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相关零部件产品的需求也不断上升。浙江湖州的一家企业得益于科技创新和过硬技术,生产的电池盒出口订单已经排到今年四季度,主要销往塞尔维亚、法国、韩国等地。企业也正马力全开,24小时赶订单。
在位于湖州市吴兴高新区的浙江敏盛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内的自动化机械臂高速运转,精准焊接铝材,加快生产电池盒。电池盒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的核心承载结构件。简单理解,电池盒就是电池的保护壳,是汽车安全的重要保障。
“今年订单已经排到10月份,设备24小时运转,每月产值在5000万元左右。”企业生产经理潘平介绍。
电池盒是电池包的“骨架”结构,需满足抗冲击、抗振动、密封性等安全要求,并在碰撞或挤压时保护电池模组。从一根铝棒原材料到一个高质量电池盒成品,涉及17道生产工序,因此对企业的技术实力和配套研发能力要求较高。
“从核心竞争力来讲,我们的研发团队有350多人,遍布多个国家。客户可以参与到产品的开发设计中来,这样能更好地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企业生产运营经理杨小三说。
企业成立30多年,通过不断自主创新发展和开拓海外市场,已具备年产60万套新能源汽车电池盒的能力。工厂还开到了墨西哥、捷克、英国等地,服务及支持全球70多个汽车品牌。
“我们的出口比例一直在增加,目前产品主要供应塞尔维亚、法国、墨西哥、韩国、日本等国家。”杨小三说。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在技术、产品和市场方面稳步前行,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出口订单的占比也增长到60%。7月份,一条新产线将正式投入生产,预计年产电池盒10万台左右,营业额达2亿元,主要供应法国、韩国市场。同时,企业还有14个电池盒项目在开发中。同比去年,今年企业产值预计增长45%。