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 看浙里

办好博览会 建好示范区 宁波打造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黄金通道

2025-05-20 14:10:52 来源:潮新闻 作者:段琼蕾 甬商舞 编辑:龚晓


宁波国际会议中心

5月22日,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将在宁波启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5月9日,在国务院新闻办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相关负责人开宗明义。

今年正值中欧建交50周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是中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面向中东欧的唯一国家级机制性展会,博览会展现出的是中国对外开放合作的新气象。

“高标准办好本届博览会,打造展示中东欧特色产品、扩大自中东欧进口以及促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相互投资的主力平台,推动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东道主,近年来,宁波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中持续发力,不断深化“三个首选之地”建设,致力于将宁波打造成双边贸易、双向投资、人文交流的“首选之地”,打造中国—中东欧合作的“黄金通道”。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成果显著。仅以双边贸易为例,自2018年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启动以来,宁波与中东欧国家贸易额年均增速达18.3%,2024年达到了561.3亿元,占全国比重为5.5%,勾勒出合作共赢的鲜明轨迹。

接下来,宁波将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继续锚定“三个首选之地”建设目标,推动博览会与示范区互促共进,持续提升示范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中东欧好物进入中国的桥头堡

今年是陈薏投身中东欧生意的第11个年头,作为宁波帝加唯达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她带领团队成功让波兰牛奶、保加利亚玫瑰化妆品、罗马尼亚棒棒糖等超百个品类的中东欧产品叩开中国市场大门。2024年,仅罗马尼亚棒棒糖就卖出5个集装箱的量。

对于今年的博览会,陈薏满怀期待。她刚签下保加利亚头部染发膏品牌Solvex的产品代理,还准备携乳酸菌、水晶新品等亮相展会,希望让中国消费者“尝鲜”,并借展会拓展新疆、宁夏等国内西部市场。

中东欧国家特色商品常年馆

在推动中东欧商品进入中国市场方面,宁波步履坚实,专门在国际会展中心设立了中东欧国家特色商品常年馆,这个3.2万平方米的“中东欧商品大观园”开馆10年,汇聚了70余家专业贸易商、37个国家馆、近5000款商品,让博览会实现“365天不落幕”。

中东欧国家特色商品常年馆在源头采购、进口类别上不断深化创新便利举措,进一步扩大中东欧商品的进口。包括陈薏在内的中东欧商品专业贸易商们,早已把中东欧国家特色商品常年馆视为另一个“家”,这里已逐渐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中东欧商品集散中心。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宁波与中东欧国家进出口总额达152.9亿元,同比增长19.8%,其中进口额33.4亿元,增长2.3%,“首选之地”效应凸显。

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宁波完善的贸易生态体系。海关、口岸、港口、交通、金融等多部门协同发力,搭建起双边贸易的“隐形通道”,加速中东欧商品进口。

宁波海关推出“中东欧商品进口通关一件事”,实现政策咨询、准入审批、申报通关等一站式服务;宁波舟山港与5个中东欧港口开通集装箱航线,2024年运输量达78.6万标箱;宁波直飞匈牙利布达佩斯的客运航线稳定运营,缩短人员往来周期……

5月,宁波在全国首创的“1欧元飞中国”洲际快递上线,由中东欧商品采购联盟发起,与顺丰合作,每周三班直航,每公斤货物的运费从1.5欧元至2欧元,降至1欧元,依托这一“黄金通道”,高附加值的中东欧商品入境后,最快4天送达消费者手中。

“近年来,宁波对于中东欧商品引进正从单一品类向多元生态升级,依托港口物流、通关效率与全渠道营销的支撑,推动贸易向‘质效双升’迈进。”宁波大学中东欧经贸合作研究院产业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波分析道。

未来,宁波将继续支持打造1700进口服务平台,涵盖外商注册、商品准入、物流销售等全流程服务,助力高附加值中东欧商品走进更多中国城市。同时,依托中东欧食品进口先行先试口岸、中国—中东欧国家海关信息中心等平台优势,深化源头采购、拓宽进口品类,以创新举措持续扩大双边贸易规模。

双向投资渐入佳境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在宁波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版图中,双向投资正奏响强劲乐章。

凭借“港通天下”的外贸实力、庞大消费市场与雄厚制造业基础,宁波成为中东欧企业眼中的投资“潜力股”。今年4月,由匈牙利企业联合开发的奥乐奇境VR乐园在宁波前湾新区开业,这座全国首店以“童话之城”“德古拉酒店”等主题吸引众多亲子家庭前来打卡。

项目落地过程中,宁波中东欧创新基地、中东欧国际产业合作园等全程护航,不仅对接场地、加速工商注册,还引入宁波诺丁汉大学团队优化本土化运营。该乐园创始人Gyorgy表示,宁波是其进入中国市场的首站,未来将以此为中心开发更多数字娱乐产品,并携核心项目亮相今年的博览会。

作为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核心载体,中东欧国际产业合作园已构建起完善的投资生态,设立126.7亿元的产业基金,建设占地250亩的中小企业集聚区,提供最高500万元的项目资金补助。该园区已签约中东欧项目16个,总投资近65亿元,成为外资落地的“加速器”。

在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配置的征程中,中东欧国家成为宁波企业进军欧洲的“黄金通道”。深耕智能发光镜行业的宁波格立光电科技有限公司2021年在塞尔维亚设立工厂,采取国内生产核心部件、国外深化加工的模式,将订单交付周期缩短25天。

在中东欧国家建厂的资源优势迅速转化为订单优势,2024年格立光电年进出口额达1.8亿元,产品客单价从3—5美元跃升至30—50美元,今年3月更斩获550万元欧洲大单。

汽车零部件企业则是宁波全球产业链配置的先锋力量。敏实集团在塞尔维亚建成16个工厂,创造近2000个就业岗位;均胜电子在中东欧布局近10个生产基地,为奔驰、宝马等车企供应高端功能件。

“这些企业在中东欧投资设厂,就像榕树的根,既在异域汲取养分,又不断强壮宁波、中国的主根系。”张海波介绍,他们不仅构建起横跨中东欧的智能协作网络,更通过全球工程师的智慧共振,让“宁波基因”在异域土壤中绽放出独特光彩。

数据见证着双向投资的飞跃。截至2024年底,宁波对中东欧国家累计投资项目达84个,投资规模11.9亿美元,较10年前增长50倍;中东欧国家在宁波投资项目115个,合同外资金额3.1亿美元,双边投资总量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未来,宁波将借力经贸合作示范区优势,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推动更多高端装备与高新技术项目签约落地,支持有实力的本土企业拓展中东欧销售网络和生产基地,进一步强化与中东欧国家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效应。

第三届中东欧博览会现场

人文交流双向奔赴

除了深耕贸易投资板块,宁波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人文交流合作也在纵深推进。

宁波与中东欧国家的人文交流,承载着跨越时空的深厚情谊。百年前,宁波象山籍诗人殷夫将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自由与爱情》译为“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句经典译文成为中匈文化交流的永恒印记。

2024年,殷夫纪念像在匈牙利裴多菲译者雕像园落成,让两位诗人实现了跨越时空的“对话”,也见证着两地文化联结的坚实根基。

在当代,索非亚中国文化中心成为中国与中东欧文明互鉴的“前沿窗口”。2017年,由文化和旅游部与宁波共建的这一文化枢纽,持续向中东欧民众展现中华文化的多元魅力。

仅2024年,该中心就举办了涵盖7大主题、123场活动,从中国书法展、传统戏曲体验,到非遗手工艺展示、春节庙会,丰富的活动形式让当地民众近距离感受中国文化。此外,该中心还在保加利亚多地新设“中国角”,将中医药文化、茶文化等融入当地社区生活。

青年创业者则成为民间文化交流的“鲜活纽带”。保加利亚小伙高伟义以“酸奶文化溯源”为切入点,向中国消费者讲述“莫斯利安”酸奶背后的保加利亚村庄故事;组织保加利亚代表团参与宁波“海丝文旅大展”,积极推介玫瑰谷、古罗马戏剧院等旅游资源。

如今,宁波与中东欧的人文交流已拓展至多领域协同发展的立体格局——

在教育合作方面,2024年,宁波首次承办国家级机制性会议“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第九次会议”,宁波与中东欧国家90余所院校围绕联合科研、学分互认、人才培养、师生互访等开展合作,教育合作实现中东欧国家全覆盖,并与中东欧国家建立27对中小学姐妹学校。

此外,中国—罗马尼亚丝路工匠学院、中国—斯洛伐克丝路学院、中塞丝路学院等平台,已为中东欧国家培养近千名技术人才。

中国—中东欧国际帆船赛

目前,宁波已经和中东欧国家的19个城市建立友好关系,连续多年举办中国(宁波)—中东欧国家旅游合作交流周活动和组织“百团千人游中东欧”活动,推动双向文旅交流。

未来,宁波将以友城交流为纽带,深化拓展与中东欧国家在教育、科技、旅游、文化、体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特别是要借助博览会的契机,积极争取更多机制性平台落户宁波,从而进一步拓展合作示范区建设的内涵。

(本文图片由宁波市商务局提供)

编辑:龚晓
相关新闻

015月22日,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将在宁波开幕,博览会致力于推动中国与中东欧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02自2018年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启动以来,宁波与中东欧国家贸易额年均增速达18.3%,2024年贸易额达561.3亿元,占全国比重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