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宁波市政府新闻办主办、宁波广电集团承办的《第1发布》栏目将重点围绕文化强市主题,策划推出10期“乘帆三万里 逐浪八千年”宁波海洋文化时空对话系列发布,串联全市范围内海洋文化地标,通过XR虚拟拍摄与实景录制的巧妙结合,构建从史前文明到现代港城的时空叙事链,打造“可触摸的历史、可感知的传承”文化精品。
第四期节目,《第1发布》栏目来到宁波的城市地标——三江口,邀请到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宁波市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刘恒武为大家发布。
问:在历史上出现“宁波港”是什么时候?
刘恒武:三江口古宁波港大致是入唐之后形成的,核心港区是三江口一带。它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正中,也是古代东亚海域世界的几何中心。它到珠江口、朝鲜半岛西岸的汉江口、日本濑户内海的直线距离都差不多,同时是整个欧亚大陆东侧海岸线港航条件最优越的港口。
从地理环境的角度来看,此处堪称江海之汇。从宁波港出发,向西沿着浙东大运河,可以深入绍金衢,也可以到达苏锡常平原。从经济上,它可以跟两浙各地同频互动;从人文上,它可以跟江南诸城和声共鸣。从宁波港向东走,出舟山群岛,可以近看星辰大海,向远,它是海丝东海航线的枢纽。由此,它跟日本、韩国在历史上有很多人文方面的互动。
同时,宁波港是海丝南海航线最北的节点,由宁波港向南可以到达南洋各地,甚至可以抵达印度洋周边。
问:在古代,宁波港都有哪些功能?
刘恒武:宁波港整合了多种功能,包括市舶管理、内外贸易、物流集散,以及货物仓储、航海祭祀。可以说,古代的宁波港是一个全能型的港口。来安亭就是市舶司管理的机构之一。
来安亭。
来安门在古代也被称为市舶门,市舶司则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海关内外贸易管理机构。
问:在古代,宁波港的通关流程是怎样的?
刘恒武:过了来安门,我们就可以看到当时奉化江畔江厦码头的景象。
来安门复原效果图。
古代的外洋贸易船履行通关手续,大致分三个步骤。首先是提交公凭,也就是把贸易许可提交给市舶的管理人员;第二步是查验舶货;最后进行移货入库,把舶货搬入市舶司下属的市舶库。
当时的三江口江厦码头是整个东亚海域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的集散地。换句话说,它是整个东亚海域的CBD,所以有了“走遍天下,不如宁波江厦”这句话。
举个例子,北宋宣和五年的时候,两艘万斛神舟和六艘客舟都是从宁波三江口的码头出发前往高丽;到了14世纪早期,元代的新安沉船出发地点也是这里,这艘船上的货物包括2万件青瓷器,800万枚总重约28吨的铜钱;宁波港还是明代官方对日勘合贸易的唯一指定口岸。
问:古代的宁波港,是当时港口圈的顶流吗?
刘恒武:的确是这样。古代的宁波港在世界范围内,是一流、顶流的港口。
晚唐到宋元是古代宁波港的高光时刻。晚唐时期,宁波港完成了从海疆边城到东亚大港的涅槃;在两宋时期很长一段时间内,宁波市舶司专控对朝鲜半岛和对日本列岛的市舶贸易;元代的宁波港、泉州以及广州,成为元代中国海洋经略的三个支点。
从海洋文化、海洋文明的层面和维度来讲,宁波港可以说是宁波乃至浙东海洋文化的“支点”和“引擎”。从物质层面,它促进了海洋贸易、渔盐,以及造船业等产业的发展;从精神层面,它帮助宁波塑造了开放包容、开拓进取的城市气质,使其成为中国海洋文明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