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桑植县第一中学举行高考百日誓师大会,高三学生代表符文迪以一段激情澎湃的发言燃爆全场。演讲视频在网上流传后,部分网友却恶言相向,批评、嘲讽、谣言如潮水般涌向这名高三女孩。面对网暴和高考的双重压力,三个月后符文迪以645分的高考成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凭实力对网暴者作出“回应”。
谩骂抨击、侮辱诽谤、泄露隐私……不少人都有目睹网络暴力甚至被其所伤的经历。近年来,网络暴力事件层出不穷,严重扰乱网络秩序,破坏网络生态,影响社会公众安全感。
网络暴力因其特有的传播自发性、信息开放性、影响虚拟性和效果失控性等特点,大多数情况下,受害者很难准确识别和筛选出那些无序的施暴者,因此维权变得困难重重。即使尝试维权,通常也会遇到投诉无门的困境;而当受害者选择诉诸法律时,又会面临取证和立案的难题,以及漫长的等待判决的过程。因此,面对网络暴力,不能只靠受害者自救,全社会都要合力加以抵制。
2024年8月1日,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安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印发的《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部针对网络暴力信息治理的专门性立法。《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第十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涉网络暴力违法信息,应当防范和抵制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涉网络暴力不良信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网络暴力事件实施蹭炒热度、推广引流等营销炒作行为,不得通过批量注册或者操纵用户账号等形式组织制作、复制、发布、传播网络暴力信息。明知他人从事涉网络暴力信息违法犯罪活动的,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为其提供数据、技术、流量、资金等支持和协助。
抵制网络暴力,人人有责。清朗侠提醒:不传播未经核实的信息,不参与网络暴力行为,遇到网络暴力时,敢于发声,勇于举报,用实际行动为网络空间注入更多正能量。让网络成为传播正能量、促进理解的桥梁。向网络暴力说不,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共同守护这片清朗的网络天空。
(参考丨“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