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 看浙里

聊聊企业家的“六不”特质

2025-10-14 14:15:18 来源:潮新闻 作者:记者 夏丹 编辑:龚晓

最近,浙江民营企业又拿了个“大满贯”:在全国工商联揭晓的五大榜单上,浙江民企连续两年包揽上榜数量榜首,其中“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更是27年保持第一。

就这则提振信心的新闻,我和我的专家朋友、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潘毅刚进行了交流。刚好近来他也在思考企业家精神这个话题,并将自己的思考整理成了一篇文章《走出大败局的企业家精神》。


潘毅刚

这两年,外部环境压力陡升,企业日子普遍不很舒心。在这个困顿迷茫的十字路口,企业如何穿越周期,考验着不少企业和他们的掌舵人。榜上有名终是过去的功与名,能持续霸榜,必须直面当下的挑战。

潘院长的思考,或许能给到广大浙商朋友启发。在此借花献佛,与大家分享——

本世纪初,有一本书很有名——吴晓波先生的《大败局》。

那时改革开放不到三十年,国内企业持续壮大,但也大浪淘沙,兴衰变幻。那些聚光灯下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曾经一掷千金的企业,倏忽而兴、忽然而亡。

如今回眸,不胜唏嘘。当时耳熟能详的企业秦池、巨人、爱多、玫瑰园、飞龙、瀛海威……今日大抵没有几个人记得他们是干什么的了,甚至不知道他们存在过。

成也企业家、败也企业家。每一波成就企业的时代趋势,也埋藏了颠覆企业的种子。推动市场经济改革以来,我们总是乐意慷慨赞扬成功企业家们的筚路蓝缕、不懈拼搏,实则,还有许多被埋入历史尘埃的失败者。

图源:浙商博物馆

幸存者偏差,掩盖了大量企业失败探索的警醒。尤其是在长期的经济上行周期中,企业家充满的激情、艺术和个性成分的演绎之下,许多时候人们来不及分辨多少是时势造英雄,多少是企业家英明抉择。

严格来说,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多数中国企业没有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经济周期,虽然前有亚洲金融风暴席卷,后有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但国家的“防火墙”让国内企业并未感受到切肤之痛,反而在国运向上和世界危机周期中不断壮大成长。实则,政策和商业上的短周期变化,不足以让企业为长周期调整做好准备,也没有经验支撑下一步行动。

在当前经济周期性调整之际,我们应该重新思考,除了冒险、创新之外,企业家精神中还有什么宝贵特质被忽视了?我们除了从成功的企业家身上找到优秀的特质,从失败的企业家身上还能获得哪些启发?

企业家是对抗经济周期,推动经济创新的重要力量。大多数企业经营者都承认,企业家精神对于企业的成功非常重要,企业家精神是组织健康长寿的核心基因。真正的企业家要勇于走出败局、走出危机、带领企业摆脱衰退周期,至少应蕴藏“六不”特质于其精神内核,方可抵抗兴衰周期,成就百年基业。

一是不能死。

伟大的企业都能经历若干商业周期基业常青。只经历发展上升期顺境的,不配称为企业家。经过经济下行期,还能活下来活得好的,才是。生活,生下来,就要活下去。

二是不内卷。

真正的创新型企业家干掉的往往是一个腐朽的行业,而不是同行。能带来颠覆性创新的企业家,为同行带来的是新机会,而不是消灭别人、留下自己。

即使没有颠覆性创新,他也能适应严峻形势,通过自己挖潜创新,优化资本、成本结构和竞争生态,为行业带来持续健康生态。

制造车间。视觉中国

三是不包装。

不犯错的企业经营者,成不了企业家。通过经营人设,包装成圣人,裹挟消费者的企业经营者都不配称企业家。当下许多经营者,卖货时和蔼可亲,但一旦牵涉自身巨大利益,又是一副模样。

要知道,市场买的不是人设和态度,而是你的产品和服务,绝不能本末倒置。讨好消费者最长久的办法是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好的企业家一定记得,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真实是最好的营销,互联网会记住一切,时间也会检验一切。

四是不贪婪。

不少企业经营者都是赚了超出认知的钱,盲目多元化、无准备创新,导致陷入泥沼不可自拔的。冒险是企业家的本性,但能“抵制住赚快钱诱惑、赚大钱的雄心、就这一次的侥幸”的企业经营者,才可能成为真正的企业家。

不贪婪的企业家心中有比钱更重要的坚持。企业越壮大,社会责任越大。水大鱼大不是本事。利大,义更大的企业家,一定走的更远。

五是不逃避。

直面问题。企业就是在解决矛盾问题中发展壮大的。企业家要有危机感,在顺境中看得到问题,这是远见。没有矛盾问题冒出来,企业才值得担心。居安思危,方能行稳致远。

直面决战。企业都会碰到时下似乎过不去的坎。真正的企业家就是带领团队走出困境绝境的人,如何在危机险境中,说服人、团结人、鼓舞人,彰显着企业家成色。

六是不自大。

强大、高位势,往往让人狂妄自大。哪里有什么都懂的人?哪里有永远正确的决策?哪里有毫无缺陷的产品?企业要做到“万里长城永不倒”,难就难在要敏锐洞察、及时应对风云变幻的内外部环境。

企业是一个开放系统,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如果企业家自大、自傲,最终必将陷入信息茧房,无法洞察市场先机,企业也势必走向落寞。

阿里巴巴西溪园区。视觉中国

企业家精神不能用一时成败来定义审视。当下,在新形势的挑战下依然能坚持“六不”特质的企业家,是真正拥有企业家精神的群体。若我们有一批这样的健康企业家,时代之幸、国家之幸。

当然,我们打造营商环境要做的是,让一批一时犯错失败的企业家能东山再起,让善于创新、务实诚信但不幸的企业得到应有包容和救济。

二者双向奔赴,善莫大焉。

毕竟,对真正的企业家而言,失败并不可怕,大不了是从头再来。这种勇气的传递,也将化为连绵不绝、不断前行的坚韧动力。



编辑:龚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