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科技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及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有关情况。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科学院与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承办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将于9月22日至25日在浙江杭州举办。
本届大会是首次在亚洲举办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参与范围最广的一届盛会,将有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4000名代表参会。大会闭幕后,还将在杭州市临安区举行“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
据悉,“人与生物圈计划”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1年发起的一项政府间大型科学计划。我国于1973年加入该计划,并于1978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目前,我国共有34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数量居亚洲首位。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何宏平介绍,大会将发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2026—2035)》,制定未来十年发展蓝图,还将发布《杭州宣言》,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应对生态环境挑战、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坚定决心。
在大会遴选承办地时,杭州脱颖而出获得承办权。浙江省林业局局长董旭斌介绍,浙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和率先实践地,省会杭州充分展现了本届大会主题——“塑造人与自然可持续的未来”。
目前,浙江已建立总面积1.47万平方公里、近10%省域面积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其中有天目山-清凉峰、南麂列岛2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近年来,中华凤头燕鸥、华南梅花鹿等珍稀物种种群数量不断上升,仅存3株的百山祖冷杉已成功培育5100株,10年间还发现了105个野生动植物新种,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杭州作为全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大力推进绿色低碳转型,高新技术产业占比6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了28.8%,主城区公交100%新能源化。随着绿色经济快速发展,浙江城乡居民收入连续多年居全国各省区首位,建成全国首个生态省,走出一条经济转型升级、保护发展并举、城乡融合富美的路子。
浙江还不断深化“千万工程”,持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人居环境水平提升。杭州先后荣获“联合国人居奖”“国际湿地城市”等国际殊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和专家到杭州临安考察时,认为乡村风貌与天目山融为一体,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绝佳案例,和‘人与生物圈计划’的理念十分契合。”董旭斌表示。
目前,大会各项筹备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值得一提的是,大会组委会联合“蚂蚁森林”开展“零碳办会”活动,截至8月底,参与人数已达335万,积累碳汇4452吨,超过大会预计的碳排放量,将实现绿色办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