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幕后英雄”病理医生如何精准断病?想看看全省最大的“数字病理宝藏”长啥样?
7月2日上午,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迎来了一场“科技资源对接开放日”。记者与10多位来自高校和企业的“探秘者”一道走进中心,共同探索如何发掘病理数据价值。这不仅是盘活病理数据价值的“关键一招”,更是宁波发力生命健康科创高地、推动“产学研医”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活动现场。通讯员 供图
在医学界,病理学可是诊断的“金标准”。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作为国内“首个吃螃蟹”的政府办区域病理中心,自2011年成立以来,就肩负着宁波地区病理诊断的重任。如今,它已成长为覆盖19家市内医院、并通过“云端”平台服务19家区县及帮扶医院的区域病理“超级大脑”。仅去年2024年,中心共完成送检标本71万余例。
这里藏着全省最大的数字病理库。中心主任张哲兴奋地介绍,自2013年启动数字化建设以来,中心以“数字病理+人工智能”双轮驱动,已经完成了惊人的280万张肿瘤病理切片的数字化扫描。从胸科、妇科到前列腺等高发肿瘤,建成了全省首个百万级全病种数字病理切片库,为病理AI模型的研发与验证提供完整的数据池。
想象一下:中心保存着1105万份病理蜡块、1440万张组织玻片。依托先进的全光纤中心和华为分布式存储系统,总存储容量高达6000T,不仅规模全省最大,更能实现“千人同时在线,秒级调阅切片”的丝滑体验,让病理诊断高效又精准。
活动现场。通讯员 供图
开放日上,代表们化身“好奇宝宝”,一层层探访中心大楼,亲眼目睹了病理医生如何从切片中“解码”健康密码,一张张精准的报告是如何诞生的。
随后,张哲分享了中心的数据库和蓝图。他表示:“让海量病理数据‘睡大觉’太可惜了。它们要转化为‘生产力’,离不开医疗、学术、产业三方的‘智慧碰撞’。”中心大门向所有科研机构和企业敞开,期待大家携手挖掘这座数据“矿”,为人类健康创造更大价值。
诺丁汉中国卫生健康研究所执行主任蔡昭教授直呼“收获满满”,不仅发现了大量潜在合作机会,还深入交流了AI应用前景,期待后续“强强联手”。上海大学张麒教授则带来了他的AI研究“干货”,畅想在病理诊断领域擦出更多“智慧火花”。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的宋光慧副教授更是感慨:“以往拿到的病理报告信息有限,如果能申请到宝贵的切片数据,我们的疾病研究绝对能如虎添翼。”
活动现场。通讯员 供图
打造“数智病理”产业生态,企业力量不可或缺。这次开放日也吸引了众多生物医药、AI医疗、数据分析领域的“弄潮儿”。
“这次参观太震撼了。对病理数据的来龙去脉有了直观认识,宁波病理中心在数字化、AI和数据量上绝对是‘排头兵’。”宁波博登智能的专家干逢雨兴奋地说。他们专注AI数据服务,已与多家医院合作研发皮肤病数据集,期待与中心在数据标注和智能体方面“再续前缘”。杭州星源未来的李彬也分享了基因检测技术的新进展,渴望在肿瘤精准诊断领域与中心“并肩作战”。
“未来已来。”张哲主任展望道,“我们想搭建一个开放、共享、协同的平台,让‘产学研医’各要素深度碰撞、共生共荣。”他表示,病理的数字化、智能化绝非简单技术叠加。AI赋能将大幅提升诊断精准与效率,缓解病理医生短缺压力;而对海量标准化数据的研究,更能帮助科学家洞悉疾病本质、加速药物研发、开启个性化治疗新时代。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将积极开放这座宝贵的“数据宝库”,为各方协同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石和广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