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首本地下洞库不动产权证书——北仑区1#地下洞库项目地下空间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动产权证书,在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顺利颁发。这标志着宁波片区探索地下空间确权登记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证书颁发现场。通讯员供图
据悉,北仑区1#地下洞库项目,在地面设施占地仅56亩的情况下,“唤醒”相当于约1700亩地表仓储用地的地下空间资源。项目建成后,将显著提升片区大宗商品储备规模能力,为促进能源供需动态平衡、丰富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实践筑牢基础。
“全国首本地下洞库不动产权证书的颁布,意味着特定区域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确权登记政策制度及技术标准体系已经走向成熟。”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北仑分局确权科科长梁诗博说。
为破解地下空间项目规划许可难题,宁波片区上下求索,十部门联合出台《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宁波片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办法(试行)》《地下洞库规划落实方案》,全链条规范规划选址、审批许可等各个环节,最终打通地下空间资源从“沉睡资产”向“活力资本”转化的制度通道。
“以‘地上’换‘地下’,以技术换空间,这一‘宁波解法’对于土地开发强度逼近‘天花板’的区域而言,意义尤为重大。”宁波经开区自贸区政策法规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通讯员供图
事实上,盘活地下空间资源,正是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基于发展所需,始终执着探索的一大制度创新实践——
早在2020年,为破解大宗商品地下仓储堵点,宁波片区积极向上争取,在全国首创性提出“在不改变地表原有地类和使用现状的前提下,设立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进行开发建设”的实施路径;近年来,“设立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先后写入《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方案》和2025年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累计17个相关项目在自贸“试验田”中茁壮成长,为国家完善该领域管理规则积累了经验。
“这本不动产权证书背后的意义还不止于此。”梁诗博介绍,在突破土地利用瓶颈的同时,地下洞库上方的地表山体和植被均可被保留,真正实现了“地上绿水青山,地下金山银山”的双赢局面;另一方面,以大宗商品地下仓储为应用场景,宁波片区开启“地下空间三维地籍管理”的全新探索,为地下洞库配备三维“身份证”,进一步提升空间资源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