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清朗侠在行动 >  以案释法

警惕“网上律师”,提高防范意识!

2024-08-23 16:35 来源:“浦江法治”微信公众号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咨询方便、快捷的特点引得不少人青睐。一些热门的短视频平台也吸引了众多法律从业者入驻,为用户普及法律知识、提供法律服务。但其中也不乏一些鱼目混珠之辈,他们或伪装成资深律师,或通过虚假宣传、夸大承诺等手段,骗取用户的信任和钱财。一旦用户与他们建立联系,这些所谓的“律师”就会以各种理由要求用户支付各种费用,如定金、保证金、受理费、代理费等。而一旦用户付款,他们要么消失无踪,要么提供毫无价值或低品质的服务,甚至给出错误的法律建议,导致用户的问题进一步恶化。

  案例一:假“免费”,真诈骗

  前不久,伊川县人民法院在审理几起合同纠纷案件时,发现网上出现一批自称律师免费代当事人打官司的新骗局,已有不少群众上当受骗,遭受财产损失。据了解,当事人景某在浏览网络视频平台时,被某公司发布的“免费法律咨询”信息吸引,后通过评论寻求“网上律师”帮助。“网上律师”看到评论后,主动添加景某的微信,并让其发送了被告的个人信息和欠款证明。为进一步骗取景某的信任,“网上律师”建立了一个由4人组成的“景某个人诉讼业务处理群”,成员中有的告知其诉讼注意事项,有的帮其代写诉状。其间,景某通过微信转账的方式先后支付给该公司4000元服务费。不料,“网上律师”收到钱后,就将其微信拉黑,并拒绝接听电话。

  案例二:高额收费,低质服务

  今年4月,浦江县人民法院在办理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时,发现诉讼请求混乱。案件承办人联系原告后得知,该起诉状为广东某法律咨询公司旗下“抖音律师”所写,原告与其签订的合同为《服务合同》,仅提供撰写起诉状服务,但收取13000元即案涉标的10%的高额费用。在原告多次提出合同约定内容与原引流视频承诺不一致后,“抖音律师”便在网上失联。

  案例三:无代理资质,作虚假承诺

  今年5月,浦江县人民法院办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工作人员发现材料提交人与委托代理人不一致、提供律师证备案已过期、未提供律所公函的情况。在联系原告后得知,与原告对接的是法律咨询公司的员工,并非委托书上的律师,且对方承诺全程不用本人参与,欠款到时会直接汇到原告账上,但实际上委托书和后期补交的公函显示委托权限仅立案。该案件标的10000元,收取服务费2500元。法院工作人员多次提醒原告可能遭遇违规代理,原告反而表达出对法院的不信任。

  再次提醒

  1、不轻信“网上律师”低价、“免费”诱惑,不随意转款;

  2、仔细核对对方是否持有有效律师执业证书(可在中国法律服务网查询律师事务所及律师信息,或通过律师协会的官方网站以及其他权威渠道核实其律师身份和执业资格);

  3、要签订正规的法律服务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服务内容、收费标准等事项;

  4.诉讼过程中,可通过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咨询电话等方式,询问案件办理进展情况,不要轻信“网上律师”单方面的说辞。

  最后,提醒广大群众一定要擦亮眼睛,以免掉入不法分子精心设计的陷阱,既遭受财产损失,又耽误诉讼事务。

编辑:董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