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是全国首个科普月。8月5日,潮新闻记者从浙江省科协获悉,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夯实科技强国基础”为活动主题,浙江省将开启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2025年9月是全国科普月集中活动月,相关活动将紧密围绕国家纲要办部署的四项内容,结合浙江特色开展,贯穿全年。主要内容包括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宣传推广科技创新成果;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广泛开展群众性科普等四大项。
往年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现场 浙江省科协供图
立足省域特色,浙江省还将重点打造百场主场活动、百城千场科普活动展、百名科技型企业家话前沿、百名科学传播专家在现场、百条“CityWalk路线”助研学、百场优质科普直播直达基层、百万IP齐参与、百家科普阵地探未来等“八个百”系列主体活动。
“八个百”主题活动:
1.百场主场活动。省级层面重点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突出全省联动、场景引入、体验展示、线上线下互动等特色。发布启动一批重点科普项目,示范带动全省掀起科普热潮。鼓励各市、县(市、区)及纲要办成员单位结合实际,突出区域(行业)特色,打造具有示范性、引领性、创新性、群众性的主场活动,邀请党政领导与群众共同参与。活动注重实效,杜绝形式主义。
2.百城千场科普活动展。组织全省90个县(市、区)、11个设区市、省纲要办成员单位及其他科普主体,围绕活动内容,结合本地实际,突出特色,整合资源,精心谋划和组织实施一批科普活动。活动贯穿全年,在9月集中展示一批示范性科普活动。建立优质活动遴选机制,择优向中国科协推荐,通过直播、媒体宣传等方式扩大影响力,力争全省重点科普活动逾1000场次。
3.百名科技型企业家话前沿。以省科协等部门评选的科技型企业家为主体,以“新质生产力科普体验馆(点)”、科学咖啡馆等为阵地,邀请企业家担任“科普主讲人”。通过线上直播、线下沙龙等形式,分享人工智能、生命健康、量子信息等前沿领域创新成果,剖析研发故事,解读产业趋势,促进跨界融合与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4.百名科学传播专家在现场。持续优化浙江省“十百千万”科学传播专家队伍,支持省科普联合会开展科普工作室建设。引导百名以上科学传播专家、科技型企业家参与到各级科普月活动现场,通过主题讲座、互动实验等形式,将前沿科技成果转化为通俗科普内容,激发公众兴趣。发挥专家影响力,带动更多社会力量投身科普,构建“专家引领—公众参与—社会协同”格局。
5.百条“CityWalk路线”助研学。以全省科技馆、科普教育基地、新质生产力科普体验馆(点)、乡村特色科普场馆等为基础,迭代升级“科普地图”,实施省市县联动,精心遴选和发布百条“CityWalk科普研学路线”。开展“跟着产业去研学”产业主题科普活动,搭建青少年与科技领军者对话桥梁,让科技生动融入大众视野,激发全社会创新热情。
6.百场优质科普直播直达基层。顺应“线上直达+线下体验”科学传播趋势,以“科学+”传播矩阵为主体,整合主流媒体资源,加强与科普中国平台联动。借助广电、华数、网易直播等渠道,积极引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浙江大学及京沪等地优质科普资源直播直达基层。争取“科学与中国——千名院士·千场科普”活动落地浙江,持续开展“科技型企业家话前沿”“之江院士讲坛”“院士进校园”等线下活动。
7.百万IP齐参与。积极响应中国科协“千万IP创科普”部署,借助“学习强国”“科普中国”、微博、抖音、知乎等媒体矩阵,发起#千万IP创科普#话题互动。动员科学传播专家、科普达人、科技工作者、大学生等群体参与科普作品创作与传播。各地策划的特色活动、展览等内容发布时须统一添加该话题标签,形成全网科普传播合力。同步参与中国科协“典赞·科普中国”百佳科普案例征集活动。
8.百家科普阵地探未来。推动科技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改进科技成果科普展陈形式,开放实验室、课堂、生产线等,打造沉浸式科普“星火馆”。科技馆体系单位推出前沿科技展览与特色活动,发布流动科普资源,推动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下沉基层巡展。新质生产力科普体验馆(点)、科普教育基地、科技小院、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等应用新技术升级展陈,开展多元化科学教育活动。强化阵地联动,依托场馆、基地带动街道社区乡村“微科普场馆”开展打卡探馆活动。积极参与中国科协“科普之光”大型网络展播活动视频征集。
百场主场活动将重点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突出全省联动、场景引入、体验展示、线上线下互动等特色。发布启动一批重点科普项目,示范带动全省掀起科普热潮。
浙江省还将积极联动国家部署,协同开展联合行动:
1.学会联合行动。发挥学会科普功能与资源优势,动员科技工作者弘扬科学精神,开展高频次、互动性强的前沿科普报告会,提升学会科普品牌。省级学会积极与地市、县(区、市)结对,推动优质科普资源下沉。
2.高校科协联合行动。依托高校科协和科技社团,开放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举办跨学科科技沙龙、前沿科学讲堂。积极参与国家“共探高校星火馆”(组织开放与探馆活动)和“百场科学大师剧进校园”活动。
3.企业(园区)科协联合行动。设有科协的国有企业、科技民企等,围绕新质生产力布局,依托企业资源、人才优势,通过展馆开放日、科普报告、科普产品创作营(AR/VR体验、短视频)等形式向公众展示科技创新成果。积极参与国家“万企场馆探未来”“科普产品创作营”等重点活动,促进科研与科技成果科普化。
4.科普教育基地联合行动。各级科普教育基地积极开展“千家基地展创新”主题活动(科普展、讲座、研学等)。积极参与国家“科普CityWalk路线”征集发布和“探寻科学宝藏”短视频创作活动。
5.现代科技馆体系联合行动。科技馆体系单位推出创新展览,推动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百县千车万里行”进基层。积极参与国家“科学一千零一夜”(打造本地“科学之夜”活动)和“光影科学梦”科学电影巡映活动。
6.农技协联合行动。农技协组织、科技小院等,围绕乡村振兴,联合农业部门、科研院所与农业企业,面向农民普及科学知识与先进技术,倡导科学文明,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参与开展“我与农技协30周年”征文活动。
7.科普阅读进万家行动。联动出版机构、图书馆、书店、社区文化中心等,依托“科学咖啡馆”等阵地,联动开展“阅见科普,智启九州”“阅见科普”图书驿站阅读计划等品牌系列交流活动(高质量对话、主题演讲)和科普书单发布,点燃公众科普阅读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