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 看浙里

从“首户”到“万户” 看外资经营主体破万背后的“义乌引力”

2025-08-05 14:54:39 来源:义乌商报 作者:记者何彦婕 编辑:龚晓

  走进义乌国际商贸城,和你擦肩而过的或许是一位说着中文的非洲外商;漫步在大街上,不经意间就能闻到土耳其烤肉的香气。在“世界超市”,“买全球卖全球”早已是常态。

  而如今,义乌老板的名单也越来越国际化。7月31日,义乌外资经营主体总量正式迈入万户大关,以占全省六分之一的体量刷新纪录,成为全国首个外资经营主体破万的县级市。

  从1989年首家外资经营主体落户至今,36年间,义乌已汇聚了来自160多个国家(地区)的投资者,实现全球六大洲全覆盖。他们选择义乌,看中的是这里完善的产业链、高效的物流体系和“一站式”的外贸服务;而他们带来的,不仅是订单与营业额,更是一个个链接全球市场的贸易节点。如今,这些拥有不同肤色、讲着不同语言的“新义乌人”,正与本土商户一起,续写新的义乌奇迹。

  “有梦想就来义乌”

  梦想的火种 正在熊熊燃烧

  7月31日,来自巴基斯坦的阿里在申领营业执照时,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2007年,阿里怀揣着梦想来到中国求学。2023年7月,他选择在义乌的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攻读医学博士学位。令人好奇的是,在医学领域潜心钻研了十余年的他,为何突然转型要经商?

  “其实做生意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阿里坦言,在义乌的两年中,他感受到了浓厚的商业氛围。

  作为义乌的“老朋友”,早年在求学期间,阿里就经常造访义乌,如今在此长期生活,他对义乌的商业脉搏有着独特的敏感。“自从朋友们知道我在义乌后,我的电话就变成了‘咨询热线’。”阿里表示,时常会有人问他义乌哪个市场的货源最齐全?跨境电商怎么做?如何找到靠谱的物流?这些问题让他意识到:这就是商机。

  在这座连空气中都飘散着“订单味道”的城市,阿里的商业嗅觉也被唤醒。他决定创立一家商务信息咨询公司,为初来乍到的外商提供市场调研、政策解读等服务。如今,他已经收获了来自巴基斯坦、英国等地的客户。“他们都是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来。”阿里说。

  而这,只是义乌外商创业浪潮中的一朵浪花。36年来,从首家外资经营主体落户,到如今万商汇聚,这座“世界超市”不断吸引着全球追梦者。他们不再只是短暂采购或旅游,而是扎根于此,把事业和梦想一同“种”在义乌。

  2005年,义乌国际贸易额首超国内贸易额,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迎来爆发式增长。2007年,代表机构突破1000户,成为全国代表机构数量最多的县级市。2009年,义乌再开先河,成为全国首个获批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登记权限的县级市,外资企业登记权限也同步获批。此后创下多项“全省第一”,首家香港个体工商户、首家澳门个体工商户、首家外资合伙企业执照纷至沓来……如今,义乌已成为全国外资经营主体类型最齐全的县级区域之一。

  数据显示,投资来源地前五名依次为也门、中国香港、伊拉克、印度和埃及,亚非国家的“创业军团”正以惊人增速在这里落地生根。从洲际分布看,亚洲国家(地区)投资主体占比达69%,成为外资经济的重要基石。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以133个的数量占据81%的投资来源地,与金砖国家及其伙伴国共同构成外资经济的核心支柱,彰显新兴市场与义乌深化合作的蓬勃活力。

  正如阿里所说:“在义乌,每个外商都能找到自己的机会。”而这座城市的传奇,仍在他们的手中续写。

  “来了就不想走”

  以小城之躯 释放巨大引力

  为什么选择义乌?在这里,政策红利、营商环境与多元生活铸成一方引力超强的磁铁,吸引着全球商人“来了就不想走”。

  享的是政策红利——

  欧坦餐厅负责人小安在义16年,已经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除了餐厅老板的身份,小安还是义乌帕法贸易商行的老板。2013年,该公司正式成立,主营化妆品,目前产品出口至中东、非洲、欧洲、南美等地区。而当年,义乌在全国率先启动两轮商事制度改革,“先照后证”“放宽住所”等8项举措走在全国前列,外资公司进入高速发展期。小安便是这些政策的亲历者。

  近年来,义乌始终坚持改革驱动、服务赋能,科学把关外资市场准入,深耕商事制度改革“试验田”,外资经营主体培育工作始终走在全省前列。义乌扎实推进注册资本认缴制、负面清单管理等改革举措,并依托数字化改革率先推广外资企业全程网办。从“最多跑一次”到信用承诺制,一系列政策红利不断降低外商投资门槛。

  处的是营商生态——

  记者在采访外商时,当问他们为什么选择义乌,得到的回答总是“经商氛围很好”。

  “在义乌做生意给我的感觉是越来越方便。”小安回忆道,2024年欧坦餐厅成立,上午申请,下午就拿到营业执照,对于外国人来说没有障碍。

  这背后是义乌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市市场监管局通过精简材料、数字赋能和温情服务三管齐下,简化外文材料要求,推动外资登记全程网办,外资企业登记办结时限从15个工作日压缩至1日。义乌市国际贸易服务中心还打造了“一站式”涉外服务平台,提供跨国“云指导”和“创业无忧”联办服务,让外商从准入到经营都能感受到“义乌温度”。

  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区,来自巴西的Eleandio正在精心挑选货源。虽然已是第三次来义乌,但每次都能发现新商机。“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让我有充足时间考察市场。”他兴奋地说,“这里商品种类之全、更新之快令人惊叹,完善的产业链和物流体系更让我萌生了在此创业的想法。”在这座“世界超市”,通达200多个国家的物流网络、7×24小时不落幕的国际贸易,成了义乌吸引外商的“硬实力”。

  过的是国际生活——

  “选择义乌很重要的原因,是这里能尝到家的味道。”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无数外商的心声。每当夜色降临,宾王商贸区就变身“国际会客厅”,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香气交织,印度咖喱、阿拉伯甜点的香味弥漫在街头。各国商人在这里用乡音交谈,分享商机。“在异国他乡能遇到这么多同胞,找到这么多家乡味道,义乌真的成了我们的‘第二故乡’。”叙利亚商人艾哈迈德激动地说。

  一张“外籍商友卡”畅享市民待遇,“洋娘舅”调解室化解跨国纠纷,全国首批外籍人才职业能力证书畅通就业渠道,多语种服务窗口提供生活便利……这一系列务实的举措让外商在义乌实现安居乐业。

  “梦想在此落地生花”

  万户企业激活万亿商机

  在义创业的外商们正用行动诠释着“梦想照进现实”的故事。叙利亚商人Abdu今年5月创立义乌市染举贸易有限公司后,就立下了扩大经营规模的新目标;来自土耳其的安纳斯作为义乌第100万家市场经营主体的法定代表人,与本地商人徐航飞合伙成立的义乌市珒泰贸易有限公司,刚注册就定下三年产值2亿元的“小目标”;而阿里的商务咨询公司,则计划一年服务四五十位来自全球各地的客户。

  这些外商将梦想的种子播撒在义乌的商业沃土上,并且正在开花结果。他们把全球化的经营理念和创新模式,以及链接全球市场的商业网络带到这座城市。这种双向赋能让义乌越来越有国际范儿。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许志伟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义乌就像个“防震”能力特别强的商场,哪怕国际形势刮风下雨,这里的生意照样红火。因为义乌老板们早就把店铺开到了世界各地,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更重要的是,中国制造“物美价廉”这块金字招牌,已经深得外商们的喜爱。

  2023年8月16日,义乌市场经营主体突破百万大关,仅用21个月就净增了20万户。更令人惊喜的是,外资和内资在这里形成了良性互动。外商带来国际订单和市场信息,本地企业则依托完善的供应链快速响应。就像滚雪球一样,这种“引进外资—促进出口—带动内资—吸引更多外资”的循环模式,让义乌的市场生态更繁荣。

  外资经营主体破万,是义乌国际形象提升的最有力证明,外商“用脚投票”永远是最真实的评价。当越来越多的外国创业者选择在义乌扎根,这不仅印证了义乌营商环境具备实实在在的竞争优势,更将产生显著的乘数效应。每一位立足义乌的外商,都是这座城市最好的“代言人”,他们亲身感受政策红利后形成的口碑传播,带动更多国际创业者前来发展,实现“以商引商”的良性循环,最终产生“1+1>2”的聚合效应。

  “破万不是终点,而是让每户外资企业都能在这里找到独特价值的新起点。”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站在深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的节点上,市市场监管局将持续深化外资登记便利化改革,全力打造准入门槛最低、制度成本最少、营商环境最优的投资热土,让义乌这艘市场巨轮在开放发展的浪潮中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原标题《从“首户”到“万户” 看外资经营主体破万背后的“义乌引力”》,原作者何彦婕。编辑童荟颖)

编辑:龚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