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方供图。
7月17日上午,北京第三届链博会先进制造链会场,聚光灯聚焦于一场特殊的“炉边对话”:全球AI芯片巨头英伟达(NVIDIA)创始人兼CEO黄仁勋,与浙江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
这两位东西方科技界的显眼担当——“60后”的“技术大佬”,第一次见面是在近十年前的北京中关村,而王坚上次见到黄仁勋还是很久之前在洛杉矶。再次见面,他们能碰撞出些什么?
“我们现在正接近一个AI能够解决大多数认知的任务,并比大多数人类更好完成的时代。”对话中黄仁勋表示,人们已经在机器学习领域工作了很长时间。2012年是第一波,那时深度学习的演示被证明非常有效。第二波则是生成式AI,可以将一种模态翻译成另一种模态,从英语翻译成中文,从英语翻译成图片等。在他看来,生成式AI现在正在变得非常强大,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每个人都在谈论人工智能的原因。
王坚一直关注开源。他认为,开源最初是指开放源代码(Open Source Code),在人工智能和数据时代,开源不能仅用Open Source Code表达,创新的特点应是Open Resource(开放资源)。
“炉边谈话”中,王坚向黄仁勋抛出对开源的看法。黄仁勋回应,开放资源工程非常强大,现在的创新不仅仅是每个公司或工程团队的贡献,还得益于生态系统的综合资源。
黄仁勋称,让人感到开心的是,他看到很多AI是开源的,出现了很多的论文。有数据显示,中国研究学者发表的AI研究论文是占全球比例最高的,大家在开源方面进行协同合作,一起致力于推动行业发展。“DeepSeek的论文写得非常好,算得上是‘A+’的科学论文和工程论文。”黄仁勋说。在黄仁勋看来,具有AI功能的计算机是所有人中最强大的工具,因此无论是农民,还是老年人,或者是不知道如何使用电脑的年轻人,都必须尽快参与AI。他还建议年轻人要继续学习数学、推理和逻辑,并编写计算机编程。
“我嫉妒年轻一代。”黄仁勋开玩笑地说,现在出生的这一代人,他们将在自己的生活中与自己的AI一起成长,这是他所羡慕的。在这场对谈中,王坚也以“杭州人”身份向黄仁勋发出邀约:“DEEPSEEK和QWEN都来自杭州,而我是杭州人,我对杭州深感骄傲和自豪,欢迎你下次来杭州参观。”黄仁勋则赞誉杭州为“中国硅谷”:“杭州是中国的硅谷,我可以这么说吗,因为很多科技从业者会做这样的比喻。”并表示一定会有机会到杭州。
会后,媒体记者采访王坚和黄仁勋。潮新闻记者 郑亚丽 摄
第三届链博会,大咖云集。而王坚和黄仁勋的对话,是多重背景下的必然交集。
现代人工智能的发展高度依赖两大基础:以GPU为代表的强大算力和承载算力、提供服务的高效云平台。黄仁勋无疑是算力供应的全球领导者,王坚则代表中国云平台建设与国家AI战略的重要推手。他们的对话,本质上是AI核心基础设施两大支柱代表的思想碰撞。
同时,现场业内人士也认为,这场“炉边谈话”,远非简单的业界大佬交流。在全球AI竞争与合作格局深度演变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观点碰撞,既是对当前AI基础设施核心议题的直接探讨,也可能为未来全球AI产业链的合作与竞争提供有价值的洞察。
当英伟达的GPU遇见之江实验室的智能计算架构,这场链博会上的思想交锋,或许正在为未来十年全球AI的版图悄然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