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奖:柔软的石头

来源:宁波市文化馆 胡睿娟

  “柔软的石头”

  会是什么样的存在呢?

  孩子在我身旁,滴溜着圆圆的眼睛,仰头看我,眼里充满了大大的问号“石头哪有柔软的?”

  是啊,石头哪有柔软的,柔软的石头还会磕痛我们吗?

  “有”。

  一、老宅

  那天,我领着孩子,走在宁波市宁海县跃龙街道西大街上,阳光明媚得刺眼,仿佛要穿透人体似的。前面不远处,一条叫“柔石”的小路蜿蜒缱绻,小路的尽头,有一处古朴的老宅。老宅是旧式木结构的三合院,进门处黑白色的风雨瓦檐下,用黑底金字的牌匾镌刻着“柔石故居”四个大字。

  柔石,你或许没有听过这个名字,但一定读过鲁迅的《为了忘却的记念》,那是语文课本里的一章;或许你不知道柔石的生平事迹,但也许读过他的文学著作,散文《诅咒》、小说《为奴隶的母亲》、《旧时代之死》、《二月》都是暗藏在旧社会里的柔石的眼睛。

  柔石,原名赵平复,化名赵少雄,是宁波市宁海县人,出生于1902年。孩童时期的柔石酷爱读书,16岁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随后又参加了由著名作家叶圣陶、朱自清等组织的“晨光文学社”,深受新文学的感染,开始了他短暂而辉煌的人生。

  1928年,26岁的柔石来到上海,投身革命文学运动,他是《语丝》编辑,也与鲁迅同办“朝花社”,文学是柔石的精神支柱,也是柔石救国的武器。

  1930年初,自由运动大同盟筹建,28岁的柔石是发起人之一,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是执行委员、编辑部主任,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以左联代表资格参加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柔石在这里找到了组织,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找到了人生奋斗的方向,也找到了心灵的归属。

  1931年1月,柔石在上海被捕,同年2月7日,年仅30岁的柔石与殷夫、欧阳立安等23位同志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鲜血流了一地,浸润了土地,也浸润了柔石绚烂的文学生涯。

  二、呐喊

  老宅院里安静得发慌,只剩几颗老树的枝叶,在阳光下的风中簌簌摇摆。我牵着孩子的小手踱步在青石板路上,鞋底与石阶发出“嗒嗒”的撞击声,嗒嗒……嗒嗒……在又一次的“嗒嗒”声中,瞬间时间的齿轮飞速倒退,跟随着时光的回响,我仿佛回到了柔石生活的那个年代,那个氤氲着雾雨的年代。

  冰冷,潮湿,阴暗。冷漠旧时代里吃人不吐骨头的黑色,和着进步青年头顶鲜红的血液,正在氧气的作用下发酵。我看到了柔石心中的苦楚。他恨!他恨自己没有办法叫醒沉睡千年,在封建观念深重的旧社会里几近麻木的人民。他恨!他恨自己没有武器,去保卫自己已然千疮百孔的家园。他恨!他恨自己没有能力,去守护深爱着他以及他深爱的亲人。

  于是,他一改名字,化身柔石,拿起了手中正义的笔。他目光深邃,眼神坚定;他一言不发,咬紧嘴唇,在纸上写下了一行又一行,时代的呐喊……

  三、创作

  在旧社会里,浙江东部一带流行“典妻”习俗,典妻是把有血有肉的人当作无知无觉的物予以典当,为别人家生儿育女承续香火的社会陋习。柔石的笔尖轻轻落在纸上,用浓重的情感写下了以“典妻”为线索的小说《为奴隶的母亲》。“母亲”叫春宝娘,她是一位善良、老实、本分的妇女,却嫁给了一个不学无术且病重的赌鬼丈夫,赌鬼丈夫因为缺钱,以一百元的价格,将她典给了隔壁村一个五十多岁的老秀才,春宝娘被迫与亲生儿子春宝分离,去为秀才生子承续香火。然而,在秀才家的三年中,春宝娘既要承担为秀才生育儿子重责,又要承担仆人的体力重活,还要忍受秀才正妻恶毒的诅咒和无情的发泄,就连春宝病重时也不允许回家看望……春宝娘终于怀孕并为秀才生下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因为她思念儿子春宝,便自称儿子为“秋宝”。当秋宝两岁时,春宝娘终于完成了她作为生育奴隶的任务,被秀才一家赶回从前的夫家。她撕肝裂肺地离开了秋宝,渴望看到离别了三年的春宝,可回到原本丈夫的家时,“衣衫槛褛、头发蓬乱、身子和三年前一样短小”的春宝已经不认得她了。看着春宝,秋宝又牵扯着她的心,而丈夫对她则更加冷漠。完成典当合同的春宝娘,在肮脏而又一贫如洗的家中,继续过着她身为奴隶和母亲的人生。

  柔石用“典妻”揭示了封建制度下,劳动人民不仅身体上、经济上受到剥削与压榨,同时还要承受超乎想象的精神虐待,连人世间最普通、最神圣的母爱,也受到无情的践踏。《为奴隶的母亲》一次次印成册,飞进了千家万户,撼动了一位又一位的普通百姓,敲醒了愚昧的人民,也让世界看到中国亟需改变的落后体制。

  四、赴死

  国人病了,国人的心病了。如同好友兼师长的鲁迅一样,弃医从文只为医治国人的心灵。在柔石厚重的眼镜下,我看到他眼中闪过一丝光芒。他继续紧握住手中的笔,取材于现实,埋头于案台,《三姐妹》、《旧时代之死》、《二月》等小说先后出版,此外他还翻译苏联及北欧文学。

  1931年1月17日下午,柔石去东方饭店参加党的会议,因叛徒告密,与会的35人全部被捕,关押在龙华监狱。柔石在狱中坚贞不屈,2月7日晚上被秘密枪杀于龙华,一起牺牲的还有世称“左联五烈士”的5名“左联”成员。那年,柔石年仅三十岁,但是他所创作和译作,竟然达到了118万字,另外还有22万字未发的手稿。他的许多作品,先后被译成日、英、法、俄等文,在世界各地出版。小说《为奴隶的母亲》深受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赞赏。

  柔石和“左联五烈士”的牺牲,就像压在挚友鲁迅心口打不开的枷锁,他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曾写道:“前年的今日,我避在客栈里,他们却是走向刑场了;去年的今日,我在炮声中逃在英租界,他们则早已埋在不知那里的地下了;今年的今日,我才坐在旧寓里,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我又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是的,将来总会有人记得他们。

  五、睁眼看看

  风飒飒的吹,知了聒噪了几声,几片树叶旋转着身体缓缓飘落,像是革命文人的不甘,又像是激烈抗争过后的心灵,终于归于宁静。

  “噢!原来,柔软的石头,是藏在字里行间的呐喊,是来自心灵里最深切的呼唤。”孩子在我的身旁喃喃。我抚摸着他的头发“是啊,长夜终将过去”。

  长夜终将过去,但先辈身上的泥土早已厚重。我多么想让你们睁眼看看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是有多么的美妙,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国泰民安;我多么想让你们睁眼看看这个世界,男人们爱妻护家,女人们独立自由,孩子们博闻强识;我多么想让你们睁眼看看这个世界,这里的天很蓝,这里的水很绿,这里物资充足,这里人民幸福!这里,所至之处,皆有光照亮,你们睁眼看看吧……看看……

  一百年前,他们执着于理想,纯粹于当下;

  一百年后,黎明之光普照大地,人民安居乐业;

  然而,作为当代的中华儿女们啊,为了祖国长久的和平,为了我们的美丽家园,为了子孙后代更好的明天。请别停下,别停下你们那执着的理想,别弯下你们那纯粹的脊梁!(胡睿娟 宁波市文化馆)

编辑:毕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