元勋故事》。

  在姚爱英的带领下,学校形成了浓浓的学“科星”氛围。航天科学家们也行“君子之诺”,一有空就来到当地开展科普讲座。

  30年里,20余位航天院士、专家走进平湖校园,开展了30次“大手拉小手”科普活动。与此同时,平湖的孩子们也在积极“走出去”,前后有28批次优秀学生去北京等地的航天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夏令营活动。

  姚爱英成立了首个航天精神科普工作室——“姚爱英星星火炬工作室”,举办了科普讲座350多场,并走出平湖,在嘉兴、温州、金华等地牵头建起11个航天科普特色教育基地。

  她指导的学生们创作的太空画多次获得大奖并入选展示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场馆。在“向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写信活动”中,姚爱英的学生获得第一名,其信件被俄罗斯联盟号飞船带上太空环绕地球一周后收藏在俄罗斯的博物馆。

  如今,退休在家的姚爱英仍时刻关注着中国航天事业。只要有空,姚爱英就会走进课堂,为孩子们上一堂航天知识科普课,讲讲“两弹一星”。

  在平湖发展航天特色产业时,姚爱英义不容辞当好联络大使,参与筹建以“航天文化”为特色的航天科普主题公园,集航天种子种植试验区、航天农产品展销厅、航天科普展示馆、儿童科普特色游乐区、青少年拓展训练和露营基地等特色区域于一体,积极开发“从红船到飞船”的红色研学线路,打响“航天小镇”的文化品牌。

  2021年5月,姚爱英参与筹备的“两弹一星”元勋丰碑馆暨航天科普馆对外开放。这是平湖市与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合作共建,与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联合布展,是全国首个综合性航天科普类展馆。这是与航天专家多年来增进交流、加强往来的升华和结晶。

  “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我们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延续了千年。从“不追歌星追科星”口号开始,到‘天宫课堂’连线,从181元到150亿产业,这平湖的张航天科普“金名片”,姚爱英功不可没。

  “人生有梦,工作、生活就动力无穷;学校有梦,教育、教学就生机盎然;国家有梦,民族就能振兴,国家就能繁荣昌盛。”姚爱英在日记本上这样写道。(殷建中 平湖市钟溪实验学校

编辑:毕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