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 看浙里

杭州将立法保护良渚古城遗址

2025-08-14 16:03:05 来源:潮新闻 作者:记者 钱祎 通讯员 沈松涛 编辑:龚晓

  近日,记者从杭州市司法局获悉,杭州市政府第7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杭州市良渚古城遗址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以法治方式加强良渚古城遗址保护、促进发展。

  良渚古城遗址于2019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杭州继西湖文化景观、中国大运河(杭州段)后的第三大世界遗产。西湖文化景观、中国大运河(杭州段)分别于2011年、2016年出台专项地方性法规。此次杭州为良渚古城世界文化遗产立法,构建起了具有杭州特色的三大世界遗产保护法规体系,将进一步统筹推进良渚古城遗址保护传承,全面、系统规范良渚古城遗址保护管理工作,确保其真实性和完整性得到充分保护。

  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需履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义务,并兑现申遗承诺。通过专项立法,实现国际公约向国内法转化,以更高标准进行保护,以应对良渚古城遗址保护面临的挑战。通过立法协调生产生活与保护的关系,维护当地居民合法权益,兼顾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统筹协调良渚古城遗址保护与城乡发展、民生改善的关系,以法定利益共享机制激活保护动力,促进社区参与和公众支持,确保遗产保护和发展利益由人民共享,为实现更广泛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法治支撑。

  《草案》以“小切口”方式,聚焦良渚古城遗址的保护管理,围绕管理体制、科学规划、强化保护、活化利用、阐释展示等方面展开。

  聚焦世界文化遗产,《草案》明确了适用范围和保护原则,规定良渚古城遗址保护范围由遗产区和缓冲区组成,明确良渚古城遗址保护管理规划,强调对良渚古城遗址及其环境的整体保护,保护对象包括城址、外围水利系统、分等级墓地(含祭坛)、出土器物及相关自然环境等各类遗产要素,并应遵循整体保护、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真实、完整地保护良渚古城遗址的遗产要素。

  在细化保护措施方面,《草案》要求良渚遗址管理机构应设置遗产区、缓冲区的界桩,建立良渚古城遗址遗产要素标识系统,向公众提供真实、完整的遗产要素信息;以分项细化规定的形式,明确良渚古城遗址遗产区、缓冲区内的禁止行为;细化遗产区、缓冲区内建设工程的要求,并明确应积极组织引导外迁,拆除遗产区、缓冲区内危及遗存安全的建(构)筑物和设施;明确遗产区和缓冲区内建设工程审批程序,规定遗产区内占地面积超3000平方米重大建设项目,由市政府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

  同时,《草案》根据文物保护法相关要求,对缓冲区内土地出让或划拨前的考古调查、勘探,在良渚古城遗址开展考古发掘审批,新发现文物或遗存处置等进行了明确;明确良渚遗址管理机构负责良渚古城遗址日常监测工作,建立监测档案,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加强南方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研究,并对古城遗址保护应急预案及发生危及遗址安全事件时的应急处置进行规定。

  充分考虑当地民生需求,《草案》还对遗产区和缓冲区内农居建设作出规定,明确所在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应根据良渚古城遗址相关规划要求,编制农户建房片区计划,建立农户建房分类分批集中申报机制;落实用地保障、建设资金、经济补偿等措施,缓解遗产区和缓冲区内生产、生活压力,优化业态分布,促进发展;建立补偿机制,在遗产区、缓冲区内,因文物保护需要,依法批准设置的项目和设施等需停业、转产、关闭或拆除,造成法人、其他组织或村(居)民个人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依法给予补偿。

  此外,对良渚文化的阐释展示、杭州良渚日和良渚古城遗址世界文化遗产宣传周、良渚论坛等内容,《草案》也作出细化规定,推进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等,打造良渚文化金品牌。

编辑:龚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