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作为全省唯一所有县(市、区)都是革命老根据地县的设区市,创造了“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奇迹,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全市星罗棋布的红色革命遗址和众多的红色档案,记录着浙西南革命的历程。近年来,丽水市档案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发挥红色档案的宣传教育功能,通过馆校合作方式,探索和开展“档案+思政课”,让红色档案成为青少年学生“大思政课”的生动教材。
加大档案征集,丰富思政教育资源
丽水市档案馆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把蕴含党的初心使命的红色档案保管好、利用好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组建工作专班,通过拓展收集范围、加大接收力度、主动上门服务等方式,成功归集侵华日军细菌战受害者档案、浙西南革命精神论坛、技能型乡镇政府建设等档案资料5163件。开展“浙西南革命精神”口述档案建档工作,以“影像+音频+文字”形式留存记忆,采集朱宗鹤、陈秉良等17人的口述档案,合力寻回挺进师斋郎战斗红军老战士完整采访视频。将一批珍贵红色档案收集进馆,为思政课提供更多生动多元的教材。
在革命老区松阳安岱后村采集口述历史
办好档案展览,邀请青少年走进档案馆
近年,持续举办了“峥嵘百年——中国共产党在丽水的发展历程暨红色档案展”“浙西南红色家书”“‘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主题档案文献展”“凌云志:档案里的丽水出行跃迁”等红色主题展览,同步推出网上展厅,主动邀请大中小学生参观展览,选送红色档案展览进校园,通过观展有奖征文等方式,做好线上、线下宣传,提升展览覆盖面和影响力,积极发挥红色档案的宣传教育功能。两年来,共接待学校师生3000多人次到馆参观。2023年举办的“凌云志”展览,收到师生观展征文267篇。师生们通过走进档案馆,体验查阅档案流程,聆听红色档案、照片档案、实物档案背后的故事,了解丽水人民在革命战争与社会义建设时期的峥嵘岁月和伟大成就,增强了对档案、对家乡的了解,激发了青少年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开展“红领巾走进档案馆”主题实践活动
馆校合作,搭建学校思政课平台
主动与大中小学校建立合作,探索学校“大思政课”新模式,以学校为载体,开展“档案+思政课”,推进红色档案赋能青少年教育,让红色档案成为学校思政教育生动教材。在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建立“浙西南红色档案”展厅,创建省内首个高校“档案文化宣教基地”;在丽水学院开展“档案文化进校园”活动,送红色档案展进校园;向全市各大中小学校赠送红色档案编研图书近千册,与丽水市青少年宫共建红领巾学院实践基地;与莲都区外国语学校签订共建协议,9名档案馆工作人员聘为校外辅导员,常态化开展“红领巾走进档案馆”活动。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将“凌云志”展览列入思政课内容,2000多名学生接受丽水红色革命教育,感受浙西南革命精神。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建立“浙西南红色档案”展厅
组建8090宣讲团,当好红色宣讲员
发挥红色档案存史鉴今资政育人重要作用,通过自力更生,内部挖潜,汇聚全馆力量,全力以赴,办好红色档案展览,从策展谋篇、展品征集,到展陈文字编纂、解说词起草均由馆内干部担任,“8090”年轻干部担任现场讲解,为前来参观的青少年学生讲述红色档案背后的故事,使观众能更深刻理解红色档案背后的历史。2023年有1人获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践行工作成绩突出个人称号。
向青少年学生讲述红色档案背后的故事
同时,加强史料研究,加深对档案了解,讲好红色档案故事。先后编辑出版《丽水抗战遗址》《烽火英雄》《红色印记》《挺进师与丽水》《浙江铁工厂抗战档案汇编》《峥嵘壮歌》等红色主题图书,通过学习强国平台、《丽水日报》文史版、丽水发布公众号等媒体,发表红色档案研究文章20余篇,拍摄专题视频《档案:浙西南红色记忆》等。
丽水市档案馆近年编辑出版的部分红色主题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