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 看浙里

平湖推行乡村文化空间主理人制

村里来了“文化CEO”

2025-11-13 14:24:45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见习记者 孔玉叶 通讯员 刘维佳 陈一鸣) 编辑:毕真

  日前,清晨的平湖市曹桥街道孔家堰村丁店桥畔,古桥静卧,丝棉树随风轻曳。丁店茶社里,主理人孙丹炜与村民分享中医养生。这里不仅是游客青睐的疗愈空间,更是村民享受公益义诊、茶艺体验的“惠民驿站”。孙丹炜说:“文化空间不能只‘阳春白雪’,更要让村民推门即享。”

  这样的变化,源于平湖市推行的“乡村文化空间主理人制”。全市130余个主要乡村文化空间中,部分场所以前使用率不高,文化服务成效不够明显。2024年,平湖出台实施意见,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为原则,引入专业力量运营公共文化空间,推动文化服务从“输血”向“造血”转变。今年以来,主理人制度已在全市主要乡村文化空间实现全覆盖。今年3月,平湖还评选公布13个示范性主理人培育项目,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提升。“我们不仅要让空间‘活’起来,更要让它们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引擎。”平湖市文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一机制的落地,让不少文化空间焕发新生。平湖杜经布这项省级非遗在主理人宋喜妹手中焕发活力。今年初,凭借社会招募和定向遴选,宋喜妹成为平湖独山港杜布馆的乡村文化空间主理人。政府给予场地支持、活动经费补助等赋能举措,让她大胆探索复原植棉织布14道工序,将“土布”转化为文创产品与服饰。今年以来,该馆举办30多场活动,吸引上千人次参与。宋喜妹介绍:“许多村民原本不了解杜经布的价值,现在看到发圈、布袋、香囊等文创都觉得很新奇。”如今,已有20多位村民定期到馆内参与制作,在传承技艺的同时实现创收。她还开发了便于体验的材料包,首批100包上架后很快售罄。

  广陈镇山塘村,一场文化创新精彩上演。亟待激活的马拉松驿站,在主理人许昊手中成为辐射长三角的戏剧创新实践场,毗邻的明月山塘景区平湖钹子书馆,则化身演出舞台。“我们看中两者的互补性,驿站适合安静创作,书馆本身就是文化地标。”许昊表示。团队将驿站原创的沉浸式互动剧、乡村talker开放麦,与平湖钹子书等传统曲艺同台演绎,老少咸宜。今年以来,《泥土里的星光》《疯狂咖啡馆》等本土题材作品已吸引超1500人次观演,年底还将推出全新喜剧专场。

  为进一步提升主理人的专业能力,平湖构建系统的成长支持体系,一方面组织主理人“走出去”,赴上海、杭州等地交流学习,另一方面定期邀请专家“走进来”,提供针对性指导。每年还将开展项目创优,对优秀主理人给予奖励。

编辑:毕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