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场景创新类

绍兴:垃圾分类无人化2.0运营解决方案

来源:浙江在线

  一、前言

  自2016年灵芝街道试行生活垃圾分类以来,街道严格遵循省、市、区“三化”原则(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以融创臻越院西区为核心试点,打造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场景创新模式。该小区共规划高层住宅9幢,目前已交付5幢、覆盖420户居民,常住居民240余户,日均产生易腐垃圾约100公斤、其他垃圾约200公斤。作为场景创新类试点,臻越院深度融合苏州纳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垃圾分类无人化2.0运营解决方案”,通过“智能设备+互动宣教+闭环管理”的组合模式,在场景适配性、系统性、可复制性及管理机制、社会参与、成本效益等维度形成特色体系,为同类小区提供可借鉴的垃圾分类创新路径。

  二、场景适配性:贴合小区实际需求,精准匹配居民行为

  融创臻越院的垃圾分类场景设计以“小区现状+居民需求”为核心,避免“一刀切”,实现设备、功能与场景的深度适配。

  适配“交付初期+装修需求”的垃圾暂存设计

  小区刚交付不久,约30%居民处于装修阶段,大件垃圾、园林垃圾、装修垃圾产生量较大。针对此需求,小区单独设置“大件+园林+装修垃圾暂存点”,实现三类垃圾单独投放、分类收运,既解决居民装修期垃圾投放难题,又避免与日常生活垃圾混放造成的二次污染。

  适配“全年龄段居民”的互动宣教场景

  结合小区家庭住户占比高(约70%)、老年居民日常活动频繁的特点,打造分层化互动场景:

  亲子互动场景:在暂存点外设置“嘻嘻哈哈跳房子”“新时尚飞行棋”游戏区,将垃圾分类知识(如“易腐垃圾投绿色桶”“有害垃圾投红色桶”)融入游戏规则,家长与孩子在娱乐中掌握分类知识,实现“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

  日常通勤场景:在居民高频走动的沿河景观带打造“垃圾分类彩虹跑道”,搭配指引牌标注四分类标准,居民散步、晨跑时可潜移默化接收分类信息;

  休闲停留场景:在小区步道设置“垃圾分类翻翻乐”,每一面卡片标注1类垃圾的具体类别(如“可回收物包含塑料瓶、纸张”),支持“连连看”互动,满足居民休闲时的碎片化学习需求。

  适配“24小时投放”的智能设备布局

  针对传统“定时定点”模式无法满足上班族、夜归族投放需求的问题,小区配置2个“AI无人智能投放点位”,搭载“小纳机器人”来实现:

  全天候督导:小纳机器人支持人脸识别、IC刷卡、QR扫码三种身份识别方式,居民随时投放均可触发智能投口开启;

  无接触破袋:易腐垃圾投口配备“自动破袋与分拣装置”,通过气动技术实现垃圾袋自动提拉、破袋,包装袋自动分拣至其他垃圾桶,解决居民“破袋沾手”的抵触心理;

  环境适配:智能垃圾房内置除臭设备、通风系统、灭蚊灯,且采用封闭式设计,即使在夏季高温、梅雨季等特殊天气,也能避免异味漫溢,适配小区居住环境要求。

  三、场景系统性:构建“投-督-收-管-教”全流程闭环

  臻越院以“全链条覆盖、各环节联动”为目标,构建从垃圾投放到最终处置的系统性体系,避免“重投放、轻管理”的碎片化问题。

  投放端:智能设备实现“精准计量+行为追溯”

  AI智能投放点位配备“分类质量监测模块”,居民投放后,设备自动完成:

  质量判别:顶部摄像头通过AI算法识别分类准确性(如是否混投),若存在违规,小纳机器人实时语音提醒(如“您投放的易腐垃圾中混入塑料瓶,请分拣后重新投放”),并同步记录至后台;

  满溢预警:每个垃圾桶安装满溢传感器,当垃圾达到桶容量80%时,系统自动推送预警信息至督导员,提醒更换空桶,避免垃圾外溢。

  督导端:“AI+人工”实现“无人值守+问题闭环”

  采用“小纳机器人(AI督导)+云督导员(人工补位)”的双层督导模式:

  AI督导:小纳机器人24小时监测投放行为,识别“落地包”“混投”等违规行为,自动生成工单;

  人工补位:按照“7-10个点位配置1名云督导员”的标准,云督导员通过移动端接收工单后,30分钟内到达现场处理(如捡拾落地包、二次分拣混投垃圾),处理完成后拍照上传工单系统,形成“发现-派单-处置-反馈”的闭环。

  收运端:“集置+洗桶”减少环境影响

  小区设置“垃圾集置点+洗桶区”,实现收运环节的系统化管理:

  定时收运:区公用事业集团每天分2次(早8点、晚6点)到集置点收运垃圾,避免环卫车频繁进入小区造成的噪音、安全问题;

  即时清洗:收运后督导员在洗桶区对垃圾桶进行冲洗、消毒,确保垃圾桶无残留污渍、无异味,保障小区环境整洁;

  日产日清:通过“投放点满溢预警+集置点定时收运”的联动,实现生活垃圾“当日产生、当日清运”,减少垃圾在小区内停留时间。

  管理端:“平台+积分”实现“数据化+信用化”

  无人化管理平台:后台整合投放数据(参与户数、投放质量)、设备数据(设备运行状态、满溢情况)、工单数据(违规处置率、处理时长),通过可视化看板实时展示,街道(社区)、物业可直观掌握分类成效;

  积分信用体系:为每户居民发放“垃圾分类积分卡”,正确投放可累计积分(如1斤易腐垃圾积5分),积分可在“积分兑换区”兑换日用品(洗衣液、纸巾等);同时建立“信用监管机制”,多次违规投放的居民将被标注为“问题户”,由宣传员上门精准宣教,实现“事前管标准、事中管精准、事后管信用”。

  宣教端:“线下馆+线上屏”实现“沉浸式+常态化”

  打造“25㎡垃圾分类宣教馆”,按功能划分为5个区域:

  重识垃圾区:通过静态展板讲解垃圾分类的原因、目的;

  管理条例区:张贴《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明确违规处罚标准;

  变废为宝区:展示居民手工制作的废旧物品改造作品(如塑料瓶花盆、纸箱收纳盒);

  多媒体宣教区:播放垃圾分类宣传视频,支持居民查询个人投放记录;

  时光之墙区:展示垃圾分类活动照片、优秀督导员风采,增强居民归属感。 同时,智能投放点设置LED大屏,实时滚动投放数据、分类知识,实现宣教“常态化”。

  四、场景可复制性:提炼标准化模块,适配同类小区

  臻越院的垃圾分类模式并非“定制化”,而是通过“核心模块标准化+局部场景个性化”的设计,具备向其他小区复制推广的条件。

  “五个一”工程:可复制的场景框架

  小区打造的“垃圾分类五个一”(一座文明标、一条科普路、一片趣味区、一方信息台、一个微银行)可作为通用框架,其他小区仅需根据自身空间调整形式:

  文明标:可在小区入口处设置分类宣导栏,内容模板(分类标准、处罚条例)可直接复用;

  科普路:若小区无跑道,可在绿化带、楼道走廊张贴分类海报,替代“彩虹跑道”功能;

  趣味区:若空间有限,可缩小“飞行棋”“翻翻乐”的尺寸,放置在社区活动中心;

  信息台:LED大屏的展示内容(投放数据、宣传视频)可通过后台统一更新,无需单独制作;

  微银行:积分兑换体系(积分规则、礼品清单)可直接套用,仅需根据小区规模调整兑换点数量。

  智能设备:标准化配置降低复制门槛

  融创臻越院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场景创新试点方案的核心智能设备具备标准化属性:

  AI智能垃圾房:按“四有七标配”(有人脸识别、有自动破袋、有满溢监测、有除臭设备;标配智能投口、LED屏、灭蚊灯、通风系统、清洗区、工单系统)配置,设备参数、安装流程统一,无需针对小区单独设计;

  小纳机器人:内置的语音宣教库(分类知识、违规提醒)、AI识别算法(落地包、混投识别)可直接适配不同小区,仅需录入小区住户信息即可启用;

  管理平台:web端(数据看板、工单管理)、移动端(居民端查询积分、运营端处理工单)的功能模块固定,支持根据小区规模调整权限(如街道端查看多小区数据、物业端查看单个小区数据)。

  五、管理机制创新:从“人工监管”到“智能溯源+信用闭环”

  建立“精准溯源”的违规管理机制

  通过AI技术实现“居民投放行为100%可追溯”:

  身份绑定:居民投放前需人脸识别/刷卡,确保每一次投放都关联具体住户,避免“匿名违规”;

  行为记录:小纳机器人自动记录“违规时间、违规类型(混投/未破袋/落地包)、违规照片”,形成住户“分类档案”;

  分级处置:对首次违规住户,通过短信推送分类提醒;对多次违规(月超3次)住户,由宣传员上门宣教;对恶意违规住户,联动街道综合执法部门依据《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进行处罚,实现“精准画像、分级处置”。

  构建“三方联动”的协同机制

  打通“街道(社区)-物业-居民”三方数据链路,避免管理断层:

  街道(社区)端:街道(社区)通过管理平台查看小区分类数据(参与率、准确率、违规率),对连续3个月准确率低于80%的小区进行督导;

  物业端:实时接收设备预警(满溢、设备故障)、工单反馈,及时协调收运、维修;

  居民端:通过移动端查询个人积分、投放记录,反馈设备故障(如“投口无法打开”),实现“问题直报、进度可视”。

  创新“积分+信用”的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正向激励+反向约束”的双重机制,推动居民主动分类:

  积分激励:正确投放可累计积分,积分可兑换日用品(100积分兑换洗衣液1瓶),增强居民积极性;

  信用约束:将分类行为纳入居民“社区信用档案”,分类准确率高(月超90%)的住户,可优先参与“文明家庭”评选;多次违规的住户,暂停积分兑换资格,直至分类准确率达标。

  六、社会参与度提升: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沉浸式体验”

  通过“趣味化互动”降低参与门槛

  针对居民“觉得分类麻烦、枯燥”的痛点,用游戏化方式降低学习成本: “跳房子”游戏设置“正确投放得1分、错误投放扣1分”规则,孩子为赢游戏会主动学习分类知识,进而带动家长参与;“翻翻乐”支持多人互动,居民可组队竞赛(如“谁能最快找出所有可回收物卡片”),增强参与趣味性。

  通过“实践化体验”增强参与意愿

  打造“可触摸、可操作”的宣教场景,避免“单向灌输”:  宣教馆“变废为宝区”鼓励居民提交手工作品,优秀作品可展示并获得额外积分,激发居民动手热情; 定期举办“垃圾分类手工课”(如用废旧纸箱制作玩具、用塑料瓶制作花盆),吸引家庭住户参与。

  通过“透明化数据”提升参与信任

  在LED大屏实时公示小区分类数据(如“今日参与户数230户,参与率95.8%;易腐垃圾准确率92%”),让居民看到自身参与对小区分类成效的影响,增强“主人翁意识”;同时公示“积分兑换明细”(如“3月共兑换洗衣液50瓶、纸巾80包”),确保激励机制透明,提升居民信任度。

  七、成本效益优化:从“高人力成本”到“机器换人+长期节能”

  经济效益:机器换人降低长期成本

  人力成本下降80%:传统模式下,1个投放点位需1名督导员(月薪4000元),2个点位月成本8000元;现采用“AI督导+1名云督导员”(月薪5000元),月成本降至5000元,年节省人力成本3.6万元;

  分拣成本下降30%:自动破袋与分拣装置替代人工分拣,易腐垃圾纯净度从75%提升至92%,后续处置环节无需额外分拣,年节省分拣成本约1.2万元;

  环境效益:减少污染,提升资源利用率

  降低二次污染:智能垃圾房封闭式设计+除臭设备,小区异味投诉率从每月5起降至0起;垃圾日产日清,避免垃圾滞留滋生细菌、蚊虫;

  提升资源回收效率:可回收物单独投放+智能识别,小区可回收物回收率从15%提升至28%,;

  社会效益:树立“垃圾分类新时尚”标杆

  臻越院作为灵芝街道垃圾分类主题小区,已多次接待周边市、县、区等相关单位及人员前来参观学习;小区分类参与率从初期的60%提升至95%,准确率从65%提升至90%,为区域垃圾分类工作提供实践样本。

  总结

  融创臻越院通过“场景适配精准化、流程管理系统化、模式复制标准化、机制创新智能化”的路径,成功打造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场景创新试点。其核心价值在于:以居民需求为出发点,用智能设备降低分类门槛,用互动宣教提升参与热情,用信用机制保障分类质量,最终实现“成本降、效率升、环境优、参与高”的目标。该模式可通过“标准化模块+个性化调整”的方式,向新建小区、老旧小区等不同类型社区复制推广,为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场景创新提供“绍兴经验”。

编辑:毕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