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跟着档案去研学 >  档案研学案例展播

【全省档案研学案例展播】杭州上城:历史的足迹、未来的担当——打造“多元融合”档案文化育人模式

来源:杭州市上城区档案馆

  在岁月的浩瀚长河中,杭州市上城区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重要的历史记忆。这里是吴越王筑子城之处、南宋皇城所在地,更是浙江省第一个党小组和新中国第一个居民委员会的诞生摇篮,宋韵文化、红色文化、钱塘江文化在此交相辉映。上城区档案馆依托全省“红领巾走进档案馆”主题研学活动,培育“兰台尚诚”品牌,携手团区委与区少工委,充分挖掘自身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精心打造“多元融合”的档案文化育人模式。通过构建展览讲解、多媒体互动、手工创作体验等多元平台,让档案文化在新时代重焕生机,引领着人们回溯历史、启迪未来。

杭州市丁信中学假日小分队组团参与活动

研学指南

  “红领巾讲解员”:红色文化的青春传承者

  上城区档案馆作为全国少工委“红领巾讲解员”指定的杭州地区场馆,通过阵地建设与课程创新的双轮驱动,构建起立体化的红色育人体系。该馆不仅精心打造“兰台尚诚”档案事业发展固定展、“书信家国 尺牍情深——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长三角档案联展”等特色展陈,更将展览资源转化为生动的教育场景。在持续开展的“走进档案馆 争当红领巾讲解员”暑期实践项目中,少先队员们通过“红领巾爱学习”“沿着习爷爷的足迹 看‘窗口’新变化”等主题活动,逐步实现从旁观者到传播者的角色转变。从区域建章立制的演进历程到红色场馆的沧桑巨变,从泛黄档案背后的城市记忆到革命先烈的手稿书信,孩子们用童声构建起跨越时空的对话,先辈们崇高精神的种子伴随着墨香悄然生根,滋润孩子们的心田,使“认知-践行-追寻”的育人目标在具象化的历史情境中自然达成。

少先队员朗读革命先烈书信

  “红领巾识档案”:数智时代的互动探索之旅

  走进上城区档案馆,仿佛步入一个历史与现代交织的奇妙空间。虚拟展厅的创建与多媒体互动场景的设置,让“最杭州 新上城”的发展成就鲜活地呈现在少先队员眼前;特色鲜明的“杭州方言”档案,不再是晦涩难懂的文字记录,而是通过可视、可听、可学的沉浸式体验形式,让聆听者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家乡的发展巨变。

少先队员聆听方言语音档案

  为进一步丰富“红领巾识档案”活动的内涵,满足新时代青少年对知识探索的多元需求,上城区档案馆积极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邀请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研学,为少先队员们带来更多元化的知识讲解与互动交流。同时,融合了地方文化、民俗风情、科技发展等多元知识的AI机器人“小上”,更是成为了孩子们探索档案馆的得力伙伴。在“小上”的引领下,少先队员们畅游档案馆,不仅能获取丰富的知识,还能与其展开趣味互动,共同参与档案知识有奖竞答、《档案法》打卡集章等系列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了解档案背后的故事,感受档案文化的独特魅力。

大学生志愿者互动教学

  “红领巾话方言”:地方文化的创意传承行动

  杭州方言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标识,承载着独特的历史记忆与地域风情。上城区在全省率先开展方言建档工作,精心制定杭州方言语音入库标准,全面收集常用词汇、句子、短文、民间故事及文献书籍等资料,构建起完备的杭州方言档案库,为方言传承筑牢根基。

  为在方言中体验历史文化,上城区档案馆推出“红领巾话方言创作小小文创”活动,充分利用馆藏方言档案素材,邀请专业老师讲解宋韵文化与设计理念,激发少先队员的创作灵感。孩子们从方言印章档案中汲取元素,精心设计兼具“档案味”与“方言味”的篆刻图案,并制作成实用的杯垫。这一过程中,少先队员将杭州话元素巧妙融入艺术创作,在历史、艺术与社会科学的融合学习中,深化了对地方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少先队员档案文创设计图案汇总

  截至2024年底,上城区档案馆的系列研学活动吸引了 1200余人次参与,活动影响力不断扩大,多次受到浙江在线、潮新闻、《浙江档案》等媒体的关注与报道,成为区域文化建设的亮丽名片。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