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 看浙里

透过浙BA,看桐乡海宁双城记

2025-07-21 14:39:59 来源:潮新闻 作者:沈晓洲 编辑:

  相隔不过30公里,同是GDP千亿级选手,方言里藏着一脉相承的熟稔,更是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榜上常年“同框”的熟面孔。

  桐乡与海宁,这对“嘉兴双杰”的“双城记”,从来都写满让人挪不开眼的精彩。

  (海宁)

  (桐乡)

  两城交界线绵亘约59.13公里,互为双方境内最长的边界。桐乡的屠甸镇、开发区(高桥街道)、崇福镇、大麻镇4个镇街的19个村落,与海宁几乎是“挽着胳膊”长大的兄弟。这里田埂连着田埂,河道串着河道,连菜场上的吆喝声都带着同款平仄。

  (海宁乡村)

  (桐乡乡村)

  走在交界的村道上,说不定拐个弯就从海宁的屋檐下,踏进了桐乡的厢屋里。老人们坐在桥头摇着蒲扇拉家常,一口方言里听不出半分地界的隔阂。“无缝切换”的两地方言,还成就了电视剧《繁花》的经典名场面——

  海宁人范明琪在《繁花》里飙出海宁话“阿拉海宁”,桐乡人邱立红用“三跳”非遗口音接台词,瞬间切换的“双语模式”,把外地客商听得云里雾里,连合同都签得飞快。

  范明琪(左二)邱立红(右一)

  若说“搞钱”本事,这对“双子星”更是默契得像照镜子。

  海宁经编产业占全国20%,桐乡便承包31%的化纤新材料;全国每10件羊毛衫7件出自桐乡,海宁皮革服装则拿下全国过半交易量;许村年产28亿米布艺,隔壁大麻镇的沙发布年产量能绕赤道10圈以上……

  真可谓“小城不大,创造神话”!

  这些年,两地把产业棋盘下得愈发活络:桐乡在数字经济的浪潮里扬帆,海宁奔跑在泛半导体的赛道,齐齐刷新着“无中生有”的产业剧本。

  “血缘”根系相连,实力不分伯仲,既在赛道上你追我赶较着劲,又因地域与文化的根脉暗生默契。

  海宁有钱塘江潮起潮落,“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的气势里,藏着金庸先生笔下“侠之大者”的豪情。桐乡有京杭运河桨声欸乃,乌镇的桥洞里,映着茅盾先生《子夜》里的人间烟火,也晃着丰子恺先生漫画里的童真。

  王国维先生论“人生三境界”,木心先生说“从前慢”,徐志摩写下“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看似文风迥异,可不都是把这片水土的灵气,揉进了字里行间。

  连城中的湖都似约好般呼应着——海宁有鹃湖波光粼粼,桐乡有凤凰湖碧波荡漾,仿佛一对镜像,映照着两座城的灵秀。

  海宁鹃湖

  桐乡凤凰湖

  桐乡与海宁,像极了量子力学中的“纠缠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越靠近越能窥见彼此骨血里的呼应。

  海宁人N刷桐乡羊肉面,最后总会不争气地叹一句“真香”;桐乡人“吃席”,圆台面上最先光盘的,多半是那道海宁长安宴球;就连斜桥与高桥腌在缸里的榨菜,都透着“祖传江南味”的同款默契。

  出了远门,一句“结棍”便是接头暗号,火锅点清汤就知是自家人。碰上大事,两地一定是最先站在对方那头的。 

  海宁把杭海城际铁路修成了“杭州后花园专列”,桐乡则用沪杭高铁、苏台高速公路二期把自己绑上了“长三角特快”,两地共享的“30分钟通勤圈”,早把地理距离织成了生活纽带。

  (杭海城际铁路)

  (苏台高速公路二期)

  宏星桥、湖盐线“四改六”工程顺利通车,打通了区域通行的“毛细血管”;桐乡至杭海城铁的K329、K330公交专线开通,让两地居民换乘更添便捷。

  更值得期待的是,计划于2027年竣工通车的杭州机场高铁海宁段,将设海宁观潮站、桐乡站等站点,届时桐乡高铁站将实现“一站两线”的高效布局,海宁也将迎来第二座高铁站。从此,两地居民可直达萧山机场,还能与杭海城际铁路无缝换乘,让这出“双城计”再添生动注脚。

  同根、同源的文化孕育出来的别样韵味,成为两地人民间的牵绊,嘴上说着自己更好,其实都想去对方那里看一看。

  去年,全国第二家县级市万象汇——桐乡万象汇开业的时候,把海宁人“馋”得心痒痒,揣着鼓囊囊的钱包就往这儿冲;而另一头更妙,盐官古城-潮乐之城的开张,也让桐乡人看潮有了新的选择。

  正所谓“你家的热闹里有我的影子,我家的欢喜里掺着你的笑声”,两地的人也透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熟悉感。这或许就是两地往来中,都感觉没出市的原因。

  这场“浙BA”比赛,说白了是俩老伙计借着热闹聚聚。等哨声落了,运河边的老茶馆里,俩老伙计又可以聊聊那些年一起追过的潮、踏过的桥。

编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